時間就像是脫缰的野馬,苦苦挽留中我們80後還是即将奔四了。一直有個疑問,是不是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童心被丢的幹幹淨淨了?過年已經單純的是小孩子們的事了,年味兒也隻是在記憶裡偶爾翻出來慢慢回味。早上逛了一圈街道,沒有半點快過年的景象,零下六度的低溫讓街道和超市格外冷清,除了三五個被羽絨服裹得嚴實的大爺大媽拎着塑料袋買菜,就剩下騎着電三輪送貨的商販穿梭大街小巷,年是這些人在過麼?寒冷讓人格外想家,蕭條的冷清大街不适合逗留,還是屋裡拿架着燒水壺的爐子更有吸引力,沒人再為過年而擁擠了。翹個二郎腿,泡一杯菊花茶,點一支香煙,重溫一下兒時的過年記憶。
三十年前的這個時候,我應該快七歲了,屁颠屁颠的跟着大人們轉,時不時地擋住了突然轉身的忙碌的人,被吼一嗓子或者推一把,不哭不鬧,繼續跟着。過了臘八就是年,那會兒農村應該是很忙了,家家戶戶都在收拾準備,就為了熱熱鬧鬧的過幾天年。那時候的人窮,但愛熱鬧,一年之中的大節小節絕不随便對付過去,得有相當嚴格的儀式,哪怕是一碗酸菜一碗炒臘肉,一定是要擺好桌子,全家老小一個不落的按輩分坐在一起。不分窮富,都是中國人,過節得有個過節的樣子,是對傳統節日的尊重,對人生的诠釋,對子女的文化傳承。
過完臘八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溜酒了,自家釀造的純糧食酒,過年桌上必備的聖物,敬天敬地敬祖先。扒開一層層塑料布蓋着的酒窖,一陣清香的有點刺鼻的味道撲面而來,還在冒着泡泡的酒窖添加些稭稈玉米芯,用一根結實的木棍攪得均勻了,得累出兩身熱汗。支一口大地鍋,再架上去了底一樣的木缸,把酒糟鏟進來一層一層的蓬松的鋪好,放上接酒的專用溜槽,再架上幹淨的天鍋,加冷水,燒大火。剛出來的酒頭子要一杯敬天,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二杯敬地,期待五谷豐登,三杯敬杜康,讓糧食變成香醇的美酒,四杯敬祖先,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健康。基本上有老人的家家都釀酒,這是個慢活,沒個兩三天那一池子酒糟變不成幾大壇子酒的。小孩子就喜歡燒大火,用鏟子把碳火弄出來埋進土裡,過年後還要上學,這是我們那個年代取暖的好材料。
釀好了美酒,就要準備殺豬了,這也是小孩子們比較喜歡的事。早早就燒一鍋熱水,等殺豬匠和左鄰右舍的都到齊了,先吃兩碗幹玉米粥,逮大豬是體力活,餓着肚子沒勁。一聲吆喝,膽大有經驗的最先跳進豬圈,瞅準機會一把抓住豬尾巴,要用力的提起來,豬後腿落不了地就沒勁跑了,然後用繩子捆了擡出來。很奇怪,以前的豬呀雞呀啥的,都是很怕人的,想把它逮住了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今的雞都敢跳起來在你碗裡啄食,豬很聽話,打開圈門,自己就走出來了。殺豬就要吃殺豬飯,滿桌子滿碗的都是新鮮肉,吃的人滿嘴流油,說真的,那個年代那個年齡,吃肉都能吃飽,不會覺得膩人。小孩子還可以玩豬尿泡,先用水撐開,再用圓珠筆筒吹,像氣球一樣拍着玩。
接下來就是準備柴火了,因為過年期間不能動刀動斧的,所以柴火最少要能管到正月十五。過年都是燒的幹柴,煙小火旺,寓意紅火。大人們負責從山上往回扛,我覺得背柴和挑柴隻是電視裡面糊弄人的,現實中捆起來用肩扛是最輕松的,力氣大的兩三百斤一捆,走累了往地上一杵就歇息,很方便的,為什麼要挑或者背呢?現實中我也沒見過誰挑柴背柴的,不實用。我們孩子就負責剁柴,兄弟三個一人一捆輪流着來,從早到晚的也得三兩天才能弄完,這是最不好玩的幾天,手腕都酸痛,手掌都磨起水泡。這是該做的,家長不會心痛的,沒有溺愛的年代,孩子是幹家務的幫手,過年本來就忙,沒人會陪你玩,同時必須要幹活,哪家的孩子會幹活家長臉上有光,心裡也踏實,即便是考不上學,回來也能做農活,不至于餓死。
然後就該準備過年期間的吃食了,玉米面小麥粉大米的都得備足。我家住在山上,山裡隻有破地,沒有磨面的機器,要背到山下河道去磨。這是個見世面的機會,一定要跟着去的,也要背一點糧食的,五斤十斤的都行,反正是不能空手去。由于這個時間段比較忙,我們路遠,天沒亮就吃飯準備出發,一個多小時到達目的地,搶着給人說好話要排在前面。這個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遇到親戚或者朋友,不用說人家就會讓你先磨,因為山高路遠的不容易,要是運氣不好,隻能等,中午沒飯吃,回來天都黑了,肚子餓又看不清路,感覺過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這樣忙活一陣子,也到了小年臘月二十四了,長工短工,臘月二十四滿工,這是最遲的忙活過年的時間了。熬糖得一整天,做豆腐又得一天,還要一天時間來炸丸子做糕點。然後就該給祖先上墳了,最少要大半天時間,山裡葬墳要請風水先生看地,不是很集中的,得滿坡跑。直逼年關,還要給娘舅叔伯辭年,又得一整天。臘月二十八是窮人的最後一場集,得去轉轉,買點對聯鞭炮,醬油味精的,幾十裡山路,來回得一天,晚上還要掃屋裡的蜘蛛網老鼠屎的。二十九已經是農村人的新年了,殺雞煮肉,再醒一大盆面團,把水缸裡挑的滿滿的,再用漆樹仔壓的油做幾十根蠟燭,洗幹淨衣服。
大年三十是很忙的,早上都是統一的包包子,昨天的面團也該發好了,吃包子象征着團員,這包子一定要多做些。吃完飯要用紅紙糊燈籠,貼對聯,下午要吃團年飯,魚要撈起來殺了,再煮兩塊臘肉。然後要給牛做頓飯吃,老話說打一千罵一萬,三十晚上一頓飯,不能虧了耕地的牛。年夜飯正式開始做了,小孩子就可以放鞭炮玩了,對聯一貼,家人就不能再出門了,最多就在院子裡活動,一直到正月初五都不能出遠門,拜年除外。
吃年夜飯是有講究的,飯菜上齊了,要先敬祖先,祖宗吃過了家人才能開吃。大魚大肉的擺上桌子,這時的菜不能放綠色的香料,祖先是不吃葷腥的,從門外燒紙把先人請到飯桌上,還有的地方要去墳園往回背祖先,桌子隻擺三個方向的椅子,對着門的一方點蠟燭,燒一炷香。為什麼叫年夜飯?因為祖先要回來吃飯,天不黑是不敢回來的,一定要到雞不叫狗不咬的晚上,我們家族那個時候都是快12點才吃年夜飯的。
正月初一大清早要擺香案敬神的,還要看方位迎接财神,鞭炮一股腦的放。然後是包餃子,年前殺豬要留幾斤新鮮肉的餃子裡還要包幾個硬币,誰吃到了就會發财。大人們換上幹淨的衣服,小孩子就會穿新衣服,這是最高興的時候,因為平時一年到頭也買不到一套新衣服。吃完餃子又該忙活酒席了,左鄰右舍的叫來坐一塊,喝喝小酒,拉拉家常,今天在你家,明天在他家,一直要喝到初七八,這叫請春客。
那個時候人雖然窮,但把過年看的很重,忙碌半個月就為了幾天的清閑。不管是去再遠的地方,過年必須得回來,萬一沒趕回來,過年要留個位子,還要盛一碗飯放那,也算是一家人團聚了。飯菜不豐盛,但一家人吃的熱鬧,吃的有年味兒。如今人動不動就是一桌子酒席,過年都懶得動彈,幹脆到酒店包一桌,毫不相識的人擠在一家酒店,哪有什麼過年的意思?城裡人不上墳敬祖先,也不放鞭炮熱鬧,更是沒有了挑水剁柴殺豬做豆腐的忙活場面,難怪街道上商場裡會如此冷清。好懷念以前的過年場景,不是我們回不去了,我們的孩子完全也體會不到我們當初過年的景象,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熱熱鬧鬧的過年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