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ct掃描結合人工智能?11月10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專項“随機光學重建/結構光照明複合顯微成像系統研制”在長春正式啟動該項目由長春奧普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科技部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指導項目合作單位分别為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甯波舜宇儀器有限公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天津國科嘉業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吉林大學等項目總預算11159萬元,其中中央财政專項經費2559萬元,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低劑量ct掃描結合人工智能?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11月10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專項“随機光學重建/結構光照明複合顯微成像系統研制”在長春正式啟動。該項目由長春奧普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科技部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指導。項目合作單位分别為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甯波舜宇儀器有限公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天津國科嘉業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吉林大學等。項目總預算11159萬元,其中中央财政專項經費2559萬元。
本項目将具有納米分辨能力的随機光學重建(STORM)和具有快速實時成像能力的結構光照明(SIM)兩種超分辨光學顯微成像技術應用到病理切片樣本的觀測成像中,解決分辨率低、視場小、成像速度慢等問題,實現對病理樣品的整體成像和局部病變區域的亞細胞結構成像,并具備特異性分子标記物的識别能力,提供融合形态病理學和分子病理學的新型複合顯微成像設備。
項目預計将在核心部件、集成系統和病理學應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和經濟效益。将研制大數值顯微物鏡和高靈敏度 EMCCD 兩個核心部件,建立批量生産的工程工藝規範,解決我國顯微成像領域長期的短闆;研制 STORM/SIM複合顯微鏡系統原理樣機1台和工程樣機3台,以及配套的控制系統和圖像處理分析軟件,達到國際同類産品領跑水平,打破國外産品的壟斷,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本項目研發的複合顯微鏡系統将為病理學研究和診斷提供新的成像工具,從而建立更完善的腫瘤分型分期标準,提高腫瘤等重大疑難疾病診斷的準确性和時效性,為制定合适的治療方案提供準确依據,提高治愈率,提升健康生活水平,減少醫患矛盾,産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