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明節的習俗都有些啥

清明節的習俗都有些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2 13:43:37

清明節的習俗都有些啥(清明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1

何為清明: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屬于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節日。

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于2008年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

清明節的起源:

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曆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與寒食合并為一日。中國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

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于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地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雲:"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别處。

清明節的習俗都有些啥(清明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2

清明的事

掃墓祭祖

清明節是傳統的春祭大節,與之相對應的是重陽節的秋祭。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掃墓祭祖,是清明節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踏青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放風筝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晚上也會放風筝。夜裡在風筝下或風拉穩線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筝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禁火寒食

寒食節也是屬于清明節期間的傳統活動之一,在平時生活中出現了一些祭祀活動之前都會進行改火寒食,這是屬于一種很傳統也是很嚴謹的祭祀活動之一。

清明節的習俗都有些啥(清明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3

清明的食物

1、青團

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子用漿麥草的植物做成皮,細膩的糖豆沙做成心,然後放入鍋中蒸熟。

2、艾粄(ban)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吃。

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甯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學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曲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時節,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節。

4、馓子(sǎn)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5、雞蛋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

清明節的習俗都有些啥(清明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