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次性口罩的進化史

一次性口罩的進化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5 18:17:22

口罩的誕生,最初不是為了不讓進來,而是為了不讓出去。因為人們覺得自己不潔淨,會污染外界,才發明口罩。人類曆史上最早的“類口罩物”,出現于公元前6世紀。當時,崇尚拜火教的波斯人認為俗人的氣息是不潔的,在進行宗教儀式時,要求信衆用布遮住臉。波斯教古墓墓門上的浮雕中,主持儀式的祭司就戴着“口罩”。

直到1275年,人們才再次在曆史記載中瞧見“口罩”的身影。《馬可·波羅行記》中記載:“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給皇上、太後送飯的太監宮女,為了防止自己的口氣或口水污染了主子的飯菜,就用絹布捂起口鼻。


一次性口罩的進化史(口罩誕生之初是為了保護别人)1

鳥嘴面具起源與1619年,一名叫Charles de Lorme的法國醫生發明,他将棉花等填充物塞入一個面具的口鼻位置,充當防毒面具,來醫療染上瘟疫的病人。這種面具在口鼻部位突出,眼睛的地方挖兩個洞。他同時也帶着禮帽遮住頭發,穿上長袍擋髒物,還手拿一根棍子接觸病人。原先這隻是一種衛生措施,後來傳入了威尼斯,據記載威尼斯13 世紀就有面具狂歡節了,參加狂歡節的人們喜歡這種面具,并誇張了口鼻的突出部分,像鳥嘴也像巨大的男性生殖器。因為戴上這種面具的裝扮很像烏鴉,和死神,所以令人聯想起13世紀的黑死病,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其起源于13世紀。


一次性口罩的進化史(口罩誕生之初是為了保護别人)2


口罩真正被用于醫學,是近代的事情了。1861年,發明了“巴氏消毒法”的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空氣中存在着病原菌,能引起各種疾病。雖然有了這個結論,在當時,醫生們還是沒有把呼吸與細菌的傳播聯系起來,隻是用石炭酸消毒手術器械,規定外科醫生要穿手術衣,戴手術帽和橡膠手套。

此後的幾十年裡,醫生們時常活在挫敗感中——頭天還覺得手術非常成功,切掉了患者的一塊腐肉。第二天一看,唉,人怎麼快不行了?奮力搶救後,患者還是被死神強行帶走。1895年,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猜測,是醫護人員講話時的帶菌唾液導緻了患者傷口感染。他建議醫生和護士在手術時,戴上一種用紗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這一舉動果然有效,病人傷口感染率大大降低,各國醫生紛紛效仿,口罩便在歐洲醫學界推廣開來。

萊德奇版本的口罩,隻不過是一層糊在外科醫生嘴巴、鼻子和胡子上的紗布,它包得緊,不舒服,還常常被打濕,潮乎乎地粘在臉上。經諸多醫護人員測評,原始口罩使用舒适度太低,急需改造。1897年,英國一位外科醫生在紗布内裝了一個細鐵絲支架,使紗布與口鼻間留有間隙,克服了呼吸不暢、容易被唾液弄濕的弱點。兩年之後,法國醫生保羅·伯蒂發明了一種6層紗布的口罩,可以自由系結,附帶一個可以挂在耳朵上的環形帶子。至今仍在使用的現代口罩,就這麼誕生了。


一次性口罩的進化史(口罩誕生之初是為了保護别人)3


從“保護患者不受感染”到“保護自己不被感染”,西班牙流感起到關鍵作用。疫病蔓延期間,人們被強制要求戴口罩,有乘客因為沒有戴口罩而被電車售票員拒絕上車。此後,口罩被廣泛運用于呼吸道傳染疾病的預防措施當中,走進尋常百姓家裡。


一次性口罩的進化史(口罩誕生之初是為了保護别人)4


醫用口罩戴膩了,各家推出配飾口罩。迷彩風、工業風、原宿風的标簽打出來,再加上一個醒目的品牌LOGO,價錢能翻幾十倍,貴的,要四五百元一隻。

我們對現代口罩簡單做個對比:

從防護能力上看:KN95 口罩 > 醫用外科口罩 > 普通口罩

佩戴舒适度上看:普通口罩 ≈ 醫用外科口罩 > KN95 口罩


一次性口罩的進化史(口罩誕生之初是為了保護别人)5

現在的醫用防護口罩過濾級别和日常常見的 KN95 級或跟高級是相同的,不過針對醫療使用場景有一些額外的要求,在現在這個情況下沒有特别大的必要,把N95省下給正在前線戰鬥的英雄們吧!


一次性口罩的進化史(口罩誕生之初是為了保護别人)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