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在茶香記最近有什麼茶最提不起大家的興趣,那你一定想不到,是岩茶。
倒不是岩茶不好或者什麼亂七八糟的原因,而是因為最近上新了不少岩茶,小夥伴們紛紛表示“要不起”,怕“喝傷了”上火。
聽上去有些好笑,但上火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裡,可謂是一個“常客”。
牙龈腫痛、口腔潰瘍、長痘痘、燥熱不已等等,當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我們都會用上火這個詞來概括這一切令我們産生不良生理和心理體驗的現象與原因。
在中醫理論中,上火是因為體内的陰陽平衡被破壞,導緻陽氣過盛,出現内熱症候。一旦上火,就得想辦法去火,于是出現了各種所謂“良方”,還有清熱解毒的“綠茶去火說”。
武夷岩茶,則因其制作工藝中有令人咂舌的焙火工序,導緻不少對其不了解的大衆,産生了“喝岩茶會上火”的顧慮。
通常而言茶性為寒,飲之清熱降火,但岩茶制作需經過長時間的炭火烘焙,在焙火工藝後,茶葉會帶有火氣。
所以講究山場更重工藝的岩茶,即便在茶友圈熱度極高,也逃不了被“非議”。
喝岩茶到底會不會上火?
喝剛焙完的岩茶一定會上火,茶葉會沾上火的熱性;如要喝新茶,需等待三個月,火退下來後茶性就溫和了。
新茶剛制作出來,存放時間短,過多飲用會引起上火,因此新茶不宜過多飲用。
我們一般建議喝隔年,甚至隔兩年的茶。賴依婷老師在直播間就曾表明過,她最愛喝的就是隔年的岩茶,喜愛的滋味都剛剛好。
喝岩茶上火,是否與制作工藝有關?
岩茶以焙火聞名,火工分為:輕火、中輕火、中火、中足火、足火。傳統的岩茶火工較足,成茶火香濃郁,湯色棕紅,滋味勁道,流行于閩、粵、台、南洋等地區。
焙火越輕,相對不易上火,放置三個月左右即可飲用。焙火越足,越容易上火,需要放置到年底或第二年再喝,這時火氣才退幹淨。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岩茶以中火、中輕火居多。這種茶香氣清高、湯水橙黃,火氣不重,較不上火。退火期在三個月左右,新茶即可飲用。
中足火、足火茶,花香氣較少,韻味較深沉,退火期通常在半年以上,火工較足也更耐存放。
一般來說,湯色越黃,火工越輕,香氣越清高;湯色越棕,火工越重,香氣越深沉。
退火時間參考:
輕火的岩茶,退火時間為一個月左右
中火的岩茶,退火時間為40天—50天左右
足火的岩茶,退火時間3個月左右為宜
高火的岩茶,最好放置一年時間,隔年的陳茶,火已經完全退去,且色香味俱佳哦!
如何判斷岩茶焙火程度?
● 一嘗茶湯味。
若有炭火味,說明未到最佳的品飲時機。放置一段時間再喝,待火完全褪去。
● 二觀茶湯顔色。
顔色越紅,焙火程度越高,相對發酵程度也越高。輕火茶的茶湯偏黃偏綠。
● 三看葉底。
茶葉泡開後,顔色發黑、發褐、發紅,或出現蛤蟆背(因茶葉内部吃火較足,氣泡從茶葉内部溢出,而導緻在茶葉表面撐起了一個個小泡,也就是“蛤蟆背”),則說明茶葉焙火足,需放置更長時間後才宜飲用。
因此,如果偏好高火茶,最好選擇隔年茶。
● 四判上市時間。
因岩茶生産時間相對固定,6~7月上市的岩茶一般焙火較輕,9~10月上市的岩茶一般焙火較足。
有句俗語叫:「适者為上」,有時候喝茶上火,或許隻是我們選錯茶品罷了。挑對茶選擇适合自己的岩茶,喝了不但不會上火,還具有養胃功效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