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五角大樓發布新版《導彈防禦評估報告》,提出将大力擴展導彈防禦系統。這份報告被稱作“星球大戰”2.0版,今天就了解了解啥叫星球大戰計劃
星球大戰計劃,亦稱星球大戰(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亦稱Star Wars Program,簡稱SDI。),是美國在1980年代研議的一個反彈道導彈軍事戰略計劃,該計劃源自美國總統羅納德·裡根在冷戰後期(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著名演說。
星球大戰背景可以追溯到冷戰後期,由于蘇聯擁有比美國更強大的核攻擊力量和導彈破防能力,美國害怕“核平衡”的形勢被打破,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導彈系統,來保證其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懾能力,維持其核優勢。同時,美國也是想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太空武器競争,把蘇聯的經濟拖垮。
星球大戰計劃正式名稱是戰略防禦計劃(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亦稱 Star Wars Program) ,簡稱SDI。該計劃源自美國總統羅納德·裡根在冷戰後期(1983年3月23日)一個著名演說
“星球大戰”發表後,1985年1月4日由美國政府立項開發,正式名稱是: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戰略防禦計劃,計劃于1994年開始部署
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之戰略防禦計劃,俗稱星球大戰計劃。這項計劃于1984年由美國總統R.裡根批準實施。按照計劃,從1984年财政年度到1989年财政年度将用 250億美元來研究先進的反彈道導彈系統的關鍵技術和驗證可能的方案,以便到90年代初決定是否和如何發展這種系統。這個計劃的目标是建立一個多層次、多手段的反彈道導彈的綜合防禦系統。這個系統針對彈道式導彈彈道的助推段、末助推段、中段和再入段分四層攔截。主要的武器是天基定向能武器(如氟化氫化學激光器、帶天基反射鏡的準分子激光器、中性粒子束武器)和動能武器(非核攔截彈和超高速電磁炮等)。這種反彈道導彈的綜合防禦系統是繼阿波羅登月工程後又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
計劃由“洲際彈道導彈防禦計劃”和“反衛星計劃”兩部分組成。其預算高達1萬多億美元。攔截系統由天基偵察衛星、天基反導彈衛星組成第一道防線,用常規彈頭或定向武器發射粒子摧毀彈道導彈攻擊在發射和穿越大氣層階段的戰略導彈;由陸基或艦載激光武器摧毀穿出大氣層的分離彈頭;由天基定向武器、電磁動能武器或陸基或艦載激光武器攻擊在再入大氣層前階段飛行的核彈頭;用反導導彈、動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摧毀重返大氣層後的“漏網之魚”。經過上述4道防線,可以确保對來襲核彈的99%摧毀率。同時在核戰争發生時,以反衛星武器摧毀敵方的軍用衛星,打擊削弱敵方的監視、預警、通信、導航能力。
由于系統計劃的費用昂貴和技術難度大,許多計劃中的項目,如著名的“X-30”,“X-33”等最終無限期延長甚至終止。加上蘇聯後來的解體。美國在已經花費了近千億美元的費用後,于20世紀90年代宣布中止“星球大戰計劃”。
“洲際彈道導彈防禦計劃”是根據導彈從發射、飛行到命中目标過程的特點,建立包括4層防禦網的防禦系統:
第一防禦層是助推期防禦階段。
第二防禦層是後助推期防禦階段。
第三防禦層為中段攔截層,即對再入大氣層之前飛行的前兩層漏網的導彈彈頭和突防裝置進行攔截。
第四防禦層為末端攔截層,即對重返大氣層後的彈頭進行攔截。
但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冷戰密件的曝光,“星球大戰”計劃被證實是一場徹底的騙局,一時間輿論嘩然。大多數人開始相信,“星球大戰”計劃隻是美國政府為了拖垮蘇聯而采取的一種宣傳手段而已。但五角大樓聲稱,它沒有實施,是因為存在技術缺陷。因此許多用于在“星球大戰”計劃中進行研究、實驗的裝置仍然發揮着作用。如美國白沙實驗場,研究“光束飛船”(用激光代替化學燃料)的激光仍然是來源于星戰計劃中所使用的儀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