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大家都很熟悉,這次主要談霓虹咖喱(日式咖喱,和風咖喱)。
在霓虹吃咖喱的默認的情況下都是日式咖喱即カレー,咖喱是庶民的料理,基本上都是最樸實的材料,但是正因為樸實,深受大衆喜愛。
如果是吃印度咖喱的話就要特意說明インドカレー,默認的印度咖喱是吃馕,都是幾個小碗,裝各種口味,配烤雞肉和拉細~(嘿嘿,一種乳酸菌的音譯~,最後一個細要拖長)
日本飲食通常都是口味改良,因為霓虹斤口味範偉狹窄,太辣太刺激的吃不慣。比如中華料理,說的都是橫濱系改良的中國菜,少部分霓虹斤喜歡吃真正的中國菜,他們一般稱為 本番中華,比如池袋的東北菜,新橋的沸騰漁府。
回到主題,日式咖喱主要分兩種,一種是最平常的日式咖喱カレー(ライス),因為霓虹斤的主食是米飯,所以比印度咖喱稍微稀一點,口味上相對變化少,主要是不斷改變添加的一部分香料或者煮的菜品
一種是湯咖喱,スープカレー,這個是日本獨有的,最初是北海道地區發祥,把咖喱湯做的像湯一樣稀,一般是用各種蔬菜配整隻雞腿煮制,除了配米飯以外,經典吃法是用蔬菜幹(野菜チップス)配着。
順便一提,還有一種吃法叫做焼きカレー,由wiki介紹來看,最初是九州發祥。做法是普通咖喱蓋澆在米飯上(用耐熱容器,比如陶瓷),然後在上面加軟芝士薄片,可以再打勻一個生雞蛋撒在上面或者直接放一個生雞蛋,然後放入烤箱或者電子オーブン加熱,當最上層的芝士融化,最表面一層咖喱被烤到凝固即可,感覺是把咖喱按ドリア的方法制作。日本民衆普遍是把第一餐吃不完的咖喱放在冰箱後,再取出吃第二餐的時候用這種方法來做。
咖喱的米飯一般沒那麼講究。主要還是咖喱湯,在日式咖喱裡,咖喱湯的專門叫法是 鹵,カレールー或者カレールウ ,由英語的 carry roux 而來。
咖喱湯的制作主要是香料,菜品(菜品也叫 具 ぐ)香料如果是家庭做法一般是用塊狀的咖喱
也有用類似印度的咖喱粉,已經調制好比例的。
一些比較講究的飲食店,就是自己用印度咖喱粉調制,隻不過做法上不同。
然後在菜品上和印度咖喱是不同的,日式咖喱偏向于大塊牛肉,也有雞肉,豬肉,鹿肉或者各種蔬菜,基本不用羊肉。然後就是土豆和洋蔥,胡蘿蔔。有時候會加西紅柿。也有加蜂蜜和蘋果等甜味材料。
熬制湯汁時間也各種各樣,家庭料理一般一個小時就夠了。飯店的話一個禮拜的也有可能。
我覺得國内很多人沒有吃過焼きカレー、做法很簡單。就是普通咖喱做好以後蓋澆在米飯上、撒一些芝士片、然後放進微波爐再烤一次、但是一定要注意火候以免燒焦、當芝士融化、最表面一層咖喱凝固就剛好
接下來說說カレー,ハヤシ,シチュー的區别
ハヤシ的漢字是 林 ,但是從wiki上看,對于這種飲食的起源沒有定論,不過都是偏向于日本發祥。樣子上和咖喱很像。但實際上完全不一樣。它是用薄肉片,洋蔥用黃油炒制,用紅酒和デミグラスソース(法式醬汁,demi-glace)一起熬煮,一般都會加入番茄調整酸味。
口味上沒有咖喱的味道,是濃郁的肉醬風,而且因為加番茄有淡淡的酸甜味道。
シチュー是stew的音譯,即濃湯,在霓虹飲食裡分為クリームシチュー和ビーフシチュー
前者是使用奶油基底的香料調味塊,用胡蘿蔔,綠色蔬菜,豬裡脊肉熬煮,最後加牛奶,所以也叫ホワイトシチュー。味道濃厚。
後者是和咖喱比較像,完全是用牛肉塊炖,基本不加蔬菜,純炖肉的方法,加紅酒。味道上還是頗像ハヤシ。但沒有酸甜味道。
最後介紹一下咖喱飲食連鎖店。
東京地區最常見的有CoCo壱番屋,味道中規中矩,價格也實惠。
ゴーゴーカレー,特點是量大
不過喜歡咖喱的資深吃貨都喜歡找那種非連鎖的店,味道上确實比連鎖店鋪要豐富,而且制作上更花費心思。這個就不一一介紹了。
另外個人覺得咖喱粉,确實是一些餐廳會用,但要做出那種稠感,肯定是要加澱粉類的。一般家庭用咖喱粉主要是做ドライカレ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