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古時的這種黃蠟石生産極少,《金玉琑碎》說:“臘石者,真臘國所出之石也,質堅似玉,非砂石不能磨與琢也。昔人曰碔砆亂玉,碔砆即臘石也。”黃蠟石同其他奇石不同,它不以“透、瘦、漏、皺”著稱,而以石表滋潤細膩,色彩純黃,耀人眼目,同樣具有任人想象的空間而受人鐘愛。
黃蠟石之觀賞
黃蠟石之所以能成為名貴觀賞石,除其具備以上特點外,還有濕、潤、密、透、凝、膩六德。黃蠟石有以下特點。一是石質相當好,特别是凍蠟,透剔晶瑩。在烏蘭浩特市歸流河發現的珍稀黃蠟石無論是從視覺,手感都給人一種愉悅感。“石不能言最可人”也許這就是最好的注解,有一種清雅之氣,讓人憐,讓人惜。是大自然的傑作,無半點人工斧鑿的痕迹,可遇而不可求,堪稱石中絕品。二是形狀奇特多樣,像動物、像人、像網絡、像花簇,真是鬼斧神工,惟妙惟肖,令人歎為觀止。配上合适的架座,再擺設于廳堂或幾案之上,滿室生輝,真是人見人愛。三是稀有性,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黃蠟石是稀有資源,難免就成了貴中之貴了,在黃蠟石市場,一塊拳頭大小的極品黃蠟石售價三千多元。
黃蠟石,因石表層内蠟狀質感色感而得名(一說此石原産真臘國,故稱臘石)。屬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分為石英,油狀蠟質的表層為低溫熔物,韌性強,硬度6.5~7.5。
中華民族對色的概念是:宇宙的黃、紅、藍三顔色“黃”為首,天玄地黃,黃乃土地之色,陰陽五行中“土居中”故黃為中央正色,黃為帝皇,黃河之象征。黃色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共同符号。黃色是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中地位最高的顔色。黃蠟極品凍蠟是繼田黃石後的新貴,好的凍蠟可與田黃競美。古代稱田黃石為“石帝”,而今品品位高的黃蠟石(凍蠟)應封以石皇後。
據史料詳細記載:黃蠟石出産真臘國(今柬埔寨)及廣東潮汕、台山等地,屬矽化安岩或砂岩,含鐵石英。其油蠟之黃蠟石質感源于石英,而其顔色則來自氧化的鐵質。
目前我國的玩石家主要認為質最優的“黃蠟石”産于廣西賀州、廣東潮州饒平等地,賀州黃蠟石又稱八步黃蠟石、八步蠟石、賀州玉,産于廣西賀州市東北部30公裡的八步區裡松鄉。該石為内含鐵、石英的矽化安山岩或砂岩。石表滋潤細膩,觸感柔和,質地似玉,色澤光彩耀人,形狀怪異疊出,淳樸自然,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是陳設廳堂、點綴園林的上佳石種。裡松的蠟石蘊藏量豐富,自明代以來,以其質地堅硬、色澤豔麗奪目和外形奇特怪異而被民間收藏并進貢皇室。廣東台山産的黃蠟石也不亞于潮汕蠟石而且色彩更加鮮豔、豐富。蠟石按色可分黃蠟、紅蠟、白蠟、黑蠟等四大品類,既有黃中透紅、黃中透白、黃中透黑,也有一石多色的多彩蠟石,但黃蠟石以黃色為基本色,故稱黃蠟石。從質的品位上,黃蠟石分凍蠟、晶蠟和粗蠟等若幹等級,黃蠟石的最高品位是質凍色黃。黃中透紅或多色相透加上大自然變化而形成的形态差異确定它千差萬别的價值和品位差别。
黃蠟石之所以能成為名貴觀賞石,除其具備有濕、潤、密、透、凝、膩六德外,其主“色相”為黃也是其重要因素。
與作者交流加 13671711180
(關注作者個人微信 請勿關注相關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