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年輕人用文房四寶練書法、臨碑帖正成為新國潮。據統計,今年文房四寶銷量增速是文具行業整體增速的兩倍,“90後”“00後”的消費者翻倍。
筆、墨、紙、硯,即“文房四寶”,不僅是中國曆代文人墨客的案頭至愛,而且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傳承千年的書寫工具,文房四寶見證了多少世事變遷,記錄了多少曆史煙雲,成就了多少才子名臣,留存了多少精彩詩篇。如安徽宣城的宣筆和宣紙,徽州歙縣的徽墨和歙硯,甘肅卓尼縣的洮硯等老字号生産加工工藝,都是當之無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對這類文房四寶,社會上曾出現兩類不同的聲音。一種認為,文房四寶“不能隻是少數精英堅守的國粹”,呼籲加大政策扶持和産業引導,設法使其盡快回歸大衆的文化血脈,成為暢銷品;另一種聲音則認為,文房四寶加工工藝既已入選國家級非遺,就是一種曆史遺産,把它放在博物館裡保護起來就好,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不要指望有什麼“續命丹”。兩種說法雖針鋒相對,實則各有側重。至于文房四寶能否走向大衆,重新回歸公衆視野,關鍵不在人們主觀上願意不願意,而要看它能否充分發揮功能,找到老品牌的新定位、老工藝的新表達、老産品的新特色,赢得年輕人的喜愛,獲得市場的認可,具備一定的消費黏性。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一些文房四寶廠商主動适應“90後”“95後”乃至“00後”等年輕消費主體的特點,根據年輕人的态度對傳統文化産品進行“再設計”,吸引年輕人“種草”。比如去年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上,雕刻繁複的老硯台被實用性強的“素硯”搶占市場,動漫聯名款墨汁、自來水毛筆、便攜式筆盒套裝等文創新品成為新寵。今年“雙十一”電商平台上,貓爪硯台、印花宣紙、與《盜墓筆記》聯名的鬼玺印章、與科幻小說《三體》跨界合作的篆刻套裝等,頗受年輕人歡迎。
這說明“老”和“新”并非絕對不變――今天所有的老字号都是當年非常成功的新品牌;而很多當年非常成功的老品牌也可能成為今天的市場新寵。更何況,那些百年傳承的老字号,細究起來往往都是一門藝術。比如,制作一管好的毛筆,往往需要根據不同的碑帖和書法流派用筆特點,選擇羊毫、狼毫、石獾毛、水貂毛、馬毛、豬鬃等不同材質開發制作;再比如,把一根根不起眼的稻草、一片片粗糙的樹皮變成潔白如玉、“紙壽千年”的精緻紙張,老藝人手下的作品不僅有生命,還有代代相守的工匠精神。榮寶齋、善琏湖筆也好,胡開文墨、紅星宣紙也好,老字号要變成“新國潮”,要改變的是老氣橫秋的僵化面孔,而不變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後浪》中有句褒獎年輕人的話:“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衆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對文房四寶等傳統文化産品而言,以青春之氣象發揚創新創造精神,以老而又“潮”的特點貼近年輕人、撩動年輕人,讓更多年輕人成為“忠粉”,就能不斷與時俱進、煥發新活力。
(作者:李思輝,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