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九龍獻瑞景泰藍

九龍獻瑞景泰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20:46:12

無論從哪個方位走進大廠,人們都會在縣城疆域、高新區、大街小巷等處,看到獨特的景泰藍花瓶的标識。這時,不用提醒,就已經置身于中國景泰藍之鄉。

作為京津都市圈的一座縣城,魅力獨特北京城市副中心後花園,大廠在風光旖旎的潮白河畔悄然崛起,展現出舒展遼闊、意境高遠的豐姿。如果說大廠是一幅精美絕倫的畫卷,那麼,景泰藍就是一枚彰顯風采、不可或缺的印章。

九龍獻瑞景泰藍(史玉星)1

景泰藍,一門曾經活躍在宮廷深處的皇家技藝,憑借其獨特的制作技法和至高的藝術地位成功入選國家非遺,名列燕京八絕之首,并跻身國禮行列,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之一,堪稱國寶藝術。作為曾經的宮廷藝術,景泰藍與老北京有着密切關聯,同時它還與河北,尤其是與離北京咫尺之遙的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有着不解之緣。

唐至元是景泰藍啟蒙時期,中國唐代是東西方文化荟萃、交融的時代,商隊、傳教士等西域人不斷湧入長安城,同時也帶來了精美的琺琅制品。在這種情形下,燒造"大食窯器"的阿拉伯工匠帶着燒造技術和主要原料來到中國,元大都設立于北京,而大廠回族自治縣距離較近,也是回族聚集地區,多信仰伊斯蘭教,元、明兩代遷入此地人口較多,這也為清朝末年衆多宮廷匠人流落民間設下伏筆。

九龍獻瑞景泰藍(史玉星)2

元末明初是形成與誕生時期,明朝是景泰藍初盛時期,作為宮廷藝術的景泰藍得到高度發展,從那些當朝存留下來的景泰藍藝術品的光輝形象和“大明景泰”給後人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裡已經得到證明。在明朝時,大廠舊地的衆多先民回族人赴京城學徒謀生計,其中就有一部分受到推薦進入皇家内府做工,學習掐絲琺琅的技藝。

清朝是景泰藍中盛時期。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在北京設立了工藝局,局内專設有景泰藍作坊。由于外銷量不斷增加,當時的北京還紛紛辦起了一些私營景泰藍作坊,多達八十餘家,較為著名的景泰藍商号有“老天利”(現如今大廠縣大民工藝美術品廠繼承了老天利名号)、“寶華生”(現如今大廠京東工藝品廠繼承名号)“洋天利”、“達古齋”等等,呈現一派繁榮景象。縱觀景泰藍發展史,清朝時期可謂中盛。但是,随着清朝瓦解,國難來臨,随着之後的戰亂不斷,景泰藍生産遭遇重創迅速凋敝,大小作坊幾乎絕迹,大批工匠散落民間。許多來自大廠的工匠陸續回歸故裡,帶回了這門手藝。

九龍獻瑞景泰藍(史玉星)3

建國以後迎來景泰藍強盛時期。在黨中央和人民政府的領導重視與支持下,景泰藍又煥發了生機,重放異彩,進入發展的強盛時期。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廠回族自治縣大小景泰藍廠家發展到三十餘處,從業人員占全縣人口的1.5%(1200餘人),大廠縣特種工藝品廠也應運而生,成為景泰藍制作、釉料燒造、蒙鑲工藝的重要基地。

我有過近一年的駐縣督查工作經曆,平時也經常随妻回大廠老家走親訪友,可以說對景泰藍比較熟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結婚的時候,妻子的嫁妝當中就有一對景泰藍花瓶。至今,每次走進大廠,仍然會感受到中國景泰藍之鄉的神奇魅力。

九龍獻瑞景泰藍(史玉星)4

我常想:大廠,何以成為中國景泰藍之鄉?

是因為景泰藍制作技藝傳承曆史悠久?大廠景泰藍制作技藝可上溯到明代,綜合了青銅工藝、制瓷工藝,繼承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工藝複雜,工序繁多,包括設計(造型、紋樣、彩圖設計)、型制作(制胎)、掐絲、點藍(上釉)、磨光、鍍金等步驟,着鮮明的地域、民族特色。

是因為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的不斷創新?在漫長的發展曆程中,大廠形成了日臻完善的制作技藝,影響力在全國景泰藍制作産區中獨立潮頭。選用優質原材料精工細作,進一步拓展、豐富了内容形式和制作技藝。2018年9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聯合授予大廠縣“中國景泰藍之鄉”榮譽稱号。多年來不斷傳承,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和産業基礎。大廠景泰藍以典雅雄渾的造型、繁複的紋樣、清麗莊重的色彩著稱,給人以圓潤堅實、細膩工整、金碧輝煌、繁花似錦的藝術感受,成為馳名世界的傳統手工藝品。

九龍獻瑞景泰藍(史玉星)5

是因為這裡是景泰藍制作的重要集散地?時至今日,京東工藝品有限公司、河北老天利景泰藍有限公司、廊坊京銳釉料有限公司、天工巧匠工藝品廠、祁屯春霖工藝美術廠等景泰藍生産企業呈現一派生機。目前,北京的景泰藍設計大師張同祿、戴嘉林、霍鐵輝、米振雄等仍經常來往于大廠地區的各個景泰藍廠家,保持技藝傳播、産品合同生産及銷售方面的有關聯系。祁各莊鎮窄坡村(時為祁各莊鄉)從50年代起就生産加工景泰藍制品,幾乎家家戶戶都能成為加工店點,為大廠縣培養和鍛煉了一大批景泰藍技藝純熟的師傅和技術工人。

當然,更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立足實際,注重傳統技藝的保護和發展。為推進景泰藍制作産業更好更遠地發展,大廠站在文化高度去認識,用文化底蘊去鋪展未來發展的道路,讓景泰藍更厚重、完美、璀璨。

2014年大廠回族自治縣“景泰藍制作技藝”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随着大廠景泰藍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在大廠落成。特别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大廠景泰藍與北京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合作更加密切,大廠景泰藍藝術迎來發展的春天。大廠景泰藍,不僅擁有象征皇室尊貴的華美氣質,而且還擁有一身绮麗多彩的民族風韻。景泰藍正以全新姿态成為全域旅遊的閃亮點,成為重要的文化産業。精湛典雅的技巧紋飾、豐盈協調的迷人色澤、獨樹一幟的民族風格有機融合,讓一件件精美的景泰藍制品烙上了大廠印,更讓大廠“中國景泰藍之鄉”的美譽揚名四海。

九龍獻瑞景泰藍(史玉星)6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從國際文化交流使者,到國事訪問的國禮,從大型室内外景觀裝飾工程,再到工藝陳設乃至生活用品,景泰藍這一傳統的工藝越來越融入到當代生活之中。

一些展示景泰藍之鄉大廠的曆史人文、自然風光、包括景泰藍的技藝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大廠的新舊地标,有民族宮、清真古寺,也有潮白河,還有景泰藍的制作步驟等等,将傳統的技藝與當代生活連接上,反映這個日益繁榮的時代,充分展現了傳承與創新的格局,成為有藝術和收藏價值的優秀作品。大廠的景泰藍終将擁有屬于自己強有力的品牌,形成大廠景泰藍的品牌。“一想到瓷器,就想到景德鎮;一想到景泰藍,那就是大廠!”

大廠已經成為集景泰藍制作、旅遊、鑒藏的一方寶地,衆多企業棋子一般散布縣域,如此廣泛分布,有傳承、有創新,政府引導,企業發展,工匠多、技藝強,美名揚。大廠,名副其實的中國景泰藍之鄉。

景泰藍,最清澈的藍,最純淨的藍,最深的藍、最普通的藍。凝固了世間所有的繁華,融入無限的典雅與絢麗,綻開奢華貴重的風采,世間的所有豔麗都凝固在它精美的姿态之中。

傳承已經成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一種延續中華文化的力量。每一件獨特的景泰藍藝術品都将會被矚目、被珍藏,每一位大師、工匠都将擁有一個不朽的傳奇,每一道精心的制作工藝都将傳承一個完整的夢想。

九龍獻瑞景泰藍(史玉星)7

我相信,景泰藍是有恒遠生命力的。随着時間的流逝,景泰藍的故事和傳說可以不再新奇,但無論時代怎麼變遷,凝聚在景泰藍中的智慧和魅力卻依舊會締造出不朽的神奇。

九龍獻瑞景泰藍(史玉星)8

九龍獻瑞景泰藍(史玉星)9

作者簡介:史玉星,河北三河人。現供職于廊坊市農業農村局。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散見于《人民日報》《北京晚報》《今晚報》《河北日報》《散文風》等,多篇作品在市級以上活動中獲得獎勵。長篇小說《戴草帽的麻雀》2020年2月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