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劉邦為什麼封那麼多諸侯王

劉邦為什麼封那麼多諸侯王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2-29 16:49:09

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稱帝,建立了西漢王朝。同時迫于當時的形勢,分封了一批異姓諸侯王,形成了郡國并存的國家體制。但是分封異性諸侯王隻是權宜之計,劉邦對于異性諸侯王一點也不放心,經曆過楚漢争霸的他十分清楚這些諸侯王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他擔心諸侯王萬一哪天對自己不滿意起兵反叛,自己會落得和項羽一樣的下場。于是劉邦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費盡心思清除了一個個異性諸侯王,隻剩下最弱最恭順且有利用價值的長沙王。與此同時,劉邦又分封了一批同姓諸侯王到關東地區。

後人覺得這是在開曆史的倒車,為後來的“七國之亂”埋下了禍端,是錯誤的決定。但是分封同姓諸侯王就沒有什麼好處嗎?我們要知道,每一項政策都是時代的産物,沒有萬古不變的政策,隻有最适合當下的政策。就讓我做次事後諸葛亮,給大家掰一掰在當時的環境下,分封同姓諸侯王的好處。因為,這或許這是劉邦最英明的一個決定。

劉邦為什麼封那麼多諸侯王(遭人诟病的分封同姓諸侯王)1

劉邦所面臨的難題

劉邦建立漢朝之初,漢朝隻能算是實力最強的諸侯國,雖然他或用武力或用計謀除去了一個個異姓諸侯王,然而他依然面臨着一個巨大的難題:如何快速穩定國家政局,使漢朝擺脫秦末的混亂局面,同時也要讓老百姓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如果做不到,漢朝的統治将會變得岌岌可危。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讓我們看看當時劉邦接手的是怎樣一個爛攤子。經曆了反秦鬥争和楚漢争霸,當時的經濟已經崩潰了。勞動力和各種社會資源都投入到戰争這台絞肉機裡,田地荒蕪、人口銳減,當時物價已經漲到一石米5000錢的地步,要知道在戰國時期一石米才賣43錢。與此同時,各地豪強趁機霸占田地、魚、鹽、鐵之利,百姓為了求活路,要麼躲進深山老林過上原始人的生活,要麼隻有賣身于豪強為奴為婢,僅為有口飯吃。可謂是一幅末日景象。

劉邦為什麼封那麼多諸侯王(遭人诟病的分封同姓諸侯王)2

韓信

其次,雖然異姓諸侯王被清除了,但是漢朝政府想對原諸侯王統治的關東地區實行有效控制是很困難的。這個就要從漢朝政府的架構說起,漢承秦制,尤其是劉邦在位時的漢朝政府架構是直接照搬秦朝的(當時也沒有多少選擇,要麼秦制,要麼周制,創新制度?抱歉,沒空)。我們知道,秦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它的很多制度是需要經曆時間的檢驗然後不斷完善的,也就是說,秦制有諸多缺陷。這裡我們要談到的一個缺陷是官吏人數太少了。劉邦統治時期,全國官吏約13806人,其中地方官吏約10806人,就算漢朝全國都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吏也的人數也不會超過20000人(漢景帝時期的官吏人數約為86649人,漢武帝時期則約為153049人),而當時的全國總人口約1400萬人。以當時政府的行政能力加上交通不便,如此少的官吏根本不足以維持對全國的控制,中央政府能有效控制的區域隻有劉邦經營了多年的關中地區以及離首都長安較近的部分區域。

劉邦為什麼封那麼多諸侯王(遭人诟病的分封同姓諸侯王)3

也許有人會說,秦朝舉國實行秦制,也沒分封諸侯王,怎麼就能維持對國家的統治呢?我們要知道秦朝政府可是手握幾十萬大軍,而且糧食充足,加上秦國本土的統治穩定,而新征服的六國領土無力反抗。所以秦朝憑着這麼點官吏就足以掌控全國十幾年之久,如果秦二世能施仁政,估計都沒劉邦項羽什麼事了。而漢朝呢,經曆了秦末的暴政和多年戰亂,農業幾近崩潰,政府養不起幾十萬大軍,隻能讓絕大部分士兵解甲歸田,導緻朝廷的士兵數量銳減,加上漢朝政府的統治根基淺薄、百姓缺乏認同感,同時山高皇帝遠的關東地區還存在原異姓諸侯王的殘餘勢力和地方豪強,匈奴也時不時跑出來搞事情。如此混亂的局面,可不是靠郡縣的那點官吏就能管的來的,說不定哪天官吏就被人殺了,進而發生叛亂,到時候憑朝廷手裡的那點軍隊根本無力鎮壓。

劉邦為什麼封那麼多諸侯王(遭人诟病的分封同姓諸侯王)4

盧绾

那麼該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漢朝那麼大,中央政府能直接管轄的地區主要還是首都長安鄰近區域。不過從這個思路出發,是不是設置幾個小中央政府來管轄關東地區的廣大區域呢?當然可以了,這就是諸侯國制度嘛,重點在于讓誰來做諸侯王?讓開國功臣去做,劉邦肯定是不放心的,當時能讓劉邦放心的,隻有劉氏宗親了,也就是分封同姓諸侯王。那麼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分封同姓諸侯王的好處。

穩定關東地區的統治

這些分封的同姓諸侯王可謂是白手起家,在封地要人望沒人望,要勢力沒勢力,他們能在封地站穩腳跟全靠中央政府的支持,所以至少在劉邦統治時期,這些同姓諸侯王不僅不會叛亂,還會堅定的站在中央政府一邊。

劉邦為什麼封那麼多諸侯王(遭人诟病的分封同姓諸侯王)5

從個人利益利益出發,當他們到了各自的封地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穩定當地政局,這樣自己的統治才能長久。而要想穩定當地政局,就要做到兩點:快速穩定封國的治安和讓老百姓能吃飽飯。

對于前者,諸侯王手裡剛好掌握着一定規模的軍隊,有了軍隊,無論是原異姓諸侯王殘餘勢力還是地方豪強至少不敢公然鬧事,如果發生小股叛亂,諸侯王可以快速派兵平叛。如果發生大規模叛,漢朝政府自然會派兵平叛的,諸侯國軍隊隻要牽制住叛軍即可。

對于後者,各諸侯國隻需要嚴格執行漢朝政府的一系列振興農業政策即可。即鼓勵士兵解甲歸田、招撫流亡人口、解放奴婢、減輕田租、鼓勵生育這五條政策。為了自己的利益,這些政策的執行效果估計比中央政府治下的郡縣還要好。

劉邦為什麼封那麼多諸侯王(遭人诟病的分封同姓諸侯王)6

事實上各諸侯國在發展農業上做的比預計的更好。漢初人口比秦末銳減了600萬,當時面臨着地多人少的情況,想要快速發展農業就要更多人口,但是人口有限,于是各諸侯國為了争取更多的人口,可謂是不遺餘力。各國都出台了一些列優待國民的政策。比如吳王因為當地盛産銅,可以自己鑄币,幹脆免了百姓的稅賦;淮南王收留罪犯,給他們置家送田一步到位;有的諸侯王推出了有償服徭役政策。總之,各諸侯國為了增加本國人口可謂是不遺餘力,有了競争後,老百姓的待遇更好了,其結果當然是随着人口的增多,農業蓬勃發展,百姓安居樂業了。而漢朝的統治也基本穩定下來。所以說,同姓諸侯王對于穩定關東地區的統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加速漢初經濟的恢複和發展

據《史記》記載:漢初,皇帝找不到四匹顔色一樣的馬拉車,大臣都隻能乘坐牛車。可見漢初的物資是有多匮乏,經濟是有多衰退。各諸侯國穩定了政局後,下一步肯定是要發展經濟了,畢竟當上了國王,不能還過以前的窮日子吧,這就是人性。

劉邦為什麼封那麼多諸侯王(遭人诟病的分封同姓諸侯王)7

地方政府發展當地經濟相較于中央政府有着天然的優勢。漢朝政府的政令都是全國性的,也就是一刀切,但是有些政令需要因地制宜,比如經濟就是如此,各地的優勢産業各不相同,因此各地要發展經濟就該針對自身的優勢産業,在這點上,諸侯國政府做的就很不錯。比如齊國,盛産魚鹽,同時适合種植桑麻等經濟作物,于是齊國大力發展桑麻種植和制鹽業;吳國,盛産海鹽和銅,于是吳王派人煮鹽、鑄币,使得吳國非常富有;燕國和代北國則因地制宜的發展出半農半牧的經濟區,這兩國的牛羊可是遠近聞名;長沙國則利用水利之便,開發水田種植水稻,成為糧食生産大國。總之,事實證明這些諸侯國都因地制宜的大力發展當地經濟,可以說後來的“文景之治”也有這些諸侯國的一份功勞。

劉邦為什麼封那麼多諸侯王(遭人诟病的分封同姓諸侯王)8

附帶的好處:諸侯王可以牽制開國功臣

從《史記》的記錄,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漢初發生的多次叛亂,基本都是劉邦親自領軍平叛,除非敵人兵分多路他分身乏術,才會派将領領偏師平叛。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劉邦不僅對異姓諸侯王不信任,對他手下的這些開國功臣也不是很信任,因此不給他們手握重兵的機會。而當時的中央政府就是由這些開國功臣組成的,劉邦在世的時候鎮得住他們,如果劉邦不在了,他們會不會把持朝政呢?真不好說,畢竟“諸呂之亂”就是這些開國功臣演的一出好戲。

而有了同姓諸侯王就不一樣了,諸侯王要錢有錢要兵有兵,開國功臣想做亂,得先問問這些劉姓諸侯王同不同意。所以,劉邦分封同姓諸侯王可能也有牽制開國功臣的意思。

劉邦為什麼封那麼多諸侯王(遭人诟病的分封同姓諸侯王)9

換個角度看問題

當人們回過頭去看曆史時,一定要帶入時代背景中去。所有的政策都是時代的産物,時代在變化,決策也需要做出相對的變化。提出分封同姓諸侯王的是劉邦,那麼我們就要站在他的時代他的角度去看待這段曆史。在漢初這個混亂的時代,同姓諸侯國為國家的發展和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都是無法無視的。既然有諸多好處,那麼這條政策在當時就是善政,應該給予好評。至于開曆史的倒車,那都放在天下安定之後的環境裡看待這個問題了,時代背景已經錯了。畢竟那個時候,諸侯國們已經完成了他們穩定政局、恢複經濟的使命,接下來等待着他們的隻能是一步步被削弱的命運。

參考資料:

《史記》

《中國全史》

《西漢官吏數量研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