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篆書大盂鼎教學

篆書大盂鼎教學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4 18:07:15

中 鋒 

中鋒又稱正鋒,是書法各種書體的基本筆法。寫字時将毛筆的主鋒毫尖,保持在字的筆畫中間。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1

”字,《說文》:于,於也,象氣之舒也。“于”字甲骨文金文或從“弓”,作“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2

”。作篆先寫兩橫,藏鋒入筆,中鋒行筆,收筆平出,後寫豎彎鈎,筆法與兩橫畫相同。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3

”字在這裡實際上是天幹地支中的“酉”,《說文》:酉,酒也。八月黍成,可為釀酒。甲骨文作“酉”與金文相同。象酒尊形,與“酒”一字,作篆先寫一橫,再寫三豎,最後寫下部構建,均為中鋒用筆。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4

”字,《說文》:嗣,諸侯嗣國也。由三部分組成,右“司”部省略了“口”,作篆先寫左部的“口”,再寫“口”下之“冊”,最後寫無口之“司”。注意三個部分的位置,要協調準确為宜,筆法以中鋒為主。

 裹 鋒 

裹鋒,即書寫時筆鋒凝聚,而保持圓錐狀的一種筆法。在用裹鋒筆法完成所書線條之後,筆鋒呈現出絞擰的形态。這是與中鋒的區别之處。這種筆法的書寫效果是線條凝煉遒勁,極富彈力且立體感強。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5

”字,《說文》:異,分也。高鴻缙認為,象人戴由(竹器)而以手扶翼之形。“異”即“翼”之本字。《大盂鼎》銘中“翼”為輔助之意。作篆先寫“由”,再寫環抱之形的兩手,最後寫“人”字兩筆,筆法以裹鋒為主,輔以中鋒連接。注意上部構件的空間分割,以勻稱協調,尊重原帖字為要。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6

”字,《說文》:雩,夏祭,樂于赤帝,以祈甘雨也。甲骨文,金文同,作篆先寫上部分“雨”字,再寫下部“于”。主要筆畫以裹鋒之法。短豎,點等筆畫自酌處理。上下結之字需注意上下部件的位置安排,使之協調統一。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7

”字,《說文》:即,即事業。從艮卩聲,作篆先寫右部“艮”,此部分由上下兩個弧形組成。注意上下兩弧上大下小,象裝食物之器具。後寫右“卩”象人形。此字形态為左低右高,需注意左右部首位置安排,以裹鋒筆法成之。

 方 筆 

再說方筆,即是起筆、收筆之處,呈顯出帶有方形的棱角。方筆有二法。其一是康有為《廣藝舟雙輯》所言:方筆用翻,不翻則滞。其二是切鋒。即是寫橫畫露鋒豎下筆,調轉筆鋒或絞轉或裹鋒或平鋪,提鋒而行。

一人”二字在《大盂鼎》銘中為合文。作篆先寫“一”,筆法用中鋒、裹鋒皆可,與上述“亖”字相同。“人”字起筆切鋒,呈方形,調整筆鋒,中鋒右行,至轉角處,折筆左下方挫鋒而收。最後補“人”的捺筆。

”字,《說文》:亖,陰數也,四分之形。甲骨文與金文同,均為四個橫畫。作篆四筆起筆或切鋒,或翻筆。收筆皆為尖收,求得四筆一緻即可,下筆以裹鋒、中鋒皆宜。

”字,《說文》:千,十百也。千為大數,造字之術窮,故以人代表之。一千作“千”,二千在此基礎上增加一橫,以此類推至六千。合書不便,乃為二字。作篆先寫“人”,寫法與“一人”之“人”相同,最後補一筆橫即可。

 圓 筆 

然後是圓筆,起筆、收筆之處呈圓勁狀态。用筆方法是藏鋒逆入。與主、副毫絞在一起之後提筆而行。圓筆多用裹鋒為妙。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8

”字,《說文》:若,擇菜也,從草、右。右,首頁、一曰:杜若,香艸(音草)。甲骨、金文形相同,金文或增“口”。作篆先寫中間弧,再寫兩側之手,最後以曲線連接而成。此字由多曲線與弧組成,多用圓轉筆法,起、行、收筆随勢而定,以求線的圓活、遒勁為妙。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9

”字,《說文》:畺,界也。從畕從三。其界畫也。疆,或從疆土。作篆先寫左部“弓”字,再寫中間橫畫,最後寫上下兩個“田”字。“弓”字書寫有難度。注意兩個弧筆連接點不宜生硬,可借助中間的橫畫使其圓融,無孤露之感。

”字,《說文》:顯,頭明視也。從頁㬎聲。林義光認為“顯”字象人在日下視絲之形。此字由“日”、“絲”、“頁”三部分成。作篆先寫“日”再寫“絲”,最後寫“頁”。注意“頁”之人首與“日”、“絲”有穿插之勢,因此在書寫時要考慮三個部分的位置安排,用筆之法按前面所述為之。

 闊 筆 

闊筆,也稱肥筆。即是中鋒寫完的點或橫或捺等筆畫,再補筆成為點團或刀筆形狀。是否将“闊筆”,作為調整通篇節奏來處理,那麼闊筆就顯得有意義了。

”字,《說文》:天,颠也。至高無上。從一,大。“天”的第一筆橫畫由兩筆寫成點團形狀,第二筆可寫成“大”字的“人”,按帖上撇與捺的上部以闊筆成之,最後補大字的一橫,分左右兩筆完成。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10

”字,《說文》王,天下所歸也。董仲舒認為:古之造文者,三書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孔子曰:一貫三為王。作篆前兩橫畫均可露鋒入筆,中鋒行筆,收筆平出,豎筆行至末端,為了與闊筆相融,應适當在豎畫兩側補筆。第三橫闊筆,以露鋒豎下筆迅疾轉鋒平鋪,加厚線型至收鋒,向上提鋒收筆。如果不夠厚重,再補筆完成。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11

”字,《說文》:正,是也。從止,一以止。正字,甲骨文作“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12

”“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13

”等形。林義光以為“正”字本義為“正鹄”。羅振玉認為“正”是“征”的初文。《大盂鼎》銘“正”字用為整治之意。作篆第一筆橫畫由兩筆完成點團狀,“止”字可按帖之形三筆完成即可。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14

”字,《說文》:有,不宜有也。容庚以為:有,從又持肉會意。《大盂鼎》銘中“有”字通“佑”,匍有四方,即敷佑四方。“有”字第一筆一橫寫成由右向左下方平挫的弧形線,第二筆才是“有”字的主筆捺。以中鋒完成的捺之後,再補筆成為闊筆之形态,最後寫肉月。

 轉 鋒 

再說轉鋒,有二義。一是與折相對而言,圓筆多用之。書寫時筆鋒圓轉運行。二是字中轉角曲折之處,也稱圓轉。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15

”字,《說文》:卣,氣行貌。有資料以為非也。“卣”乃尊屬,即器皿。《大盂鼎》銘意為酒器。“易女鬯一卣”此字由兩條弧線組成。書寫時注意線條的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做到圓轉自如。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16

”字,《說文》:辭,訴也。從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17

從辛。籀文從司。《大盂鼎》銘通“治”,意為治理。作篆應注意圓轉之處,左部上下兩手及中間筆法圓活與婉轉。《大盂鼎》中“辭”有二字,一字“司”為圓轉。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18

”字,《說文》: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大盂鼎》銘用于月份之屬。作篆時要考慮到這兩條曲線的起承轉合交叉等轉折時的弧度的控制。正如前賢所言,轉不欲滞,滞則不遒。

 換 鋒 

換鋒也稱換筆心,筆心即主毫、主鋒。就是臨摹或創作遇到轉折之處要換筆,在行筆過程之中改變主鋒的方向,或下或左或右。将筆鋒稍提起,随即調整方向順勢按下筆鋒繼續運行。

”字,《說文》:宗,尊祖廟也。從“宀”從示。李孝定認為:示象神主。“宀”象宗廟。“宗”即藏主之地也。《大盂鼎》銘意為西周都城。“宀”音武延切,俗稱“寶蓋”。作篆時“宀”由四筆完成。前兩筆起筆向左至轉角處改變主鋒方向,提鋒向下行筆,收筆平出即可,後兩筆向右起,收、行同左,最後寫“示”。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19

”字,《說文》:禀,賜穀也。從㐭從禾。簡化字從㐭從示。《大盂鼎》銘假為禀承之意。作篆先寫“宀”,筆法從“宗”,注意後寫“宀”的部件,要求協調對稱。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20

”字,《說文》:寶,珍也。從宀、從王、從貝,缶聲。由四個部件組成。《大盂鼎》銘中意為寶鼎,書寫“宀”時,與前三字有所區别。故書寫“宀”時,不必提鋒轉向,而是收鋒,按原帖之形書寫,将内部的三個部件的位置安排妥當。

 挫 鋒 

最後是挫鋒,指運筆時突然改變方向的動作。一般是轉角或折筆之處。使筆鋒轉動。繼而變換方向或下或左右挫鋒而出。挫鋒應與衄鋒配合使用。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21

”字,《說文》:月,阙也,大隂之精。象形。甲骨文“月”字象月缺之形,“月”與“夕”同形。金文亦然。《大盂鼎》銘月為計時單位,古人以月相之變化,即月亮的盈虧周期為一個月。此“月”露鋒起筆,中鋒向右行至轉角處,以圓轉取勢,轉筆下行至右下角,撚管向左挫出。挫鋒貴在把握分寸,做到無太過,無不及。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22

”字,《說文》:夕,莫也。從月半見。甲骨文與“月”同形。陳煒湛謂此類現象為“異字同形”。《大盂鼎》銘意為晚上,“夙文召我一人”。此字書寫方法與“月”基本相同,參照其筆法即可。

篆書大盂鼎教學(大盂鼎的八種筆法)23

”字,《說文》:乍,止也。金文多用為“作”字 。《大盂鼎》銘意為建立。“作”字書寫的主筆是豎折。藏鋒豎下筆,行筆轉折處撚管向右挫出,收筆平出。主筆完成之後再補其他三筆。這種用筆的線條遒勁而富有彈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