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這麼說,監聽耳機和HiFi耳機是“存在一定交集”的兩類産品。
類别不同,主要體現在設計思路的不同:①監聽耳機,定位生産力工具。大體的設計思路是針對影視、音頻、舞台等領域的專業從業人員,根據不同用途,有不同細分設計:比如廣播監聽、擴聲監聽、特種監聽、返聽、縮混等等。每種監聽耳機會根據不同細分人群做不同的調校:包括調音、單元設計、腔體外殼構造...因此監聽耳機本質上是為專業人士所服務的工具型産品。
定位廣播監聽的拜亞動力單邊監聽DT252
②HiFi耳機,定位入門消費級與中高端玩家向數碼産品,也就是定位正常聽歌的産品。主要針對音樂愛好者、耳機發燒友、數碼極客等。HiFi一詞本意是指“高保真”,但由于入門門檻較低,消費者對其标準的認知模糊,不少耳機生産廠家都開始魚目混珠,做出不少完全偏離“高保真”的僞HiFi耳機。真正的HiFi耳機,應當追求音響性/HiFi性與音樂性的平衡,且以确保HiFi性為大前提,這類嚴格意義上的HiFi耳機價格也偏高,普遍在千元以上,本質上是為非專業人士所設計的享受型産品。
所謂Hi-Res“小金标”認證的HiFi耳機,其實聲音很不HiFi
這裡的監聽耳機主要是指錄音室監聽即返聽和縮混監聽。尤其是縮混監聽,因為本身對原錄制音軌的還原要求較高,同時對細節和聲場的揭示力要求也比其他種類的監聽耳機更高,故可以把它們作為嚴格意義上的HiFi耳機使用,正常聽歌甚至比很多HiFi耳機都要更HiFi。
10年前玩過一幅縮混監聽:拜亞動力DT880Pro
返聽耳機在調音上沒有縮混監聽那麼HiFi,不過有不少舞台監聽也會因為其特殊的調音被發燒友青睐,算是一種“畸形”玩法——典型如舒爾和威士頓這兩大關系緊密的美系動鐵廠,貼耳的人聲、“有毒”的聽感、動鐵帶來的高密度細節以及單元先天的優越感,讓很多耳機發燒友拿來聽歌用。從E5C到SE846,舒爾主打的奶油味人聲其實是種明顯的失真;威士頓UM2、UM3X這種标志性的大叔聲亦是如此。MMCX接口的耳機線也是為了舞台返聽如果出現意外不會損壞單元僅僅是線材脫落而已,将風險和損失降到最低。對于舞台返聽産品,更重要的是品質的可靠性、優秀的隔音性,确保表演者能聽清伴奏,現場表演不出錯,這比好聽重要的多。
烏蠅哥同款,經典舞台返聽舒爾E5C
相對的,還有很多監聽耳機并不适合作聆聽欣賞用。比如廣播監聽往往會突出人聲清晰度而削掉可能影響人聲的低頻雜訊,造成聽感發幹;DJ監聽的低頻普遍偏多,耳壓過大,造成聽感轟頭、佩戴舒适度差。
重量超400g的高端DJ監聽飛利浦A5Pro
上面提到,有不少錄音室監聽可以作為HiFi耳機用,反過來講,也有不少HiFi耳機适合當監聽耳機用,尤其是中高端HiFi耳機,價位越高的耳機,理論上音響性/HiFi性也更好,完全可以滿足專業監聽需求。比如音染/失真相對較少的森海塞爾經典HiFi頭戴HD600,就是很多專業錄音棚的選擇。
一堆監聽耳機之中混入一隻HD600
值得注意的是,中高端監聽耳機的音樂性未必比入門級監聽更好。比如舒爾的旗艦監聽SRH1840,它的頻響非常的平直,但音樂性一般,聽感過于寡淡;鐵三角的封閉式旗艦監聽M70x則在高中低三段都有特殊調校,音樂性差,聽感十分詭異,音樂人秦健也給出不推薦M70x聽歌的評價。
相比2、3千的高端監聽,千元級的森海塞爾HD25、索尼CD900st、鐵三角M50x反而聽感更舒服、更有味,在滿足HiFi級别的音響性前提下,做到了一定的音樂性。本人入手目前的主力頭戴R70x也是基于這一理由——在音響性和音樂性之間達到了不錯的平衡。作為和M70x一同推出的雙旗艦,R70x定位Reference參考級監聽,總體聲音染色很少,和傳統鐵三角相比屬于很罕見的HiFi調音,有“鐵三角的HD600”之稱。其聽感不會像大部分監聽那樣發幹、發刺,潤度和同級别HiFi耳機比也不落下風。除了HiFi調音之外,R70x的全開放式設計也是自家監聽産品線的獨一份,由此在高頻通透性和聲場還原性上具有先天優勢,音色比起封閉式的M70x更自然。
所以我的觀點是:
①大部分監聽耳機并不适合正常聽歌,甚至是惡聲,隻有少數錄音室監聽可勝任;
②大部分HiFi耳機是僞HiFi耳機,和高保真沒半毛錢關系,要享受真HiFi,隻能加錢;
③選擇正常聽歌的耳機,關鍵在于權衡音響性、音樂性、價格三者之間的平衡,如果是純小白,個人最為建議的價位是1000檔入門、2000檔進階/退燒,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親耳對比試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