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辛棄疾的經典名言

辛棄疾的經典名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00:58:40

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槐序,這裡有最美古詩詞

…..

辛棄疾的經典名言(讀懂了辛棄疾這首詞)1

“ 鐵漢柔情 ”

辛詞無一首不好,這是後人對他的評價,故有“詞中之龍”之美譽。

提起辛棄疾,幾乎所有人都關注他的“愛國情懷”,以至死未能銘志而為憾。

他一手執筆,一手提刀,文可指點江山,武可縱橫沙場。

但是今天我們要講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辛棄疾——铮铮鐵骨背後的似水柔情。

實際上,辛棄疾是一個很熱愛生活,并且充滿情趣的人。他有上場殺敵、收複失地的鬥志,但他從不缺乏對現實的想象力。

比如在《青玉案·元夕》中他寫道: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這是對一個擦肩而過的女子細緻地描寫,詞的本意是諷刺朝廷粉飾太平、營造歌舞盛世之假象。

可“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卻隐藏着一種“視覺美學”。

辛棄疾的經典名言(讀懂了辛棄疾這首詞)2

我們總說藝術是相通的,如果這首詞的下半片用鏡頭語言表達出來,你會發現攝像機下的那個女子,正站在幽幽暗暗處,平靜地看着遠處的喧嚣和熱鬧。

她遊離在人群之外,心中有故事,臉上無風霜,眉山目海裡有對世事的困惑,和些許無奈的倦怠感。她想融入卻又下意識地疏離,這種矛盾的心理被展現得淋漓盡緻。

長短鏡交錯後,在腦海中閃回,最後發現站在那裡的分明就是詩人自己。

可風中還殘留着她衣袂上飄過的清香。

這就是詩詞的魅力,寫詩的人不易,能讀懂詩的也不易,這世上心意相通的人方可稱為知己。

這種感受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一阙詞入了心頭,久久萦繞,他用詩詞看世界,我們用詩詞看自己。于是,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人,就成了我們的風景。

辛棄疾的經典名言(讀懂了辛棄疾這首詞)3

- 詩人的詩意人生 -

41歲時,辛棄疾獲官江西安撫使,開始在上饒建造莊園,取名“稼軒”,為隐居做好了準備。

在這裡,他整整停留了20年,那是一段漫長的歲月,也是亂世中難得安靜的一隅。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看,辛棄疾對生活的向往和他收複失地的決心一樣,都朝氣蓬勃、欣欣向榮。

這也是他能寫出那麼多好詞的原因。

一個不懂生活的人,不過是一介莽夫,心中的未竟之志從不是自甘堕落的借口,理想和現實辛棄疾分得很清。

辛棄疾的經典名言(讀懂了辛棄疾這首詞)4

公元1178年,39歲的辛棄疾在赴臨安的途中,與友人話别寫下了一首詞,題為《鹧鸪天 · 送人》:

唱徹陽關淚未幹,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隻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别有人間行路難!

在這首詞裡,辛棄疾抒懷了他對人生的看法,也表達了他對生活的态度,雖然壯志未酬,且居壯年,但他已經活得很通透了。

詩詞大意可解為:

一首陽關曲唱罷,眼眶已經濕潤,那些功名利祿想來也都隻是小事,不要為此勞神傷身,任何時候都應該好好吃飯。水天相接,岸邊的樹木延伸到無盡的遠方,一眼望不到底,烏雲滾滾把青山埋了一半;

古往今來,遺憾的事情何止千萬件,并非隻有離别才能讓人感到悲傷,相聚才能讓人歡顔!江頭風高浪急也并非是最險惡的事,紅塵中的道路往往更加難走。

辛棄疾的經典名言(讀懂了辛棄疾這首詞)5

王維在《酌酒與裴迪》中寫: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卧且加餐。

上半片第一句中,辛棄疾表達了同樣的處世觀,這不僅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之所以我要努力地照顧好自己,是因為我知道煩惱不會自己消失,吃得飽睡得好我才有力氣去和它們對抗。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這兩句又是“視覺美學”的完美體現,沿岸的樹木在水天相交處消失,長鏡頭把人的思緒帶出很遠,然後青山一半埋煙雨,又被短鏡頭拉了回來。

整個畫面都很深沉,無傷自悲的濾鏡,為離别渲染出灰色的背景。

辛棄疾的經典名言(讀懂了辛棄疾這首詞)6

下半片中,是詞人對世事的感懷,聚散離别都不是讓人最傷感的事情,江水滔滔尚可随波逐流,但塵世的煩惱卻是讓人避之不及,映襯前一句的描寫,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

所以詞人下了結論:人間的路才是最難走的,人心也才是最複雜的。

而要解決這些煩惱,有一個很好的途徑,就是放下對功名利祿的追逐,善待自己的餘生。好好吃飯、吃好每一頓飯,是最樸素的真理。

- end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