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的概念》教案1
設計意圖
數學是抽象性、思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指導幼兒粗淺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創造精神和各種能力,促進其智力發展。通過指導幼兒初步感知時間這個概念,發展幼兒的“時間感”。建立幼兒的時間觀念,是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幼兒識字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時間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為此,我在活動設計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數字和故事巧妙結合,使原本抽象、複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于理解,為幼兒主動探究學習留下餘地。
活動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月曆。月曆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别。
3.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難點:大小月分别是哪幾個月?頂小月又是哪個月?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張;自制外形似房子狀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曆(大月、小月、2月數房子大小有區分);小字卡(年、月、日)數字卡(12、30、31、28、365)幼兒人手一份。
2.各類挂曆、台曆、月曆、月曆。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并提問有幾座房子?大的有幾座?小的有幾座?
2.出示數字卡(12、30、31、365、28),猜猜與“房子”有什麼聯系,明确探索任務。
設疑:為什麼老師把有的房子畫得大,有的畫得小呢?
請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來,分别認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講述故事,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
4.引導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探究回答問題:很久以前的這個媽媽的名字叫什麼(年)?年媽媽的孩子叫什麼(日)?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12座)?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麼(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幾個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幾個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頂小的月是幾個(1個)?有多少日(28天)?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數數法了解)。
5.猜謎。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月曆。了解月曆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别。
6.引導幼兒觀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曆、挂曆、月曆的區别在哪裡,你會用嗎?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學習查看月曆的方法。
2.組織幼兒觀察閏年挂曆,引導他們發現二月,從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會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附:
自編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媽媽,媽媽的名字叫年。她有365個孩子,他們的名字都叫日。一天這位媽媽為孩子造了12座房子,大房子有7座,小房子有4座,最小的房子有1座,這12座房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造好了,這個年媽媽就讓孩子住在房子裡,為了使房子不擠。年媽媽就在大房子裡住31個孩子,小房子裡住30個孩子,最小的房子裡住28個孩子。
自編謎語:一個小本子,天天挂牆上。一天撕一張,過年就撕完。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數學活動的内容應從幼兒身邊取材,以幼兒身邊的月曆說起讓幼兒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認識月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個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數。對月曆感興趣,初步感知時間概念,懂得珍惜時間。發展推理能力。
這對于我們班孩子來說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為了能讓幼兒的還子們學的開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麼年的問題引出主題。果然還子們的積極性一下了高起來了 。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問題讓孩子們的幫助解決。你帶的月曆是那一年的?20xx年、20xx年、20xx年、虎年、兔年的孩子們争先恐後回答着。你是怎麼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月曆最上面有數字20xx的就是20xx年。我的月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個月這一點大多數小朋友知道,可是對于每個月有不同的天數、認識幾月幾日他們還從來沒有學習過。
于是我在黑闆上挂了一個大年曆,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一樣的。孩子們的發現果然不出意外,他們問:老師,為什麼有的30天,有的31天,還有這個2月怎麼是29天(28天)。在他們發現這個問題後, 我用“拳頭”形象地來區分大月小月,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們在學中樂,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在尋找月曆秘密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現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有的孩子說:“老師,我發現了月曆上的數字顔色。”“為什麼不一樣呢?”,我把這個球又抛給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說:“紅色是休息天,我們可以不上課。”有的孩子說:“不對,有的紅色不是休息天,是節日,你看!”還用自己發現的事實給你證明
在接下來的“找節日”環節中,當我說出節日後,小朋友首先要反應是幾月幾日,接着在年曆中找出來。在找的過程中,孩子們找得都對的,而且迅速還很快!可是我發現這樣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鍛煉了,于是我說:請幾個孩子到老師的月曆上來找。這下,孩子們更積極了。
整個活動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學得開心,首先老師必須帶動學習氣氛,讓每個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隻有大家都參與了,老師教得開心,小朋友學得也開心。
幼兒園《數的概念》教案2
活動目标:
1、初步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習辨認整點。
2、教育幼兒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3、感受時鐘的用途,體驗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探索、發現生活中時鐘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時鐘的經驗,并了解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
物質準備:親子活動“自制一隻可撥動時針、分針的時鐘”、大鐘模型一個、大灰狼頭飾等
重點難點:
學習辨認整點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題,認識時鐘
1、猜謎引題,激發興趣
師:有一對好兄弟,總愛圍着桌子轉。弟弟要比哥哥長,哥哥倒比弟弟短。要是一個不留心,它就會悄悄溜走了。請你猜猜它是誰?(時鐘)
2、交流經驗,理解用途
你見過時鐘嗎?在哪裡見過?它有什麼作用嗎?幼兒相互交流,并積極發言。
3、師小結:時鐘是我們的好朋友,可以提醒我們:現在是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情了。它是我們生活的好幫手,我們的生活少不了它。
(通過猜謎的方式,引出本次活動的主角——時鐘,幫助幼兒聯系生活實際,初步感知下時鐘的用途,為接下來的活動打下基礎。)
二、觀察并認識鐘面
鐘面上有什麼?(刻度、時針、分針、秒針、數字)鐘面上有什麼數字?(1~12)它們是怎樣排列的?仔細看一看,鐘面上兩根針一樣長嗎?(長短、粗細不一樣。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時針比較粗,分針比較細)
(重點介紹分針和時針,幫助幼兒加強記憶,更好開展下面的活動)
三、“時針分針來賽跑”遊戲,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今天時針哥哥和分針弟弟要進行一場比賽,你們猜誰跑得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将時針撥到12點上,并為幼兒介紹這是比賽的起點和終點,教師操作鐘面,讓時鐘走一小時,引導幼兒觀察并發現。
提問:
1、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麼秘密呢?
2、它們朝哪個方向跑?跑了多遠?(朝一個方向,從數字1走到數字12)
3、你還發現了什麼?(分鐘走一圈,時針走一格)
師小結:分針跑得快,時針跑得慢,分針跑完一圈,時針走完一格,分針走一圈是一小時,時針走一格也是一小時。(豐富詞彙:順時針方向)
(該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通過指針來比賽的遊戲,引起幼兒興趣。教師操作鐘面,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分針轉一圈,時針轉一格,一格便是一小時。如果孩子們不能很好理解,可以再玩一次比賽遊戲,引導幼兒發現規律,幫助幼兒加深認識。)
四、學習辨認整點。
1、重複上面的遊戲“時針分針來賽跑”,通過遊戲讓幼兒了解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誰,就表示幾點整。
師:現在時針指在數字1上,分針指在數字12上,現在就是一點整。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一點鐘了。(幫助幼兒聯系生活實際,感知整點概念)
2、通過“放炮仗”遊戲,進一步學習辨認整點。
(1)師來撥動時鐘,請一名幼兒來回答鐘面上的時間。如果回答正确,請其他幼兒通過放炮仗“嘭啪”以示鼓勵,并大聲說出來這是幾點了;如果回答不正确,請其他幼兒通過“嘶~嘶~”的聲音來提醒,并請别的幼兒嘗試回答。
(2)請若幹幼兒上台來撥動時鐘,教師和其他幼兒一起做炮仗玩遊戲。
(以遊戲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加深對整點的認識。讓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其中,體現出活動的趣味性和孩子的自主性)
五、結合幼兒自制時鐘進行練習,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
1、師:小朋友們,快拿出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時鐘,給大家欣賞一下吧!
(幼兒相互交流,促進彼此友誼,并體驗到親子活動——“自制時鐘”的成就感。)
2、師幫助幼兒回憶一日生活,并請幼兒根據時間撥動時鐘,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六點鐘,我起床了!”、“九點鐘,我在上課!”、“十一點鐘,要吃飯了!”、“下午兩點,我們在睡覺!”、“下午五點鐘,放學了!”
師小結:小朋友們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你們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會有更多的學習任務。我們可以請時鐘幫忙,提醒我們做好每天該做的事情,按時起床、準時睡覺。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守時的好寶寶吧!
六、遊戲體驗,複習鞏固
1、“小羊小羊幾點鐘”
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老師當老狼,小朋友們當小羊。老狼出示時鐘時,“小羊小羊幾點鐘?”請小羊說出時間,“X點鐘。”等到規定的幾點鐘時,老狼就開始抓小羊。
2、“老狼老狼幾點鐘”
老師當老狼,小朋友們當小羊。老狼說幾點時,小羊就把手上的鐘撥幾點。小羊撥好了鐘就停下來,請老狼看時間。如果撥錯時間,可能會被老狼吃掉。
(最後的遊戲活動是本次活動的**部分,遊戲有兩種方式,在活動時間允許的基礎上,可以自行選擇自由遊戲。遊戲過程中要注意孩子們的安全,盡量避免跌倒事件。)
活動延伸:
收集孩子們制作精美的時鐘,放入區角中。待區角開放時,讓孩子們繼續玩“小羊小羊幾點鐘”或者“老狼老狼幾點了?”的遊戲。
小百科:時鐘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計時器,人們通過它來記錄時間。至今為止,在中國曆史上有留下記載的四代計時器分别為:日晷、沙漏、機械鐘、石英鐘。
幼兒園《數的概念》教案3
【教學目标】
1、能手口一緻地點數5以内的數量。
2、培養幼兒的點數活動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全家福照片一張。
2、幼兒人手一個小筐,筐内有照片若幹(碗櫃照片、衣櫥照片、鞋櫃照片)
3、《幼兒畫冊》(第一冊P11)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介紹本次活動的目的——做客
1、師:寶寶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小明家裡做客,你們開心嗎?
可是去别人家裡做客,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有沒有哪個寶寶來說一說?(讓小朋友自由讨論,分别請寶寶說一說)
師小結:去别人家裡做客,首先我們要有禮貌,要向主人家的大人們問好,然後呢要換鞋,注意衛生,不能把客人家裡弄髒,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不能随便去碰主人家裡的東西。
2、師:好,讓我們開着火車去小明家裡吧。(播放背景音樂,開火車去小明家裡)
二、具體過程:
1、目的地已到,請寶寶們下車。
師:寶寶,小明家已經到了,我們到站了,要下車喽。我們先來敲敲門,然後呢換好鞋子,進小明家裡。
2、出示全家福照片(播放PPT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内容。
(1)師:“瞧,寶寶們看,一進門的地方挂着小明家的全家福,照片裡有許多人,哪個寶寶說說都有誰?”(請寶寶說一說)
師小結:照片裡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和小明,這些都是小明的家人,是小明最親近的人。
(2)師:“那照片裡一共有多少人呢?”(師指一指,寶寶說一說,師幼共同點數,說出總數)
師小結:照片裡一共有七個人,我們從左往右要一個一個地數數,不能把小明的家人漏下哦。
3、學習手口一緻地點數5以内的數量。
(1)根據鞋櫃照片手口一緻點數。
師:“看完了小明的家人,我們緊接着來參觀小明的家喽,先走進玄關看一看,這裡有一面大大的鏡子,還有一個鞋櫃(播放PPT2),我們來看看小明家的鞋櫃裡有什麼樣的秘密,等等等等。”(老師裝作神秘狀态)
師:“這是小明家的鞋櫃,裡面有許多許多的鞋子,看,有大大的鞋子是媽媽的,有漂亮的鞋子是媽媽的,還有小小的鞋子是小明的,那究竟有多少雙鞋子呢?小明說數對了才能接着參觀他的家哦!”(師帶領幼兒一起手口一緻共同點數,請寶寶一起說一說,師小結總數和方法)
(2)根據碗櫃照片手口一緻點數。
師:“寶寶,用你們的小鼻子聞一聞,那是什麼味道啊?”
寶寶:“是香香的味道。”
師:“原來是小明的媽媽在給寶寶們做好吃的呢,那我們就進小明家的廚房看一看吧!”(播放PPT3)
師:這是小明家碗櫃的照片,這次我想請一個寶寶來數一數小明家裡有幾隻碗?(師請個别幼兒手口一緻地點數,師小結總數和方法)
(3)根據衣櫥照片手口一緻點數。
師:“剛剛經過香噴噴的廚房,接下來我們向着下一個參觀的地方出發——卧室(播放PPT4),卧室是寶寶和爸爸媽媽睡覺的地方,這裡有床,還有放衣服的地方,衣櫥,下來,我們打開衣櫥看一看,請你數一數裡面有幾件衣服?”(請寶寶們一起手口一緻地點數,師小結總數和方法)
師小結:剛才我們參觀了小明家的玄關、廚房、卧室,還重點看了小明家的鞋櫃、碗櫃、衣櫥,一起數了數有多少雙鞋子,多少隻碗,多少件衣服,主要是學會了數數的方法,要小手點好一個,小嘴說一個,要按照順序,這樣數數就不會多不會少,也不會漏掉啦。小朋友們真是聰明,接下來,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更大的挑戰哦。
4、幼兒拿小筐裡的物件進行5以内的點數。
師:“在你們的椅子底下,老師給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些小圖片,想請你們數一數究竟有幾張,都不一樣哦,自己數完的小朋友還可以數給旁邊的小朋友聽。”(播放PPT5)
5、完成《幼兒畫冊》的練習,鞏固5以内的點數。
延伸:
再寶寶們自己操作點數以及完成畫冊,寶寶點數熟練以後,可以增加點數數量至7。
幼兒園《數的概念》教案4
活動目标:
1、通過剪"春"活動,引導幼兒自主表現春天美麗的事物。
2、激發幼兒大膽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3、通過幼兒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活動重點:
能大膽想象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活動難點:
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材料與環境創設:
1、幼兒已經學會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體膠、手工紙(每人數量不同)方形鉛畫紙
3、5以内的減法題(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今天,春姑娘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紙,看看春姑娘都帶來是什麼顔色的紙?那綠色代表什麼?
2、今天春姑娘又要請你們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時候,"春風"遇到了誰?
二、幼兒剪"春"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數數春姑娘給你帶來了幾張紙?
2、每個"春"字都要不一樣。
3、将剪好的"春"字貼在鉛畫紙上。
(在幼兒剪幾張紙後老師示意停下。老師給的紙不一定剪完)三、比較"春"字1、請幼兒介紹一下,你的幾個"春"字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2、教師總結幼兒變化的地方,及時肯定幼兒的大膽想象。
四、找題目:
1、師:今天春姑娘一共給你們幾張紙?現在還剩下幾張紙?是多了還是少了?我們可以用哪種計算方法來表示?為什麼用減法?
師概括:當剩下的東西比原來的總數少了時,我們就用減法來表示。
2、請幼兒根據自己剪"春"字的用紙情況找相應的題目表示,并在等号後寫上答案。
3、提問:你為什麼選這道題?(師生共同總結題目中每個數字的含義)
五、延伸:
引導幼兒向同伴、客人老師介紹自己剪的"春"字和相應的減法題。
幼兒園《數的概念》教案5
活動目标
1、以自身為中心辨别前、後、左、右等方位,進一步積累方位認知的相關經驗。
2、理解并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塑料圈若幹、場景
活動過程
一、初次體驗“小蛇出洞”的遊戲(目的:學習辨别左右方位)
●理解兒歌:小蛇出洞
---提問:聽到了什麼?你覺得小蛇怎樣才能“出洞”?
●體驗遊戲
---玩法:小朋友扮演小蛇蹲在洞裡,老師念兒歌,小蛇必須根據兒歌的要求爬一爬,爬的方向正确才能出山洞;如果方向搞錯小蛇就隻能在“洞”(圈圈)裡重新再玩一次。
規則:
A小蛇必須聽清楚請你“往什麼方向爬”;
B小蛇爬的方向正确表示順利出“山洞”,方向搞錯必須在“洞”裡再玩一次。
C爬出山洞的小蛇馬上回到位置上。
●幼兒嘗試
重點觀察:幼兒能否根據兒歌指令正确辨别方位(上下、前後、左右)
互動讨論:有什麼好辦法能幫助小蛇分清左邊和右邊?
二、競賽:哪隊小蛇先出洞
●玩法:幼兒分兩隊(紅黃)輪流扮小蛇玩遊戲,紅隊扮小蛇在規定的點子上蹲下,由黃隊隊員念兒歌并檢查小蛇爬的方向是否正确,兒歌念完後,數數幾條小蛇爬出山洞;交換遊戲,黃隊幼兒扮小蛇爬呀爬,紅隊念兒歌并檢查,最後比比哪隊小蛇出洞數量多為赢,并得一分。
●幼兒分組比賽(2-3次)
第一輪遊戲:幼兒發指令
第二輪遊戲:教師快速發指令
三、活動延伸(引出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
第三輪遊戲:教師快速發指令,各隊派3名隊員相對而立開展遊戲……
附兒歌:小蛇出洞
小蛇小蛇爬呀爬,往上爬、往下鑽,
往前進、往後退,往左移、往右移,
小蛇小蛇出洞啦!
方位的練習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枯燥的,陳老師是通過一個遊戲活動讓孩子來練一練,老師們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是否也參與過類似的教學呢?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認識,談談下面兩個問題。
抛問:
1、認識方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是否需要設計專門的集體教學活動?
2、對本次活動以及後續活動的開展有何建議?
幼兒園《數的概念》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大班小朋友已經開始學習數學知識,在學習數的可分性方面理解不是太好,在學習中、活動中缺少協商合作意識,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夠完整。
活動目标
1.體驗數量為5的物體分成兩部分有多種不同的分法,能用标記和數字等符号記錄分的結果。
2.能與同伴協商,學習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3.體驗分享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什麼是每次分的數目不相同。
2.語言的完整描述。
活動準備
蘋果卡片10張 男孩圖片1張 女孩圖片1張 操作單若幹張 梨卡片若幹張
活動過程
一.分水果
1老師家裡來了兩個小客人(哥哥和姐姐),請小朋友幫老師把五個蘋果分給兩個小客人,在操作單上記錄下來,并給大家完整地講述分的結果。
2.出示五個蘋果請小朋友來分一分,要求要和剛才分的不一樣,并記錄下來,并完整地講述分的結果。
3.引導小朋友讨論:兩次分的結果一樣嗎?幫助小朋友理解什麼叫每次分的不一樣。
4.再将五個蘋果分給兩個小客人,要和前兩次不一樣,可以怎樣分?
二 .操作活動:分水果
1.發放梨卡片和操作單。
2.兩個小朋友自由結合,分工合作。引導小朋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記錄。(一人分水果,一人記錄結果)
3.展示小組操作單,并向大家講述一下自己的操作過程和記錄結果,同時學習同伴的記錄方式。
4.集體檢查是否按要求完成,記得和分的是否一緻。再次感受5分成兩份有多種不同的分法。
三.活動延伸
1,帶領小朋友玩“對口令”的遊戲。
2.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分東西的遊戲。
教學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我運用了家裡來了客人,要給客人分水果,可我不知道怎麼分來引導孩子進入課堂,孩子的積極性很高,也很踴躍。
在操作活動時,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個體差異,是一小部分孩子在操作過程遇到了困難,大部分孩子在分工和合作上還是做得很好的,孩子在講述自己的學習成果是也非常的勇敢大膽。
再重新上這節課 的時候,我會把操作活動這個環節加上逛超市,準備各種各樣的水果,讓小朋友先去超市買水果,然後再分水果,這樣會讓學習更加貼近生活,不但學習了生活常識,還給小朋友一個更加寬松的學習環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