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遼甯古生物博物館展覽

遼甯古生物博物館展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19 09:12:13

今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大展“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來了!

遼甯古生物博物館展覽(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1

熱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距今約1.31億至1.20億年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古老的生物群落,以我國的冀北-遼西-内蒙古中東部等地區為主要産地,以東方葉肢介、三尾拟浮遊和戴氏狼鳍魚為代表。這一時期的環境溫暖潮濕,伴有旺盛的火山活動,水生生物多以淡水湖泊為家。火山噴發出的有毒氣體導緻大量生物死亡,火山灰很快将生物遺骸覆蓋,讓化石得以極為理想地保存下來。“中生代的龐貝城(a Mesozoic Pompeii)”之稱正是因此而來。近三十年來,遼西熱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相繼發現,從而使得這一地區生物組合類型越發豐富,為地球生态系統演化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和例證。其中就包括了“帶羽毛的恐龍”“飛上藍天的恐龍”以及“人類的曾祖母”等諸多“明星”生物化石60多種。

遼甯古生物博物館展覽(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2

先讓我們見識幾位将在這次大展上露面的“明星”們:

這是有胎盤動物的祖先類型攀援始祖獸。這具标本不但保存了完整骨骼,甚至保留了部分毛發和軟骨組織。

遼甯古生物博物館展覽(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3

有胎盤動物的祖先——攀援始祖獸

因為噴發在空中的火山灰迅速掩埋,因此保存下了古生物的最真實樣貌,比如這兩具珍貴的化石标本,就連古生物的皮膚保存都依舊清晰可見。

遼甯古生物博物館展覽(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4

保存有皮膚的大型禽龍類——楊氏錦州龍

遼甯古生物博物館展覽(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5

著名的“恐龍木乃伊”——鹦鹉嘴龍的原始埋藏

接着請出大名鼎鼎的“飛上藍天的恐龍”,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顧氏小盜龍具有的羽毛結構和功能已經能夠讓恐龍告别陸地,開啟天空飛翔模式。甚至在更進一步有關恐龍羽毛的研究中,科學還原了顧氏小盜龍羽毛的色彩,使我們有幸目睹這位“黑羽精靈”的風采。

遼甯古生物博物館展覽(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6

已知發現最早的具有色素色的小型獸腳類恐龍——顧氏小盜龍

接下來介紹的這位,則代表了原始鳥類的出現,聖賢孔子鳥的羽毛狀态與小盜龍又有不同,為鳥類演化史提供了又一有力證據。

遼甯古生物博物館展覽(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7

原始基幹鳥類——聖賢孔子鳥

以及被稱為“第一朵花”的早期被子植物——遼甯古果等珍貴的植物化石标本。這些石闆上的植物在告訴我們,早在一億多年前開花植物就已經悄然出現,是它們揭開了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的序幕。

遼甯古生物博物館展覽(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8

早期被子植物——遼甯古果

這些還隻是此次大展部分展品,此外還包括翼龍、奇異帝龍、“中華四朵花”等在内的其他重要化石發現都将在展廳中等待觀衆的到來。更加值得青少年觀衆期待的是,該特展的展陳設計由合作方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扛鼎,該館的資深展覽設計人員将中華傳統文化形式如皮影、拉洋片、相聲等精心融入其中,為觀衆講述古生物演化的科學故事。這種趣味性、藝術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展示方式,不知是否會讓青少年觀衆們倍感期待?

遼甯古生物博物館展覽(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9

特色互動設計項目圖

本次“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大展是一次“高端”化石藏品的彙聚,也是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實力與成果的集結展示。“收藏自然曆史遺存與物證,專注自然科學研究與科學傳播,精心服務社會與公衆”是北京自然博物館的辦館理念,經多年積累、收藏了大量“熱河生物群”和“燕遼生物群”的古生物标本,業已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并不斷取得新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著名科學雜志發表了多篇專業成果。

本次“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大展為公益展,展期為2020年11月28日至2020年12月20日。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孫樂琪

編輯 王雯淼

流程編輯 劉偉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