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4:21:15

來源:【舟山日報-舟山網】

(我們這十年吳興茂的十年記憶)1

見習記者 高陽 攝

曾經熟悉的打鐵匠,如今已随叮叮當當的打鐵聲,漸漸在人們的生活中遠去。但在定海小沙街道大沙村,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已經堅持打鐵64年。

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坐落在大沙村邊上的田野間,這裡就是打鐵匠吳興茂幾十年來的“工作間”。從老式木框窗戶向裡望,可以看到小屋到處擺放着打鐵需要的工具和各種半成品:錘子、鉗子、鐵砧、菜刀、鋤頭……伴随着“叮當——叮當——”的聲音,從窗戶裡還能看到不停翻動鐵料并揮動鐵錘敲打的身影。

從14歲到廠裡當打鐵學徒到現在,吳興茂每天不厭其煩地重複着同一個動作,精湛的技藝也在農戶間遠近聞名。對于78歲的他來說,最近10年是手工打鐵的逐漸消逝,但也是農村生活的蒸蒸日上。

13個人學打鐵 最後隻有一人堅持下來

你聽,這個叮叮當、叮叮當的聲音,已經伴随我整整64年了。

1959年,我還是一個14歲小囝時,就進了當時的大沙輕工機械廠當工人,跟着一位姓鮑的師傅學打鐵。

剛開始做學徒時,我隻能給師傅打打下手,拉拉風箱。師傅把爐火燒得旺旺的,我就把風箱拉得呼呼生風。後來,我就跟着師傅學鍛鐵。鐵坯在爐上燒到紅紅的,師傅用一把長鐵鉗将坯料從爐中夾出,放在鐵砧上,然後大喊一聲:“打!”我就掄着大錘砸,而師傅則拎着小錘打,兩人輪流你一下我一下。

别看我現在掄起大錘來輕松自如,剛剛開始打鐵時,我的兩條手臂酸痛得提不起來,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穩。時間長了,在一年又一年的你來我往、錘起錘落間,我才“百煉成鋼”,成為師傅眼中最寵的徒弟、同事們眼中最“牛”的師兄。

我們剛進廠的時候有13個學徒,慢慢地,一個月走一個,三個月走一個,三年走一個……到最後1997年工廠被兼并後,隻有我一個人還在堅持打鐵了。

打鐵确實太辛苦了,人家都說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沒幾個人能一直受這份苦。但是我當時家裡窮,務農、修水庫、砍柴,各種活都做過。老話說,苦水裡泡大的孩子,從來不曉得苦是啥滋味。

我也沒讀過幾年書,隻有打鐵這門手藝了,所以就一直堅持了下來,直到現在。

農具銷量逐年下降 手工鐵藝需求降低

1997年從廠裡出來“單幹”後,我跟村幹部一說,便要來了這塊地,建起一間小屋。這裡靠近公路,遠離居民區,幹活發出的聲響不會影響其他村民。

現在打鐵比以前方便多了。從廠裡出來時,我還花2000多塊錢從廠裡買了這台二手的空氣錘,本來打鐵是需要兩個人的,全靠這台空氣錘,一些簡單的活,我一個人就能獨立完成。

我每天工作8小時,除非天氣太熱,我就休息幾天,一般是每天5時30分就到打鐵鋪了,一直到10時30分吃午飯,然後下午繼續幹。我一天大概能做10把鋤頭,一把能賣40元左右。但是農具又不是天天換的,我這種質量好的能用更久,而且現在務農的人也少了,像鋤頭這樣的農具,銷量越來越少。

因為一個村的需求實在太小,每天早上天蒙蒙亮,我老伴會坐上6點左右的頭班公交車,到定海城區或鄰村去賣鋤頭、耙、刀具等。有時,我自己也會進城叫賣。

值得一提的是,10年前,我們坐公交一年要花2000多元的車費,現在政府政策好,老年人坐公交車免費,省了不少錢。

農村生活越來越好 賺辛苦錢的人少了

打鐵的活已經不能吸引年輕人了。我兒子就嫌打鐵這行苦,早就進了定海城區自謀職業。這麼多年,我也一直想收個徒弟,但沒有人願意。我曾經問過一個年輕人:“假如給你6000元一個月,肯不肯來學打鐵?”他把頭搖得像撥浪鼓:“太苦,太苦。”

以前,我需要幫手的時候,盡管沒有徒弟,但也能在村裡找幾個人幫忙,每天100元,有些家裡有困難的人還是很樂意的。但是這幾年,政府發展新農村建設,村委會也對我們村民非常關心,家裡有困難的低保戶每個月能領一部分錢,60歲以上的老人還有養老金,家家戶戶每個月都有好幾千元的收入,那打鐵這份苦,更加沒人願意來吃了。

别說人家,我自己一個月的退休金也從2001年的800多元漲到5200元每月了,我老伴從5年前開始領每月2000多元的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金。這幾年,我們家還更新換代了電視機、電冰箱,去年新買了一個洗衣機,所以大家的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

但是我還是堅持每天打鐵,學一行幹一行,這門手藝我自己也很喜歡,能堅持這麼久,我也舍不得放棄,隻要還能掄得動鐵錘,就會一直堅持。

有時候,我很懷念過去的時光。那時村裡農活多,幹活少不了農具,經常使用自然就鈍了,過段日子就要請鐵匠重新打一下,那時我的鐵匠鋪可熱鬧了。

擔心手藝失傳 呼籲年輕人嘗試一下

我和幾個其他村裡還在打鐵的老夥計可以說是最後一批打鐵手藝人了,這門手藝如今在傳承的已經為數不多了。但我還是希望有年輕人能來學習。

這些年,我也從孫子孫女那裡了解了很多現在網絡的發展,我們也尋求過在電商平台出售農具,但網絡上農具質量良莠不齊,有些盡管質量不好,但價格低得過分,我們沒有什麼競争優勢就放棄了。

但是年輕人腦子活絡,學會了打鐵的手藝,可以嘗試做更加精緻的刀具,如菜刀、剔骨刀、平頭刀等等。然後還可以利用網絡直播吸引流量,做個品牌。

我一個78歲的老人,光打打農具,就在附近售賣,一年也能有10來萬元的毛收入,年輕人如果肯創新、肯下功夫,肯定有出息。

這10年來,雖然鐵匠鋪沒有變,但生活在一步步向前邁進。現在的鄉村就像田間種的番薯苗,一簇一簇的綠葉往外生長,迸發勃勃生機。或許未來10年,鄉村還會有新的變化和新的生機。

本文來自【舟山日報-舟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