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賀全勝
神舟飛天,巨輪出海。産線開動,機器轟鳴。
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強勁發展,離不開強大的技能人才隊伍的支撐。在當下的廣東,有千千萬萬勞動者憑一技之長闖出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他們活躍在工廠車間、田間地頭和技術攻關一線,成為引領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重要力量。“我們有30多名畢業生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單位錄用,在神舟十三号飛船上,有很多部件就是用我們所學的技術制作的。”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教師、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項目冠軍楊登輝說。
近年來,廣東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緊緊圍繞産業布局,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全面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努力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目前,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1804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02萬人,占比33.4%,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為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貢獻技能力量。
将人才評價權交給市場
近年來,廣東深入貫徹對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技能人才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堅持省市聯動“一盤棋”推進、人才産業“無縫隙”對接,凝聚起技能人才工作的強大合力。
在新經濟、新業态下,新興職業湧現。據統計,近年來,我國共公布公示74項新職業,預計未來将創造超千萬個就業崗位。廣東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新職業技能人才培訓評價。
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互聯網營銷師、民宿管家……廣東通過整合政企校資源,形成以産業龍頭企業真實崗位标準為引領、以院校招生和培養能力為基礎、以人才評價為紐帶的産教利益共同體,實現技能人才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源使用、社會政策多方面社會價值,着力為産業培養“新工匠”。
與此同時,廣東加大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改革力度,将人才評價的“話語權”交給用人單位和市場,實行“誰用人、誰評價、誰發證、誰負責”,加快培育産業“新工匠”。
截至8月底,廣東省累計有104.24萬人次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已有2218家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機構,其中包括1661家企業、269家院校和288家社會培訓評價組織。
全省技工在校生63.4萬人
技能人才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力量,廣東緊緊圍繞産業布局,優化技能人才結構,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擴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給。
在廣東,目前已形成以技師學院為龍頭、高級技校和普通技校為基礎,公辦與民辦互補,學制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的現代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記者從廣東省人社廳了解到,廣東聚焦産教結合,以加強校企合作來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培養過程中,廣東以産業需求為根本導向。面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建設233個省級重點專業和50個特色專業。與西門子、華為、格力等1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培養技能人才,創建了技工教育“廣東模式”。
據統計,全省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63.4萬人,占全國1/7,被人社部譽為全國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幟”。
“三項工程”穩住就業基本盤
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着眼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支撐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以大規模培訓顯著提高勞動者素質,在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培養大量技能人才。
“三項工程”既是培訓工程,也是就業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在三項工程的引領下,廣東各項培訓政策深入實施,積極開展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提升勞動力技能水平,帶動當地居民就業創業,激活民生保障,助力鄉村振興。
随着廣東“三項工程”的不斷推進,一批批“廚師村”“技工村”“月嫂村”相繼湧現,有力推動鄉村振興。廣東培育“粵菜師傅”名村10個,建設美食旅遊精品線路61條,形成“梅嶺鵝王”“玉水廚師村”等一批特色鄉村文旅品牌;還将“三項工程”導入省際扶貧協作,推動新疆喀什、西藏林芝技工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
目前“三項工程”累計培訓超855萬人次,“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帶動就業創業超282萬人次,為穩住就業基本盤發揮了重要作用。
典型案例
世賽金牌大戶是如何煉成的
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是最高層級的世界性職業技能賽事,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在第43、44、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共榮獲“8金2銀4銅”,成為我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獲得金牌最多、獎牌最多、總成績最好的參賽院校。
世賽金牌大戶是如何煉成的?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奪金育人的秘訣何在?近日,記者走進該學院,專訪了學院黨委書記馮為遠,一探金牌背後的秘密。
羊城晚報·羊城派:可否介紹一下連續三屆成為世賽金牌大戶的秘訣?
馮為遠: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為我們培養優秀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保證。
我院之所以一再創造佳績,主要在于我們在參加世賽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廣東機械特色的“五大競賽模式”:“新生海選、梯隊培養”的選手選拔模式;“項目負責、分工協作”的技術管理模式;“智能分析、科學評價”的選手集訓模式;“世賽優先、全員參與”的基地保障模式;“世賽引領、賽教互促”的人才培養模式。
每屆新生入學後,學院通過分層海選,組成競賽班,進行梯度培養。邊學、邊練、邊賽,以賽促學。這一模式确保了學院競賽選手源源不斷産生、後繼有人。學院專門成立了競賽管理部門,配備專門人員,分成若幹項目小組,每年對競賽工作進行精心規劃和組織管理,明确目标、責任到位。
與此同時,學院創新開發使用先進的競賽訓練智能管理平台,能做到對選手日常訓練的成績進行精準分析,科學指導選手訓練。學院成立世賽成果轉化與高技能人才培養研究中心,加強世賽成果轉化工作。
羊城晚報·羊城派:如何将世賽成果轉化為培育廣東技能人才?
馮為遠:世賽是世界技能組織成員展示和交流職業技能的重要平台,也是彙聚世界技能前沿的平台。我們注重把世賽的新标準、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等廣泛應用在教育教學上。
目前,我們在十個方面将世賽經驗向教學進行轉化,包括:精英化培養理念向大衆化培養理念轉化,創新“校企雙制、大賽引領、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競賽标準向課程标準轉化,競賽課題向實訓課題轉化,競賽訓練方式向教學實訓方式轉化,競賽場地向實訓場地轉化,競賽管理向教學管理轉化,單一型教師向“工匠型”教師轉化,競賽成果向科研成果轉化,競賽項目轉化為教學專業并開始招生等。
羊城晚報·羊城派:廣東何以成為技能人才的樂土?
馮為遠:在廣東,技能人才施展抱負的平台越來越大,基本建成以世賽為龍頭、國賽為主體、省賽為基礎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不斷開展競賽成果轉化、标準優化、推廣運用等工作,帶動效應愈發凸顯。
比如,人社部門牽頭組織多場人才對接會,力促企業與獲獎選手、優秀技工等對接簽約。此外,廣東推動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實現職業貫通發展,拓寬技術技能人才發展通道,促進兩類人才融合發展。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樊美玲
編輯:樊美玲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