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商鞅是秦朝人麼

商鞅是秦朝人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23:29:38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内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于十五邑,号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并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複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于彤地,其屍身被帶回鹹陽,處以車裂後示衆。

商鞅是秦朝人麼(秦朝商鞅生平概況)1

商鞅(約前390—前338),衛國(今河南安陽)人,戰國時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的後裔,公孫氏,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封于商,後人稱為商鞅。商鞅年輕時好刑名之學,在魏相公叔痤門下任中庶子。公叔痤臨終前将其推薦給魏惠王,惠王不能用。商鞅聞秦孝公下令求賢,發憤圖強,乃離魏去秦。後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先後兩次在經濟、政治、文化教育方面進行了深刻的變法。新法令推行幾年後,秦國百姓家給人足,軍隊戰鬥力大大增強,國勢蒸蒸日上。孝公去世後,太子秦惠王繼位。商鞅在變法期間,因執法較嚴引起秦貴族的怨恨。他們為報夙怨,告商鞅有謀反企圖,派官吏逮捕他。商鞅逃叛失敗後,被帶回都城遭惠王車裂,并滅其族。著有《商君書》傳世[1]。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後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後,魏惠王對公叔痤囑托不以為意,也就沒有照做了。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争雄。秦國比較落後,秦孝公為了使秦國稱霸,決心征召有才能的人。他在求賢诏令中說:“誰能想出好辦法使秦國強盛,就讓他做高官,還封給他土地。”商鞅聽到這個消息後,決定到秦國去。

公孫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欲收複秦之失地,便攜同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通過秦孝公寵臣景監,商鞅三見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種君主之策。隻有霸道得到秦孝公的贊許,并成為秦國強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升大良造。

公元前359年,正當商鞅輔佐秦孝公醞釀變法時,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複,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從而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商君書·更法篇》《史記·商君列傳》)。

這是以曆史進化的思想駁斥了舊貴族所謂“法古”“循禮”的複古主張,為實行變法作了輿論準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