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入詩,那該是怎樣一番景象?在自古追求“以境界為上”的詩詞煙海裡,誰何曾想,前輩給我們留下的竟是穿越千年而不朽的唯美藝術。它深入我們的生活,直抵我們的靈魂,它餘味悠長而成為随口吟誦的意蘊經典。我們忍不住徜徉在這四季翻轉、風花雪月的醉美世界裡,聽時鐘滴答、看雲卷雲舒、賞梅蘭竹菊、靜靜來享受着前輩們用數字創造的精彩華章。
1、《山村詠懷》
宋·邵雍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可以說是一首迄今為止最為經典的數字詩。從一到十,十個數字一個不落、卻絲毫沒有堆砌累贅之感;經詩人妙筆與山村路、煙、村、亭台、花的意象随手那麼一搭,一副意境高遠、自然樸實而又朦胧唯美的山村風景畫躍然紙上、真可謂妙趣橫生、風流絕世。
2、《宮詞二首·其二》
唐·張祜
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宮怨詩,正因為此,我将其位列第二。但從藝術角度看,其藝術水準與第一首不相上下。簡簡單單三千、二十、一聲、雙淚,加在一起僅僅六個數字就展現了一副完整而又真實自然的宮女生活場景。并且立意高遠,将去家之之遠、離家之久、思念之深、悲痛之極描述的惟妙惟肖、自然純粹,毫無造作之感。
3、《一輪明月滿乾坤》
明.吳承恩
十裡長亭無人走,九重天上現星辰;
八河船隻皆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
六宮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罷釣綸;
兩座樓頭鐘聲響,一輪明月滿乾坤。
這是吳承恩在《西遊記》第三十六回中的律詩。此詩渾厚大氣、渾然天成,讀後有說不盡的酣暢淋漓之感,仿佛一道佛光穿越在茫茫夜空沁人心脾。從一到十的數字倒叙排列,看似漫不經心,實則精雕細琢。從茫茫大地到萬裡蒼穹,從繁華城池到港口漁船,景物布置得非常巧妙合理。在詩歌最後,兩聲清脆的鐘鼓輝映托升出一輪美好的明月,讓人有一氣呵成之感。此詩構思精妙,不漏痕迹,特别是數字與文字的絕妙搭配令人拍案,可謂是詩畫了的數字,數字裡的詩畫。
4、《風》
唐·李峤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這首詩的絕妙處在于寫風,全詩卻不見風字。卻通過三秋、二月、千尺和萬竿中的四個數字,與落葉、花開、江浪、竹斜的意象巧妙點化,就将風的秀麗身姿和解人神韻勾勒的傳神入化、滴水不漏。
5、《詠竹》
清·鄭燮
一兩三支竹芊,四五六片綠葉;
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疊疊。
這是清朝著名詩人的詠物詩中的一首,僅僅簡單幾筆、輕輕描摹、就将數字巧妙植入,一兩支竹子,四五片綠葉那順手一撥,竹子清淡的形象和華貴的品質就躍然紙上。自然疏疏淡淡就很好,何必要重重疊疊的呢?
6、《題詩後》
唐·賈島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
熟悉唐詩人賈島的都知道他是個苦吟詩人,常常為了詩中的一個字而絞盡腦汁、百轉千回、徹夜雕琢。而這首詩絕妙之處正在與通過數字的巧妙利用形象傳神的寫出了賈島苦吟時的樣子。再加上“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的反襯,簡直出神入化、令人叫絕。
7、《詠雪》
清·鄭燮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鄭夑可謂是清朝詠物詩的高手。全詩幾乎都是用數字堆砌起來的,從一至十至千至萬至無數,但不僅讓人讀起來絲毫沒有累贅堆砌之嫌,卻使人宛如置身于廣袤天地大雪紛飛之中,妙趣橫生,這不得不說作者的功力之深。
8、《牧童》
唐·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這首詩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原野、綠草、笛聲、牧童、蓑衣和明月。詩中有景、有情,有人、有聲音,這生動活潑、由遠及近進入詩人視野;令人叫絕的是六七裡、三四聲裡流露出的農家田園生活的恬靜,活生生的一幅草場、笛聲、月夜、牧童牧歌的恬淡水墨畫。這裡的“六七裡”和“三四聲”不是确指的數字,隻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村傍晚的靜寂,突出了草場的寬闊無垠。
9、《京中七日立春》
唐·羅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遊魚迸冰出。
此詩開頭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 ”,初讀起來,可能會讓大家不敢相信這是在寫詩,但連接起下一句“萬木生芽是今日”你才才發現,這是作者巧妙的有意安排,反襯了作者等待中的急迫心情和初見立春是的驚喜萬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