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有着多年教育經驗,有心理咨詢師證書和家庭教育證書。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孩子咬人這件事。
前段時間 ,豆很喜歡吃糖,豆媽和豆發生下面一幕:
“這個不能再吃了啊,你已經吃了五個糖了。”我告誡女兒不能再吃糖了。
“不要,就是吃!”女兒氣沖沖地反駁我。
“不行!”我口氣堅定地拒絕。
“啊!”
沒錯,這是我的尖叫聲,沒想到女兒一口咬到我的胳膊,這什麼時候學會的壞毛病?
平時與同事、朋友之間溝通交流的時候,也聽他們說起孩子會咬人這回事,那到底是為什麼孩子喜歡咬人呢?怎樣不讓他們咬人呢?
孩子的咬人行為到底是為什麼?
出現這種情形的時候我們要了解孩子咬人的動機,以及孩子咬人時的情緒。
一般來說,0到3歲的孩子咬人的行為較為常見,雖然咬人的行為會讓被咬的孩子父母異常生氣,但是我們要正确看待這件事。
咬人是一種能力的缺乏,比如說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等,當孩子們在與别人交往的場合中,感到失落,甚至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讓别人接受自己的時候,就有可能有咬人行為。
還有一些孩子會咬自己的爸爸媽媽,并認為這是一種親昵遊戲,是向父母表達愛意的方式。
如何處理孩子咬人的行為?
要處理孩子咬人的問題,必須采用一定的方式,不能再生成其他問題,比如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個壞孩子,或者認為自己可以欺負比自己小的孩子,因為大人就是通過體罰的方式來懲罰孩子的。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
1、不能因為你的孩子咬人就去拍打他的嘴,或者威脅孩子說用膠帶把孩子的嘴封起來,用這樣傷害孩子的方式不能讓孩子去學會如何不去傷害别人。
2、父母要快速介入到咬人事件中,如果孩子不經意咬了别人,要盡快和被咬者道歉,并且告訴孩子這樣的方式不對,更要監督孩子再次出現這種行為。
3、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要仔細觀察孩子咬人的前奏,每當看到他做出要咬人的舉動時,父母就要帶她離開,并且告訴孩子這種方式是不對的。
不要隻用語言去描述,他根本聽不懂這些大道理,但通過觀察父母的表情和行為去判斷自己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的。或者在孩子想咬人的時候給孩子提供一個轉移注意力的選擇,比如說你想玩玩具還是玩滑梯?
4、如果父母監督不力的情況下,孩子就咬了人,要先安慰犯錯的孩子,并且讓同你一起安慰被咬的孩子,向别人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等,或者給你的孩子一個愛的抱抱,告訴他這樣的做法不對,你看小朋友都吓哭了。
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或許他不會理解說教式的教育方式,或者挨打的方式,但是能感受到同情别人和幫助别人的力量。
5、如果被咬孩子的父母不依不饒要你的孩子挨打,或者被自己的孩子也咬一口,這時候要堅持自己的觀念,不能用這種“以牙還牙”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樣隻會滋生更大的矛盾而不是化解矛盾。
比起别人怎麼看待你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内心成長更重要,不能因為這些小事辱罵孩子,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如何預防咬人問題的發生?
1、和你的孩子玩情景遊戲,設定場景。
比如你們兩個正在因為一個有趣的玩具是誰的而争吵,假裝你就要去咬他,然後觀察孩子的表情人後問他心理有什麼想法?或者問他你會想讓我怎麼辦呢?然後再聽聽孩子的建議告訴孩子除了咬人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做。
2、如果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多次不改,還是會用咬人的方式去對待别人,那麼就讓孩子自己去一個安全的地方呆着,一直到他自己承諾不再咬人為止。
或者持續對孩子保持監督,一旦出現要咬人的行為要快速制止,或者用孩子最喜歡的零食或玩具轉移他的注意力,讓她忘掉咬人這件事。
3、如果孩子正在長牙的發育階段,總是覺得牙齒癢癢地想咬東西,可以給她一個充氣玩具,或者一個乳膠玩具、磨牙棒之類的,幫他解決牙齒生長的癢痛情況。
4、不能一直訓斥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們的愛是無條件的,他們就不會形成受害者心态或欺負人的心态,父母一定要注意在幫助孩子們改掉咬人毛病的過程中要永遠充滿着愛,要保持善意。
需要注意的地方
1、在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時候要善于去擁抱他,讓他感覺到父母的愛意,在孩子犯了錯誤的行為時,擁抱能讓孩子感覺到認同感和歸屬感,并且有助于阻止孩子做出過激行為。擁抱還向孩子表明了一種可接受的行為方式,愛一個人的同時,可以和善地告訴對方,你不喜歡他所做的事情但并不是不喜歡他這個人。
2、有些父母覺得在孩子咬人的時候應該咬一下孩子,讓他自己體會一下被咬的感覺,這樣是不可取的,孩子無法理解共情的抽象概念,他們甚至覺得你的行為很有趣,甚至會模仿你的行為。
反咬孩子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接受這種報複性行為,有些父母會認為就是想讓孩子養成這樣有反抗和自我保護的精神意識,但是長此以往會給孩子種下暴力的種子,讓孩子不懂得去尊重别人,更不會與人友好的相處。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小米和她的新丈夫春水總是當着三歲的女兒貝貝的面鬧矛盾,每當他們因為某些事發生争吵的時候,貝貝就會咬春水,認為是他讓媽媽生氣了,而春水認為是小米把孩子教壞了讓她學會了咬人,但是小米則以為貝貝是在用行動表達自己的看法,是不想讓他們再争吵了,讓春水先冷靜。
後來他們不再當着孩子面吵架了,他們都認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春水告訴貝貝,自己很愛媽媽,吵架是意見不和的表現,但是你咬人是不對的,如果再次咬人的話就會傷害爸爸的心。
從此以後貝貝再也不咬人了。
孩子的行為看似單一,事實上都有其潛在的深層原因,父母一定不能簡單粗暴對之,隻有找到孩子真正犯錯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最終成長。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