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成華
▼
姓名:成華
英文名:ChengHua
電話區号:028
郵編:610051
語言:成都話、普通話、川普
證件照
▼
家庭成員
▼
猛追灣、雙橋子、白蓮池、建設路、桃蹊路、府青路、二仙橋、跳蹬河、萬年場、雙水碾、聖燈、保和、青龍、龍潭14個街道辦事處,106個社區。
我的衣帽間很多!
但我平常最愛穿的是“裘衣”
裘衣制作技藝,是我國民族傳統服飾縫制手工技藝之一,已有上千年的曆史。裘皮制品做工精湛,用料考究。基本原料采用來自人工飼養的動物皮等綠色天然的皮毛。生産工序近30道,每一道工序都必須憑借經驗手工操作。主要制品有裘皮服裝、裘皮帽子、裘皮被褥、裘皮圍脖等。2008年12月被列入成都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
衆多”裘衣“款式中
我最喜歡的是
家住龍潭寺的陳朝明師傅制作的衣服
他被媒體稱為“成都裘衣制作工藝最後一人”
他把原加工制作野生動物皮毛改為人工養殖的動物皮毛
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并符合動物保護原則
深受大家歡迎,當然也包括我在内
家裡的私房菜火遍全國
雞翅包肥腸、冰粉嬢嬢……
但我還是對”溫鴨子“的愛還是始終如一
成華區青龍場溫鴨子制作技藝始創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創始人為溫茂森,故名“溫鴨子”,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曆史。其制品用料考究,采用傳統手工制作技藝烹制而成,整個制作過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劑,屬天然綠色食品。2016年12月被列入成都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
雖然現在”溫鴨子“目前在成都開店5家
但我還是最中意青龍場最老的那家
那是客家美食最純正的滋味!
家裡基因好,
早造就了我的音樂天分!
四川清音張口就來~
四川清音是四川獨特的曲藝品種之一,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源于明清時期的俗曲,盛于清乾隆、嘉慶年間。20世紀30年代在成都、重慶相繼成立清音歌曲演唱會,遂以清音命名。
在這裡我不得不強烈推薦下
我的師傅——鐘淑芸
她是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人
創作了《成都美》
《看你二嫂咋個說》《都誇這個女娃娃》等
是傳統四川清音為數極少的傳承人之一
除了音樂天分
我的口才也是杠杠滴!
給我一方醒木
我就馬上還你一段”四川評書“
四川評書,又稱白話演說、評話,是我國評書藝術南派代表,表演者僅靠一張桌、一把折扇、一方醒木,用四川方言夾叙夾議地講說故事,2014年被列入四川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除了自己講評書外
我還喜歡聽别人講
除了李伯清
我還特别喜歡咱家裡的羅世忠
2005年央視攝制的專題片《百年評書》
南派評書就以羅世忠老師的四川評書為代表進行拍攝
别以為成華隻能說會唱!
我還心靈手巧!
面娃娃給您來一個?
豬八戒還是孫悟空?
小貼士:面人,又稱面塑,成都人又稱之為“面娃娃”,是我國最古老的民間傳統文化之一,有兩千餘年的曆史,其基本原材料有面粉、色素和保鮮保質的添加劑等。2010年8月被列入成都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2011年被列入四川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成都面人熊”——熊家全
就是我家裡的一員大将!
他在1985年為法國駐華文化節使者做過專場表演
2006年接受過中央電視台欄目專訪
2010年5月他還随四川省“天府寶島行”訪問團
赴台灣參加兩岸文化交流活動
我的特長、愛好實在太多
峨眉武術、楊氏太極拳、全形拓技藝……
樣樣精通!
而且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産
如果以上内容不足以讓你深入了解我
歡迎大家來這裡↓↓↓
4月23日,由成華區文旅體局主辦的“傳統即時尚”非物質文化遺産圖片展在天府熊貓塔208米觀景平台拉開帷幕。
這是成華區結合區内标志性旅遊景點,奮力擦亮“文旅成華”名片,開辟的一個全新的長期非遺展示平台,旨在把區内豐富優秀的非遺文化介紹給廣大遊客朋友。
在這裡↑↑↑
展出了近年來我們非遺保護的成果
一共有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12個
以圖文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了
項目的相關知識及制作方法、傳承人等
圖片展将為期一個月
力争讓傳統文化迸發出新的活力
總之,我就是我,顔色不一樣的煙火!
既有顔值,又是實力擔當!
我的名字叫成華!
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衆号 成華頭條(chenghuaotoutiao),定期有電影票等福利發送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