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與司馬懿,在三國時代都是智慧的代名詞。兩人的人生軌迹也十分相似。都是出身名門世家,早年任官,飛黃騰達。可是,兩人的結局竟是如此的天差地别。一個因觸怒曹操慘遭殺害,另一位卻硬是把所有的政敵熬過去,其後代更是開辟新朝。接下來,筆者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同樣是出身名門的聰慧之人,楊修被殺而司馬懿卻安然無恙。
楊修必須死的原因探讨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原因就是楊修自己作死。典略雲,楊修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才被殺之。在曹操這個心思敏感的人眼皮底子下做這樣的事,恐怕是九頭蛇也要一個頭不剩。漏洩言教,嚴重了可以說是洩露軍情,交關諸侯,嚴重了可以說是裡通外賊。這都是很要命的罪行,楊修自己也知道,自己犯下的罪行已是”我死固之晚也”。
第二是楊修地位之崇高。身為前漢太尉之子,其本人的政治影響力是無窮的。在曹操臨死之前,剛剛發生了伏完伏後事件。伏後是漢獻帝皇後,僅僅因為與其父通信,咒罵曹操而被發現,紛紛被殺。
此時離曹操即位為公,加封九錫之時不久曹操的政治影響力并不甚大。尚且有許多心懷漢室的仁人志士不滿,這個事件無疑是點醒了曹操。估計曹操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若是不能肅清漢室遺老的威脅,自己後人怕不是可能遭到其反戈一擊。
因此,這項肅清威脅的任務必須由曹操來完成。不僅僅是趁着自己還有餘力,更是為了減輕後人的罪孽,使得後人再奪權即位時,能增加幾分神聖的色彩,不至于那麼令人作嘔。我想,身為漢室重臣之後的楊修,很可能或多或少的與反曹勢力有所勾結。
即使沒有,早已被各種人物搞得已是驚弓之鳥的曹操,怕不是也顧不上那麼多。他先把存在隐患的人物解決掉,正好楊修送上門來,給了曹操一個名言正順的殺掉他的理由。
第三點是楊修與曹植的關系所緻。楊修素來與曹植交好而且一直為曹植出謀劃策用以威脅曹丕,對曹丕世子的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可想而知,若是曹操死後,若楊修或者,難免會興風作浪,威脅到曹丕的統治。到時候兩兄弟很可能會在楊修的挑撥之下引發戰争,損害曹氏宗族利益。為了全局的考量,就不得不讓楊修這個不穩定因素消除。就算楊修不犯事,恐怕也要找個理由将其殺掉。
司馬懿為何幸免?
司馬懿早年不願意為曹操效力,後來不得已才“懼而就職。于是,使與太子遊處”“遷太子中庶子。每與大謀,辄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群、吳質、朱樂号曰四友。”可見,司馬懿早早地與世子曹丕交好,成為了堅定的曹丕黨。為了鞏固世子的權力,完成權力的平穩交接,就必須依靠其身邊的重臣。若是殺了司馬懿,不僅會使曹丕實力大損,影響後來王朝基業,更可能産生人人自危的局面,影響局勢穩定。
而且,此時的司馬懿行事十分低調,遠比猖狂的楊修表現卓越。此時的他,并沒有什麼過激的表現,甚至可以說是平庸。其狼子野心尚且沒有暴露。不僅沒有去譏諷曹操,還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在關羽逼近許昌之時,更是力谏曹操,給曹操吃了個定心丸,才使其沒有貿然北遷,動搖基本盤。這樣一個安心實事的奮鬥青年,惜才的曹操怎麼有理由殺他!
最後,司馬懿個人也是出身河内大家,其父親乃是京兆尹,同樣位高權重。楊修被殺,以及曹操采取的諸多限制,打壓大族的措施,必然使得大族們十分不滿。若是在開殺戒,隻會更進一步失去世家大族的支持。
東漢末年,群雄并起,世族之力,不可小觑。因此為了讨好世家,撫慰漢臣,避免引發更大的災禍,就必須通過樹立典型代表的方式來安撫衆人。既然大棒已經砸向了楊修,那麼為什麼不把胡蘿蔔給忠心職守的司馬懿呢?
總結可以說,德祖以顯而亡,仲達以隐而安。兩人的站隊,性格特點是兩人結局迥然不同的重要原因。曹操不去殺了司馬懿,不僅僅是他個人的考慮,更多的是司馬懿的隐藏之深吧!
你是如何看待司馬懿和楊修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