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們翻看了國産輪胎巨頭玲珑的銷量和營收數據,并和馬牌進行了簡單對比。我們從數據上發現,去年玲珑在完成5900萬條輪胎銷量的情況下,實現了171億元的營收,平均每條輪胎單價還不到300元;而馬牌去年在完成1.42億條輪胎的基礎上,實現了917億的銷售額,相當于每條輪胎的售價需要650元左右。
我們舉個例子,205/55 R16的國産三角輪胎價格在350元,但普利司通相同尺寸的價格僅僅比三角輪胎貴30~50元,那麼面對着這樣的價格差距,你更願意選擇國産還是合資呢?
所以這就是品牌影響力的問題,并非國産輪胎做不好,而是即便做得再好,也不一定能搶奪這樣的品牌市場,就像國産輪胎一條1500元,相比米其林的一條1500元的輪胎,你更願意選哪款呢?
當然,論質量,在中端及以下的市場内,國産輪胎顯然更具有性價比,這也是多家車企選擇國産輪胎的主要原因,若國産輪胎定價高出了一點,車企則會去考慮合資品牌的輪胎,但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悲哀,即便國産輪胎想出頭,市場也很難允許,所以國産輪胎也不得不做低價市場。
此外,論高端市場,目前國内的輪胎技術儲備顯然有一定欠缺,即便生産得出來,在各方面的品牌影響力下,國産輪胎也很難走出頭,就好像都在說好,但買的人又有多少呢?
所以,目前國産輪胎在行業内仍然處于較低的地位,因此若想盡可能地轉變這方面的印象,仍然任重道遠。當然,即便如此,也不代表國産輪胎不行,相信也會有那麼一天,國産輪胎登上世界首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