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高檔日料店消費,服務生拿過了一本菜譜。你打開來正要點餐,卻被上面一大串你好像認識但又讀不出來的菜名所搞暈:“鲊鮨鰹鯔鮭鰯鱸鰤鯛鯖鰆……”這些都是些什麼字啊?
日料店中各式各樣魚字旁的生字
别怕,雅荟君就來一個一個解釋給你聽!
“鮨”和“鲊”
日本壽司店門前挂的有“鮨”字的布簾
另一個被日本人借用來作為料理名稱的漢字是“鲊”,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鲊,藏魚也”,說明這是一種保存魚肉的方法。《釋名》裡給出了這種方法的具體說明:“鲊,滓也。以鹽米釀之如葅,熟而食之也。”意思是将魚肉用米包裹起來,用鹽腌制,等它自熟後,撥開表面的米,魚就可以吃了。
那這兩個字怎麼讀呢?在日本,這兩個字都讀作“sushi”。沒錯,就是壽司。所以你看到這兩個字就代表壽司了。
直接以“鮨”字作為店名的壽司店
鲔 まぐろ鲔魚就是金槍魚了,香港稱“吞拿魚”(按英文Tuna音譯)。在日語裡有一個專門的詞“とろ”(TORO,讀音近似拖羅),來特指位于金槍魚腹部的“高脂肪的魚肉”——也就是魚腩。
金槍魚
金槍魚體型龐大,深谙飲食之道的日本廚師會将一整條金槍魚分成三類:“大トロ(大脂)、中トロ(中脂)和赤身”
金槍魚的全身部位分解圖
大脂脂肪含量最豐富,最為肥美。中脂脂肪含量适度,入口既能感受到脂肪的甘甜柔美,也可以感受到魚肉微微的酸味,是介乎于大脂和赤身之間的口感和味道。赤身的脂肪最少,卡路裡最低,蛋白質最高。雖然很多人偏愛大肥脂肪爆棚的感覺,但赤身所具有的金槍魚特有的清淡微酸的味道其實也挺耐人尋味的。
金槍魚肉不同部位的劃分
赤身由于是最便宜的部分,所以在一般壽司店就成了金槍魚的代名詞,你所點的金槍魚壽司,都是用赤身制作的。
金槍魚壽司
由于金槍魚是個大家族,日本人還為它們做了個排行榜,排名當然是按好吃的程度為唯一标準了。
第1名:クロマグロ(本マグロ) 藍鳍金槍魚
第2名:ミナミマグロ(インドマグロ) 南金槍魚
第3名:メバチマグロ(ダルマ) 大眼金槍魚
第4名:キハダマグロ 黃鳍金槍魚
第5名:ビンナガマグロ(ビンチョウ)(トンボ) 長鳍金槍魚
金槍魚群
在日本東京著名的築地魚類市場,每年新年期間都會舉行一場新年拍賣會。今年2018年的最高價是以3645萬日元(約合人民币209萬元)拍得一條405公斤的藍鳍金槍魚,折合每公斤支付9萬日元(約合人民币5156元)。
2018年拍賣的冠軍
而金槍魚拍賣的最高記錄在2013年,一家壽司店以1.55億日元(約合人民币800萬元)的價格購得一條重222公斤的藍鳍金槍魚。
媒體争相報道拍賣冠軍得主
鰹 かつお
鲣魚
鲣魚,跟前面那位“大V”金槍魚是近親,但價格就相距甚遠了。所以很多小店都會拿鲣魚來冒充金槍魚出售。
鲣魚刺身
鲣魚一般來說在國内是不會以壽司或刺身的方式出現的,正确的用法應該是用作配料。這時就不得不提它的另外一個化身——“木魚花”。對,就是你吃“章魚小丸子”上面撒的象木屑一樣的薄皮,那其實就是拿鲣魚肉削成的。
撒了木魚花的章魚小丸子
其次,在很多日本料理的湯裡面,例如面豉湯,就加入了木魚粉來提鮮。
面豉湯
鮭 さけ、サーモン
大西洋鲑
鲑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文魚(英文salmon的音譯)了。
鲑魚也是個大家族,在日料中提到的鲑魚嚴格來說指的是大西洋鲑。
在日本築地市場銷售的鲑魚
鑒于三文魚這個“網紅”在大衆中的熟悉程度,雅荟君就不多啰嗦了。隻是有一點要強調一下:從廣義來說,鲑魚是個大家族,成員衆多。但論到吃的話首選産自以挪威為代表的大西洋鲑,其次是美國和加拿大的阿拉斯加鲑,這兩種鲑魚都是野生的海鲑。至于産自其他地區的鲑魚,有些是養殖的,有的是品種差異(例如淡水的虹鳟和我國東北出産的大馬哈魚),無論是肉質還是口感,都比之前提到的兩種差了好多。
三文魚刺身
鳗 うなぎ
鳗魚
鳗魚,我們也叫鳝魚、白鳝。
正宗的日料中所用的鳗魚是産自日本的“日本鳗”,又稱為白鳗,在日語中叫做うなぎ(UNAGI)。雖然出生在海裡,但它洄遊後生活在淡水中。日本鳗脂肪肥厚肉質鮮美,作為蒲燒鳗魚和鳗魚飯的主角,至今在日料中的鳗類食材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蒲燒鳗魚
鳗魚飯
但不幸的是,據日本媒體稱,2017年日本鳗鲡苗捕撈遭遇了罕見的魚荒,靜岡縣整個12月隻捕撈到184 克,整體捕獲量隻有去年同期的1%。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經将日本鳗列為瀕危(EN)物種。原來被吃到絕種這種事情不止中國才有啊!(笑)
原條烤鳗魚
所以在國内我們所吃到的鳗魚一般都是産于廣東、福建、浙江等省沿海及江河,廣東人稱其為“白鳝”。再按日料的制作方法烹制。
正在蘸鳗魚汁的蒲燒鳗魚
鯖 さば
鲭魚
鲭魚算是比較常見、價格也比較親民的一種魚類,細長的樣子常常讓人誤以為是秋刀魚。
由于鲭魚的油脂非常豐富,肉質相對也比較細嫩,最适合的烹饪方式就是燒烤。在炭火上烤得皮脆肉嫩滋滋冒油,足夠新鮮的鲭魚隻需要灑上少許鹽調味就足夠好吃了。天然魚油的鮮香馥郁讓人着迷,加任何其它調味料都是多餘的。這就是著名的鹽燒鲭魚。
烤鲭魚
此外,新鮮的鲭魚還可以做成壽司和刺身。也有經過鹽腌和醋腌之後制成的醋鲭魚壽司和醋鲭魚刺身。
醋鲭魚壽司
醋鲭魚刺身
這裡順帶說一下秋刀魚。秋刀魚跟鲭魚都是細長的身形,而且也是燒烤的多,所以很多人會分不清兩者的區别。煮熟了不好區分,但活的時候區别還是挺大的。兩者分屬不同的魚類,連親戚關系都算不上。
秋刀魚。外形跟鲭魚還是有明顯區别的
秋刀魚品質最好的時令是秋季,所以才叫秋刀魚。常見的烹制方式是将整條魚鹽烤,搭配蘿蔔泥一同食用。秋刀魚的魚腸有苦味,但是大多數食客并不把魚腸去除,而是用醬油或檸檬汁來給鹽烤秋刀魚調味。他們認為醬油的鹹鮮味或檸檬的酸味與魚本身的苦味相結合,才是秋刀魚的最佳風味。
烤秋刀魚
鲷 たい
鲷魚
鲷魚在日料中地位甚高,因為它名字喜慶(鲷魚的日語發音能讓人聯想到“可喜可賀”)、顔色喜慶(渾身紅撲撲的很喜慶嘛)。所以自古以來,在日本人的喜宴上都能看到鲷魚的身影。
配上喜慶元素的烤鲷魚
鲷魚的吃法也是壽司、刺身、燒烤這幾類。不過在說到鲷魚刺身,就不得不提日本一種獨特的殺魚方法“活締”:先通過尖銳的工具刺入魚的腦部,造成魚腦死亡;再插入鐵絲到魚的脊柱,絞斷神經,讓魚的肌肉放松不緊繃;然後再放血,去除血腥味對魚肉的影響。完成這一系列步驟之後才開始切開魚腹做刺身。最後上桌的時候,整盤刺身還保持着魚的體型,身子雖然被大卸八塊,但魚嘴還能一張一合,猶如還活着一樣。這才是顯示刺身手藝精湛的最好方式。
鲷魚刺身
說起鲷魚,再順便提一下源自日本東京的點心——鲷魚燒。它主要以面粉、砂糖、牛奶與小蘇打為材料,所作成的形狀像鲷魚的和果子,一般用紅豆做餡料。看着這卡通可愛的造型,就知道日本人對鲷魚的喜愛了。
鲷魚燒
鰯 いわし
沙丁魚
鰯魚,就是我們常說的沙丁魚(沙丁魚和沙尖魚并不是同一種魚,這個也是經常被人混淆的)。
這種小魚通常給人密密麻麻、成群結隊地遊走在海洋中,淪為各種大型魚類食物的印象。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所以日本人給它們命名的時候直接在“弱”字旁邊加上魚字旁。
大型魚類在捕食沙丁魚群
由于體型實在太小,所以沙丁魚一般的吃法都是整條燒烤。檸檬汁的微酸可以讓沙丁魚口感變得更佳清爽。把沙丁魚炸成天婦羅的也是非常美味的。
烤沙丁魚
沙丁魚天婦羅
鰆 さわら
藍點馬鲛魚
鰆,就是馬鲛魚,在我國也稱馬加鰆、土魠、鲅魚。馬鲛魚有很多種,不過在日本被稱“鰆”的隻有一種——藍點馬鲛。
鰆
鰆的味道沒有其他的銀身魚類(例如秋刀魚、鲭魚)重口,有淡淡的鮮味與甘味,且沒有霸氣的魚腥味。而且鰆的肉質脂肪含量低,吃起來不會覺得膩(跟金槍魚和三文魚越肥美價錢越高有着明顯區别)。所以鰆有着自己的一幫捧場客。
鰆的味道清淡,适合生吃
吃法上一般也刺身為主,也有燒烤的做法。
鰆魚刺身
鰆的西京燒
可能正因為鰆的這種清淡口感,和字形上與春天的“春”字的接近,文人在俳句中常把“鰆”作為春的季語出現,也增添了這種食材的文藝感。
帶有春天感覺的鰆押壽司
鯔 ボラ
鲻魚
鲻魚也就是國内常見的烏魚,在廣東叫烏頭。日料中選用的是海水鲻魚,而我國大部分吃的都是淡水鲻魚。
鲻魚其實并不怎麼受日本人青睐,它們看中的是鲻魚身上的某個部位——雌烏魚的卵巢“烏魚子”。 日本人食用烏魚子的曆史由來已久,他們覺得切成一片片的烏魚子跟從中國來的墨塊很像,所以命名為“唐墨”,并且認為是世界三大美食之一(《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四集)。
烏魚子
順帶說一下日本人認為的三大美食是:雲丹(海膽)、揆子(海參卵巢)和唐墨(烏魚子)。
要做烏魚子分成鹽漬、去鹽、酒漬、押制、曬幹等幾個步驟,整個過程需要近一個月左右。制成的烏魚子微鹹綿密,有奶酪般口感,在日本古代被視為佐酒珍馐。現在台灣也出産烏魚子,産量和質量并不比日本的差。
烏魚子在曬幹中
這裡有需要友情提醒一下,烏魚子的味道跟榴蓮一樣,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愛的人愛得瘋狂,恨的人恨得要命。所以建議各位嘗試之前先做好心理準備。
吃之前先微火烤一下,讓烏魚子的香氣散發出來。吃的時候最好搭配味道清爽的瓜菜,與白蘿蔔搭配最是推薦。
烏魚子配白蘿蔔
烏魚子三明治
除了以上說到這些常見的魚類之外,日料裡還有一些其他的魚類,名稱雖然不同但基本都可以和我們日常的魚類一一對應,這裡就不多說了。
最後附上一張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對照。
各種魚類名稱的中日對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