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買房的的時候,會看到房屋結構是砼結構,卻不知道砼結構是什麼樣的結構,其實砼結構就是混凝土結構,在工程界裡,很多時候都會把混凝土叫做砼,而砼也就成了混凝土的另外一個名字,這個字是1953年才被創造出來,專門用來代替混凝土的,那麼為什麼工程界要把混凝土叫做砼呢?
混凝土就是人工造出來的石頭:人、工、石=砼你想,寫“混凝土”三個字,筆劃共計30劃,改用“砼”字隻寫10劃;這會給聽課時需記筆記的學生,日常反複寫這個詞的大量技術幹部、管理人員、工人等,提供多大的便利啊。
砼字就是人工石結合起來的一個字,表達的意思也是混凝土,可是讀音卻和混凝土沒什麼關系,和銅同音。這是因為在歐洲的一些國家,混凝土的發音帶有砼的讀音,為了方便以後再國際化工程上的交流,于是砼字的讀音就被确定為“tong”了。
造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砼字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1953年創造的。當時教學科技落後,沒有錄音機、複印機,學生上課聽講全靠記筆記。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最常用的詞,但筆劃太多,寫起來費力又費時。于是思維敏捷的蔡方蔭就大膽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筆,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筆,可省下二十筆,大大加快了筆記速度。後來人工石合成了砼。構形會意為“人工合成的石頭,混凝土堅硬如石”,并在大學生中得到推廣。1955年7月,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審定頒布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确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并用。從此,砼被廣泛采用于各類建築工程的書刊中。
1985年6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準了砼與混凝土同義并用的法定地位。另外,砼的讀音正好與法文“BE—TON”,德國“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詞的發音基本相同。這樣,在建設領域中更有利于國際學術交流,是個建築工程專用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