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優質均衡發展的根本保證

優質均衡發展的根本保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4 05:13:45

優質均衡發展的根本保證?随着全國所有縣級單位于2021年底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已成為當前教育領域又一重要任務準确理解優質均衡發展,把握其核心思想和現實意義,設定發展路徑,采取有效策略,是當前推進優質均衡發展實踐中的前提要領,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優質均衡發展的根本保證?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優質均衡發展的根本保證(解優質均衡發展之要)1

優質均衡發展的根本保證

随着全國所有縣級單位于2021年底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已成為當前教育領域又一重要任務。準确理解優質均衡發展,把握其核心思想和現實意義,設定發展路徑,采取有效策略,是當前推進優質均衡發展實踐中的前提要領。

壓茬:基本均衡發展與優質均衡發展一體論

當前國家部署推進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從其目标、标準等基本屬性上看,與之前推進的基本均衡發展是一緻的,兩者實為前後兩個緊密相連的階段,共同組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過程。

從曆史發展看,30多年來,我國義務教育經曆了基本普及、全面普及、基本均衡發展、優質均衡發展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環環相扣,在一些年份存在時間重疊,牢牢把握義務教育的基礎性、普惠性、公平性和高質量發展需求,聚焦入學機會、辦學條件、教師隊伍、管理與質量等核心指标。雖然普及義務教育側重入學機會充分,均衡發展側重入學機會公平,但本質上都是在着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努力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從評估标準看,優質均衡發展是基本均衡發展的升級版,體現在以下方面:标準化程度更高,統一規定國家核心指标和标準,要求校校達标、項項達标;校際差距進一步縮小,小學、初中校際差異系數從0.65、0.55分别調整到0.50、0.45;工作性指标要求更多,在管理和質量指标上要求更嚴格,以期更好地解決在基本均衡發展中尚未徹底解決的一些薄弱環節與遺留問題,實現義務教育的更高水平、更加均衡、更有質量的發展。

基于以上認識,在部署推進優質均衡發展策略上,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兩點:一是保持政策連續性。對國家提出的要求以及地方已出台的相關政策,如聯盟辦學機制、教師交流制度等,要繼續堅持執行,并結合新時期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完善。二是處理好80%與20%的關系。一個地區若高标準實現了基本均衡發展達标,則可以認為已完成均衡發展的80%的工作,下一步,需要确定“整體鞏固,精準補短”的工作策略。一方面要紮紮實實做好基本均衡發展的鞏固提高,确保各項指标不滑坡,作為優質均衡發展的堅實基礎;另一方面要聚焦存在的不足,靶向定位差距,着力攻堅最後20%的難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精準補短補差。

兼顧:優質均衡發展三維目标論

在國家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規定的有關指标與标準的邏輯關系中,包括了學校标準化建設水平、縣域内校際均衡水平、區域教育質量水平三維目标。其中,标準化是基礎,均衡是核心,質量是目标。所謂優質的均衡發展、均衡的優質發展、發展的優質均衡,三個維度相互獨立,又相互緊密聯系,缺一不可。

在部署推進優質均衡發展策略上,必須堅決反對隻是以一個維度或者兩個維度來評判一個區域優質均衡發展水平。個别地方在選擇拟首先推進的樣本縣時,或者隻看個别學校高質量,忽略了存在的校際差距,以及因此産生的擇校傾向;或者隻看系數小,忽略了标準化水平,以及在全面育人上的成就與經驗。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對創建工作十分有害。要統籌标準化、均衡、質量三個要素,強調“共享”新發展理念,突出“公平”為大,把縮小差距作為核心關鍵性要求,同時三者兼顧,努力實現三維目标,才是應有而必需的策略。

協同:優質均衡發展責任論

根據《義務教育法》相關規定,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任務主體主要有三個,即政府、部門(教育部門和其他部門)、學校。

首先,推進優質均衡發展戰略中,政府主體、政府主責是首位的,是關鍵,這已經在我國30多年義務教育發展曆史中得到證明。政府在概念上包含了職能部門,但工作中有意将政府和部門分開讨論,意在強調政府領導層。實踐同時證明,不隻是需要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領導重視并履責,而是需要“一把手”和整個領導班子都重視并履責,才可能為教育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按法律規定,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各級政府職責有所側重,縣級政府則是要履行直接責任。

其次,從教育部門與其他部門關系上看,教育部門是主體,而其他部門,如發展改革部門、财政部門、人社部門等,也同時具有關鍵作用,有的甚至是決定性作用。在當前政府職能轉變、構建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的背景下,多部門協同合作對于推進優質均衡發展至關重要。

再其次,學校是實施義務教育活動的具體組織單位,其承擔着組織課程、教學、管理,建設優秀文化與育人環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直接任務。學校的發展建設、功能體現、品質形成,是高質量義務教育的最後最重要的落腳點。

基于以上認識,在部署推進優質均衡發展策略上,必須強調要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作用。各級政府都要高度重視,切實履責,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班子成員都要把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為己任,做好統籌,做實部署,直接指揮。政府各部門,特别是其他多部門,必須協同協調,通力合作。學校也應履行法律法規職責,完成相應的任務。另外,在政府、部門、學校三個主體之間,還需要打破職責的過度分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務,要在政策上更多支持部門,支持學校,在資源配置、辦學管理、提高質量、創設環境等環節中,找到每個主體的責任,盡到應盡的責任。

積累:優質均衡發展過程論

對比基本均衡發展,優質均衡發展的标準更高,目标更接近法律要求和人民期盼的理想。優質均衡發展評估辦法中規定了31項指标,要求項項達标;同時延續了基本均衡發展的規定,要求校校達标;還對影響均衡的大校額、大班額提出嚴格規定,對影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運動場地、音樂和美術專用教室提出規範要求,等等。對于過去經常出現的以幾所好學校簡單代替全縣水平,以及資源配置方面對一些學校或一些指标的忽視等,都作了更為明确的否定。

達到這樣的标準要求,将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義務教育面貌,解決長期存在的問題與突出矛盾。反過來,正是因為這一套指标标準要求較高,對于許多地方而言存在較大難度,特别是經濟和教育基礎相對薄弱、基本均衡勉強達标的地方,不可能短期達标,一蹴而就。國家已經制定了到2035年全面實現優質均衡發展的目标,這就需要大多數地方确立長遠目标,作長期規劃、長期努力、長期成果積累,确保最後達标的高規格、高水平。

基于以上認識,在部署推進優質均衡發展策略上,我們必須把着眼點和着力點更多地放在過程中。堅持标準導向、結果導向,但并不意味着工作安排與努力隻是看起點與終點,更不能隻看終點。更注重過程,是要更注重存在問題的解決,更注重各區域義務教育發展進步。首先,要安排好幾個工作周期:測量定位、規劃目标、設計方案、組織實施。測量定位主要是做好監測,準确定位現實達到水平與标準的差距,準确定位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度分析問題的性質、程度及産生問題的多種因素;規劃目标要基于現有情況,要有科學态度,反對盲目壓指标催進度的“左”和消極怠工不思進取的“右”;設計方案要充分考慮可行性與積極性,要對每一所學校、每一項标準全覆蓋,也要設計好合理、持續、關注每一個細節的全過程;組織實施中要以動态監測為依據,把握各個發展階段的目标以及前後銜接,并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有利和不利條件預設調整空間。其次,要強調“馬上就辦”。簡單問題快速解決,複雜問題分階段一步一步解決。不同區域要同時起跑,對于農村地區、西部地區、偏遠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民族地區等,往往有着财力劣勢、自然環境劣勢、文化環境劣勢,優質均衡發展起跑線已經相對靠後,就更應該做好前述的幾個步驟,追趕式發展,用更多的努力達到目标。那種“既然近幾年達不到标準,就把任務甩給下一任”想法和做法,是對教育事業的不負責任。再其次,要把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放在第一位,通過驗收是水到渠成的事。不能将功夫更多地花在做材料、做數據、單純迎檢上,更不可以編造成績,遮掩問題。

質量:義務教育質量的多維說

優質均衡發展評估中,核心問題是“什麼是高質量的教育”。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内涵極為豐富,存在多個維度。在評價單元上,有學生、學校、縣域三個層級維度;在評價要素上,當前強調包括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在評價周期上,有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增值評價)、結果性評價等;在評價主體上,有學校評價、教育系統評價、第三方評價、社會評價等;在評價技術上,還有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對此,國家先後出台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和《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這幾份重要文件,對于如何做好當前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已經從政策上、方法上給出了行動指南。

做好優質均衡發展中的質量評價,要把握好多個維度的特征,充分體現優質均衡發展核心要義。首先,這是以縣級行政區劃單位作為評價單元,但又是由下位的學校單元、學生單元所組成。要看全縣域所有學校、所有學生的高質量,而不是看個别好學校、少數優秀生。在均衡意義上,要更關注後20%的學生質量,将更多50分的學生提高到80分,而不隻是關注傳統上的前20%,将幾個90分的學生提高到95分。其次,要看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加關注每個學生因材施教、個性發展,而不是隻看學科考試成績,單純以升學率評價學校、單純以考多少分和第幾名對學生進行評價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再其次,要兼顧結果與發展變化,對于大多數學校和學生,更加關注每個學生發展進步。發展性評價與增值評價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義務教育質量評價,也必然用于優質均衡發展評估中。最後,要形成并培養多個評價主體,特别是引進第三方評價和以家長為主體的社會評價。指标合格了,人民群衆不滿意,這不是真合格;隻有指标和人民群衆滿意度雙合格,才是真正的優質均衡。

(作者史亞娟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評價與督導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小雅系中國教育報刊社民族教育中心主任、《中國民族教育》雜志總編輯)(《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22年第7-8期)

作者:史亞娟 趙小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