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關于博士的話題此起彼伏,轟轟烈烈,大家對注水博士表現出了比注水豬肉還高的關注度。印象中上次博士群體有這麼大的曝光度,還是博士倫廣告。
很多人也在後台問我:畢導哥哥,怎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博士呢?博士之間有生物電流、能相互感應是真的嗎?
這當然是真的!一般來說我們第一眼就能看出來一個人是不是博士,簡單的交流幾句就能分辨出這個人科研做的水不水。現在我就把這些方法傳授給大家。
一、聊天分辨法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你說過的話裡藏着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高手聊天,隻需要簡單交流幾句就能聊出對方的真實水平。一個發了3篇Nature的巨巨和一個課後習題都要看參考答案的辣雞,其談吐和氣質顯然是不一樣的。
正統博士通常說話往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說話中英夾雜
其實我個人并不喜歡在聊天時突然插一個英文單詞,很容易給人一種平白無故裝逼的印象,招人反感。但是博士在學術交流當中有時候不得不夾帶英文,這并不是裝逼,而是生活的日常。
科研中有的單詞很難恰當翻譯。比如教授課後布置了一個project,你翻成工程?計劃?任務?都不準确。
Project一般指一個需要和同學組隊分工看文獻寫報告做成果講PPT的大作業。但如果你和同學說:“我們老師布置了一個需要和同學組隊分工看文獻寫報告做成果講PPT的大作業,你要不和我組隊?”你是找不到人和你組隊的
像這樣的約定俗成的固定說法還有很多。比如博士發文章一般說發paper;講PPT報告一般說做presentation;學術會議的口頭報告叫講oral,站牆報叫做poster;在《科學》上發了文章會說發了篇science,避免人家去CCTV找你參加《走近科學》。
能恰當運用英文的博士一看就是學術圈裡的老江湖,但如果亂用英文的話就會暴露水博的屬性,我舉幾個例子:
高級博士:下午我有group meeting弱智博士:afternoon我要去組裡撕逼高級博士:明天我有個assignment要due弱智博士:tomorrow我有one作業要交高級博士:給我看看你的data弱智博士:let me look look你的數據高級博士:這個session結束後我們先coffee break弱智博士:This分會場over了咱們喝個咖啡休息一會高級博士:最近PNAS的IF升得挺快弱智博士:Recently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刊影響因子go up up
總之,聊天時的英文夾雜情況可以真實地反映一個博士是否地道,大家不妨在生活中注意觀察一下。
2、互相有獨特的稱呼
博士之間通常擁有獨特的稱呼,這也是表明他們高貴身份的方式。比如材料界被引最高的男人楊培東,博士生們提到他時一般稱呼Peidong Yang或者PD Yang。
這是因為理工科發paper一般不去知網,而去國外期刊,署名按英文名字和姓倒過來。這種稱呼方式不僅是遵循期刊的習慣,更是表達了對大佬學術地位的尊重。
像我的好朋友蔡達理,我們在談科研時都叫他Dali Cai。這種看似浮誇吹捧的叫法,其實抒發了我們對他發paper的崇拜和鼓勵。
此外,教授們的牛逼title帽子常常是博士們望梅止渴的對象,比如院士、長江、傑青、千人、優青……因此在博士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還會根據對方的學術成果來稱呼對方為某院士或者某長江之類的。
比如王師兄是學術大牛,影響因子好幾十,我們就會尊他一句王院士;潘同學發了幾篇普通paper,我們就叫他潘長江;張同學隻發在一般的刊物上那就隻能叫張青千…以此類推...
當然這隻是博士相互之間的調侃,寄托了美好的祝願,就和女生們會以劉昊然的寵妃或者是王俊凱的正宮自居一樣。雖然這個階層的劃分聽上去好像宮鬥戲...
3、有專用的縮寫暗号
縮寫,是飯圈文化中史詩一般的存在。本質上是一種圈内人的暗号,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和反偵察性,廣泛應用于爆料明星的八卦上
說的應該是朱棣和朱允炆
但其實在博士圈,也有這樣的縮寫文化。
青年教師——青椒;
博士後——博後;
第一作者——一作;
細胞、自然、科學——CNS;
影響因子——IF;
最近網上比較流行縮寫是KKP,意為看(K)看(K)paper(P)。但博士用得很少,一般都是沙雕網友給别人的論文查重時用的,不能作為博士判斷标準。
4、 攀比組内條件
博士生評價一個課題組的福利好壞,主要看老闆性格好不好、工資高不高以及出國開會的機會多不多。這三點也都可以用來判斷一個人是真博士還是假博士。
比如在一般人眼中,push的反義詞是pull,但隻有真正的博士才知道,老闆push的反義詞是nice。
你還可以問他的工資,真正博士的工資不會超過兩千五。超過兩千五的肯定在跟着導師搞橫向項目賺大錢,這是每天憋自然基金本子的博士們所不齒的。
博士們還會攀比參加學術會議,畢竟這是難得的公費旅遊機會。而會議的地點就決定了其牛逼程度。一般來說地方市<北京市<國際大都市,比如紐約國際膜分離大會聽起來就比亦莊研讨會要牛逼一些。
如果參加了國際大會,博士們往往會忍不住告訴他人,以此暗示自己的學術水平是足以拉到世界級的大平台交流的。但又不能直接說出來,否則吹噓的痕迹會略顯嚴重。舉個例子:
字面表達:香山EWM會議之後的晚飯在白家大院,那裡的表演很棒實際意思:老子被邀請去了國際膜工程會議,之後還在人均500塊的地方吃了飯
總之就是去了什麼學術會議不直接說,但會貌似不經意間提一下會議的周邊,比如茶歇、飲品,以彰顯自己的品味和見識。當然特别沒有見過世面的還會專門寫一篇公号文來記錄,畢導這個号上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這麼誕生的。
二、行為辨别法
博士浸淫學術多年,最擅長的就是将學術和生活融為一體,行為上難免會有一些異于常人的蛛絲馬迹。比如我現在即使倒一杯可樂,都會把有字的那一面捏在手心。除此之外,還有幾個明顯特質
1、碼字快
碼字是一個人學術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一個博士經曆了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到碩士的淬煉,寫過的論文報告不計其數,碼字能力也被鍛煉得非常強悍。
在稚嫩的本科階段,可能還會對1000字小論文抓耳撓腮,經常出現腦中千千萬,下筆全不見的窘狀。
六節課才憋出了标題...
但對于博士動辄十幾萬字的論文來說,容不得一絲怠慢。在讀博後期,一切醒着的時間都可以碼字,任何姿勢都是碼字的最佳造型。站着可以碼,坐着可以碼,隻要有一台電腦,哪怕是體育課,我都能在下課前寫完一篇5000字
随時随地都可以碼字
畢竟根據達爾文物競天擇适者生存的理論,打字慢的博士都會延畢。
2、PPT簡潔
除了碼字之外,博士們在PPT制作方面也有着自己的心得。随着年歲的增長,他們的PPT風格也越來越甯靜緻遠
本科生的PPT背景花裡胡哨,形式遠遠大于内容;碩士生時期用了統一的背景模闆,但還是不夠專注;隻有博士生的PPT,方能完美诠釋“大道至簡”!
沒有背景,更沒有動畫,将做PPT的時間擠出來做實驗,這才是一個博士生的追求!
3、學術尊嚴高于一切
對于博士們來說,别的方面可以沒有尊嚴,但學術尊嚴一定要用生命來捍衛!
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博士朋友撸串喝酒,瞎聊的時候随口問了一個高分子和碳納米管的摻雜問題。當時他沒有什麼答複,7天後他拿着一疊厚厚的草稿紙和文獻在學校食堂找到我,神秘兮兮地對我說
這就是博士。你讓他分辨迪麗熱巴和古力娜紮,他會微笑坦誠地告訴你他不懂,但隻要涉及到專業相關,就會拿出12分的精神對待,隻要有沒解決的問題就會不吃不喝沒日沒夜的去思考。
所以每次我室友讓我還錢我都會給他出一個專業問題,現在他已經在學術圈已經混得如日中天了。
4、熱衷學術型聚會
對于博士來說,聚會分為兩種:尬聊型聚會和學術型聚會。
在普通人的聯誼聚會上,博士們表現得如同一個内向的孤獨患者。但一旦到了學術型聚會,他們就會放飛自我,如同花蝴蝶一樣穿梭在人群中,積極與周圍人讨論影響因子、課題方向、老闆牛逼。
遇上了好看的小姐姐,博士們也不會輕舉妄動正面出擊,而是先去看看她們的ResearchGate(注:一個發學術動态的知名科研社交網站),了解了解學術水平。
如果小姐姐的學術水平高,那太好了,以後在一起了我可以多多向她讨教;如果小姐姐的學術水平一般,那太好了,以後在一起了我可以多多提供輔導。但就事實而言,大多數的博士還是比較容易孤獨終老。
三、外表辨别法
在言談舉止之外,博士的表面特征也非常明顯,讓人不用知網就能一眼看透。在這裡就為大家提供幾種識别方法,包教包會,一秒鑒博。
1、衣着上
在乍寒還暖之前,請大家認真回想一下你身邊的博士生,過去的那個冬天TA換了幾件大衣?但凡有數字超過3件的,我就把我英文名倒着念。以我自己的冬天為例
流水的内衣鐵打的外套
可能有人就疑惑了,在夏天都不用穿外套的時候,怎麼辨認呢?其實也很簡單,你會發現在圓領V領雞心領遍地開花的今天
如果這些衣服還都來自JACKJONES,那麼恭喜你,他就是一個實打實的原生态博士!
2、造型上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眼鏡,堪稱是心靈的窗簾。博士生的窗簾往往都非常的樸實無華。
從這張合照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來,他們一般都會戴着古典長方形、沒有邊框、透明無色超厚鏡片。所以,如果有人帶着造型别緻或者特别好看的眼鏡,那麼他很可能不是一個博士,或者學術成果相對辣雞。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博士的知識水平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高度,但是隐形眼鏡是他們的盲區。對于博士而言,把一個圓片片戳進眼睛裡比過柱子更令人痛苦。
3、發型上
在所有的外表特征中,頭發是最突出也是最好識别的。從這廣為流傳的圖中可見一斑。
同樣的,博士們也很少燙發染發。因為發式花樣越多、耗費的打理時間越長,說明學術壓力還不夠大,學術水平有待提升。如果你染了個五顔六色的頭發,在導師眼中
當博士生說去剃頭,也就是字面意思的剃頭。對于他們來說,花了同樣的錢當然是剃的越多越會劃算,不過我發現一個詭異的事實:博士們的發際線都很方……
發際線方一點就算了,重點是發質也讓人很方!斷的斷、掉的掉,實驗室水管就是這麼堵起來的……放眼整個互聯網民工圈,也隻要苦逼的廣告人可以相提并論了!
畢竟廣告人也每天都會被甲方霸霸玩弄于股掌之中,說話也很容易夾雜英文,對于他們來說,這幾個句子那是張口就來:
- 淑芬你再去确認一下
- ——Amanda,你再去double check一下
- 李紅一會我們開個頭腦風暴
- ——Lisa一會Brainstorm
- 晚上大家去小張燒烤吃個飯
- ——Evening,我們去Mr.Zhang 那裡TB
總之,隻要說話帶英文,才配成為廣告人。此外,廣告人也自帶碼字快、會做PPT等技能屬性,最重要的是他們也經常熬夜碼字和做PPT,發質和發量仍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變,斷的斷、掉的掉,算得上和博士們殊途同歸...
轉自【畢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