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馬配好鞍,好廚師也要配好刀。他曾為得到一把名匠廚刀,每天隻睡3小時!
擅用廚刀者,仿佛料理界的大俠,手握利刃,亦若長劍,氣勢如虹。其實在中國古代,人們早已意識到廚刀對食物烹饪的重要性,有文字記載“刀若不利,其割不正,則鮮不能出、味不能入、镬氣不能足。” 如今代表了世界一流水準的日本廚刀,更是将匠心精神發揮到極緻。一位擁有26年日料經驗的中國大廚姜炳升,對此深有體會。
姜炳升創辦了日料品牌江戶前,現有江戶前壽司、江戶前懷石、叙上苑等5個品牌30多家門店。早些年他參加日本廚師大賽,獲得了第六名的佳績,以及日本農林水産省大臣獎章。此獎章在日本料理界頗有聲望,輕易不頒發給非日本籍廚師,姜炳升憑借精湛技藝,赢得了日本同行對中國廚師的尊重和認可。
廚刀是頗為私人化的工具,就像琴師的琴,畫家的筆,從廚時用自己的刀,才能得心應手。想成為一名技藝高超的廚師,一定要擁有一把屬于自己的好刀。 姜炳升有三四套廚刀,每套刀包含七至八把。他認為廚師在精進的過程中,賜予自己最好的禮物就是廚刀。随着技藝的日臻純熟,領悟力的提高,所使用的刀在品種和質量上也逐漸升級。 “我在日本考取了河豚烹饪證書,學習時了解到河豚的宰殺、分割、切片……不同步驟要用不同的廚刀。”鳗魚也是如此,各種專用刀具,造型、材質、大小、尺寸都不同,被分門别類的精細化至極。
姜炳升從事日料之前,十六七歲時學習過一段時間中餐烹饪,偶然的機會看到有位日料廚師手持一柄長長的刺身刀,神情專注的切魚生,“這真是太酷了!我也想用一把這樣的刀做菜。”人生中第一次見到日本廚刀,就給他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
中餐是中餐,日料是日料,做什麼菜,就要配相應菜系的刀,于是姜炳升心裡開始琢磨換一條跑道,重新開啟自己的廚藝生涯。 真正對日本廚刀産生濃厚的興趣,源于1998年姜炳升辭去幹了6年的日料工作,赴日本求學深造,親眼見到名師制作廚刀,并在大廚手中運用的如行雲流水一般,頗為震撼! 盡管現在姜炳升已擁有數把好刀,但他最心儀的仍是奮鬥初期,在艱苦歲月中攢錢定制的一把“有次”生魚廚刀。
當時年輕的姜炳升沒有足夠的錢買刀,此外,他還要交學費、給家裡寄錢、留出自己的生活費。為了攢錢,他曾經每天打4份工。淩晨3點,天還沒亮就到仙台的海鮮市場去搬魚,工作兩小時,再趕去報亭送一個半小時報紙,然後到大學上語言課,直到晚上17點放學,再去一家壽司店打工至22點,接着23點到一家拉面店打工。每天最多睡3個小時,就這樣堅持了整整一年。最終得到了這把價值30萬日元的“有次”廚刀,出自堺市名匠之手,時至今日,已10多年,一直陪伴着姜炳升。
“當我心中有摯愛的時候,會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和行動。”姜炳升為了駕馭這把廚刀,不湮沒它的英氣,也在技藝上不斷精進。 姜炳升說早年大阪府的堺市有“刃物之都”的稱号,是日本手工制刀的核心之地,世代傳承名匠輩出,據記載已有600年曆史,收藏級别的日本廚刀售價可高達100萬日元。 “有次”誕生于1560年,是日本最古老的刀具品牌,其頂級的廚刀就由堺市匠人代工制作。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