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女士的小孩全身稍有發绀(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使皮膚和黏膜呈青紫色改變的一種表現)并伴有不定時抽搐,王女士見狀後立馬帶着小孩去往當地的醫院檢查治療。經王女士講,小孩是足月順産,出生時一切情況良好,并沒有其他病史。
在入院後醫院給予呼吸機輔助以及流量吸氧處理,但是患兒的情況并無明顯改善。在此期間,患兒雙手與雙腳伸直并多次抽搐,後緊急會診,并且經過全面的檢查(超聲顯示右心房有巨大腫物),醫生診斷為原發性右心房毛細血管瘤,急診緊急安排患兒開胸心房腫物切除術。
在經過醫院各個科室的手術默契配合與醫生精湛技術的治療之下,患者手術順利完成,并且情況良好,後經36個月的恢複下,患兒身體一切良好,并且無複發迹象。
其實原發性心髒腫瘤本身就十分罕見,新生兒發病率更是千分之一都不到,但是如果發病, 會很快地危及生命,此病例中患兒的心髒血管瘤正是如此,那麼什麼是血管瘤呢?接下來就讓我帶大家了解一下什麼是血管瘤。
一、嬰幼兒的健康殺手——血管瘤一般人一聽到瘤子就聯想到了會不會變成癌症,其實大家完全不用擔心,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并不會病變為癌症的。血管瘤(HA)其實是嬰幼兒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于出生後或者出生後6個月内,它有獨特的生命周期,一般在發病後的半年内生長最為迅速,部分的嬰幼兒血管瘤在3到7年内便可自然褪去。
嬰幼兒血管瘤可以病發在身體的任何一處,并沒有固定的規律,常見的好發于面部和頸部,四肢和軀幹部位則次之,内髒較為罕見,大部分的血管瘤可影響容貌或者影響正常器官的功能,其中少的會發生病變,如果病變會引起出血、感染、瘢痕等并發症,極少數會發生惡性轉變,甚至危及生命。
其實嬰幼兒血管瘤的發病時存在差異性的,一般認為其男女比例是在1:2到1:5之間,女嬰的發病概率遠高于男嬰,其中早産兒的發病概率更高。
其實在目前的臨床上,嬰幼兒的發病機制已經病因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因此在醫學上有很多種說法,但是其中普遍的認為與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增高,生長抑制因子水平降低有關,還有一種說法便是嬰幼兒的血管瘤發生與否也不在母親妊娠期間的狀态有密切關聯。
嬰幼兒的血管瘤其實大部分是可以自行消退的,所以部分人認為如果不是影響到器官的正常功能的話,并不需要太過在意。
曾有國外學者報道稱嬰幼兒草莓狀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在自然狀态下消退的概率大約在80%左右,但是經過臨床在實際的工作中發現,真正的自然消退者并不多加,自然消退的概率大約在15%到25%,并且在瘤體褪去後會殘有病變區域的瘢痕、色素沉着、毛細血管擴張等,這些都會對患兒照成相應的影響。
二、生長在這些部位的血管瘤,會危及孩子生命!在過去醫學上對于嬰幼兒的分類、風險等級較為混亂。大緻可分為高、中、低三個風險等級,而其中高風險的嬰兒血管瘤如果不早些治療的話很可能會危及生命健康。
1、頭頸部嬰兒血管瘤
頭部和頸部的嬰兒血管瘤,有許多地方都是需要及早治療,例如嬰兒的頭皮、眼皮、耳廓、鼻部、嘴唇、下巴、頸部等等。因為在嬰兒幼年期嬰兒的思想并不完善,很多都是憑着本能活動,所以臉部的肌肉和皮膚較為頻繁地使用,嬰兒在哭泣、大笑和吃東西的時候都會牽扯到血管瘤,所以很容易造成血管瘤的破裂、化膿、出血、潰瘍等一系列的問題。
當面部血管瘤厚度達到了真皮或者皮下,或很明顯地隆起于皮膚之上時,需盡快手術,因為這種的血管瘤會造成皮膚的撐大,後期會導緻組織變形從而形成永久性的瘢痕。
如果嬰幼兒血管瘤早期有白色色素減退的話也需多加注意,因為這種血管瘤很容易造成潰瘍的形成,導緻組織化膿等風險。
而那些位于眼皮、口腔和鼻部的血管瘤容易壓迫到器官的功能,而且容易導緻永久性的功能喪失的風險和毀容的風險,例如:眼周血管瘤增大後會壓迫到眼球,甚至于會往眼眶内生長,造成多種眼科疾病,口周的會在進食時摩擦,很容易導緻血管瘤的劈裂,而生長于鼻部的則很可能增生導緻嬰幼兒呼氣的困難。
所以當發現血管瘤生長于這些地方時需要盡快的就醫治療,為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
2、軀幹部血管瘤
嬰幼兒軀幹部的血管瘤也需家長們警惕,譬如如果單獨一顆并且大小在5cm以下的嬰幼兒血管瘤,我們通常不用理會,但是超過5cm并且成片的話,我們除積極治療外還需要給孩子做各種精密的身體檢查,最好是去往當地醫院兒科做核磁共振檢查,因為這些血管瘤很可能會合并其他腦部、神經與血管的病變。
另外身體褶皺出現血管瘤的話(頸部、會陰、腋窩等),家長也要高度重視,因為在這些部位的血管瘤極為有可能會引發潰瘍,例如會陰部臨近肛門,細菌滋生嚴重,如果護理不到位,容易導緻感染引起潰瘍加重。
3、咽喉氣道的血管瘤
咽喉的血管瘤通常是指喉嚨貼近氣道所發生的血管瘤,多發于嬰幼兒與新生兒,又因為新生兒的氣道口徑相對來說較小,血管瘤如果增生的話會導緻氣管的物理堵塞,造成氣道梗阻,從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如果血管瘤生長的過快,需要手術切開氣管進行治療。
4、成片的血管瘤集中
倘若孩子身上出現超過五顆血管瘤聚集的話,必須盡快去當地醫院做腹部超聲檢查,以排除内髒器官中生長有大型血管瘤的可能。例如王女士的小孩出現的右心房毛細血管瘤,如果不能及時就醫治療或是沒有及時做出診斷與評估,極為有可能會導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并發症,讓孩子的體内髒器受到永久的損傷,嚴重的很可能會危及生命。
三、血管瘤治療,也有黃金期,家長要及時抓住!血管瘤的黃金治療期是在其發生的一個月之内,但是據統計,我國大部分的嬰兒都超過了這個時間段才開始治療,此時的血管瘤已經增生到藥物無法輕易解決的階段了。為什麼會如此呢?
因為血管瘤在發病前期并不明顯,很多呈現為輕微的凸起或是淡淡的紅線,家長并沒有太過重視,而當其成長起來的時候,家長才發現不對,還有些先天性的是因為早期的血管瘤和胎記極為相識,很容易迷惑人。
嬰幼兒血管瘤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治療的理念随着時間的推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由最開始隻考慮如何根治到後來治療控制血管瘤的同時也要保護周圍組織器官的功能,再到現在不但要控制治療血管瘤并保護周圍組織功能,還要更多地是保護患者容貌以及患者身心健康。
治療血管瘤方式也多種多樣,對于嬰幼兒血管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冷凍治療 、激光治療 、口服激素治療 、硬化劑瘤内注射治療 、幹擾素治療 、抗腫瘤藥物治療、 口服普萘洛爾治療 、放射性核素敷貼治療及手術治療。而這所有的治療方法都存在非特異性,所以需要醫生經過檢查血管瘤的大小類型制定詳細完善的治療方案。
就目前國内而言,治療普通的血管瘤普遍采用藥物治療(β受體阻滞劑,普萘洛爾),因為自2008年外國學者發現普萘洛爾可以有效的治療血管瘤後,我國對普萘洛爾一直深有研究,後經臨床證明,現普萘洛爾已成為治療血管瘤的一線用藥。
在治療的同時因為治療的人群是嬰兒,所以需在手術前後盡量地安撫患者及其家屬情緒,做到讓患者及其家屬放心安心,而今後醫學的發展方向,不僅僅是要求單純的治療疾病為目的,還要做到早期幹預,減短療程,提高療效、減少痛苦,降低費用等目的。
總結嬰幼兒的血管瘤一直都是我們醫學所需要攻克的難題之一,在醫學方面,沒有人自稱可以到達頂峰,所以才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進步,讓我們的知識更加的豐富,讓我們的能力更加強大,為患者,為人民所服務。
而嬰兒血管瘤的前期并不容易發現,所以我建議家長們在嬰兒剛出生後給嬰兒做一個全面的全身檢查,并且要定時地給嬰兒體檢,不放過任何一點細小的問題,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為孩子的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長們在嬰兒剛出生後給嬰兒做一個全面的全身檢查,并且要定時地給嬰兒體檢,不放過任何一點細小的問題,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為孩子的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