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出行的時候,交通工具可能是不可或缺的,隻不過在不同時代之下,人們生活中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不同的。比如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能夠擁有一輛自行車出行,就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而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摩托車可以說是風靡大江南北。但由于傳統的燃油摩托車會對環境帶來危害以及加大交通事故發生頻率的,所以傳統摩托車也漸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了。
在今天,不管是飛機高鐵,還是自駕等,都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出行方式。而有一個現象比較值得注意,那就是摩托車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并且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青睐,現代的摩托車市場的發展潛力也得到了諸多企業家的認可。
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在今年4月~8月這段時間,錢江摩托的股價從9.32元飙升至26元,而錢江摩托的市值也借此機會翻了将近兩倍,并且成功邁進百億門檻。對此,吉利汽車的創始人李書福就成功押寶。那麼具體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不可否認的是,在曾經的某段時間裡,摩托車确實存在一定的弊端,從而被人們抛之腦後,就連被人們稱為國産摩托車老大的嘉陵摩托也逐步走上了衰落。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摩托車市場可以說是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而這個時候的嘉陵也成功通過技術的引進,自主的創新掌握了諸多的核心工藝,比如說磁電機,化油器等等。到了1989年的時候,嘉陵已經完全實現了摩托車零部件的自主化生産,與此同時,嘉陵摩托也迎來了他的發展高峰,在國内的摩托車市場中可以說是具有龍頭作用。
隻不過嘉陵摩托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卻并不盡人意,其中最顯著的一個體現就是嘉陵停止了對于技術的研發。衆所周知,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根本,對摩托車行業來說,更是離不開創新。在90年代初的高峰時期過後,嘉陵摩托的技術就處于停滞不前的階段,不僅僅是燃油發動機沒有得以繼續研發,連基本的框架,電動機,排氣管等零部件也沒有任何成就。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還是因為嘉陵對于摩托車行業的定位有所不足。對于嘉陵摩托的創始人孫壽彭來說,他認為摩托車僅僅是一種低維度的交通工具,所以從1990年~2018年這将近20年的時間裡,嘉陵都以CJ系列的單缸車型摩托作為主推産品。
但這一策略顯然是不明智的,因為就當時的市場來說,其他的摩托企業正在迎合時代需求,不斷地推陳出新。比如說小太陽在自行車和摩托車的結合之下,推出了最早的二輪電動車,還比如說宗申摩托依靠運動型的摩托車成功位列摩托車高端領域。
經營策略的失敗以及定位的不足,最終隻能導緻嘉陵走向沒落。在1995年的時候,家裡可以實現110萬輛摩托車的年銷售量,并且以超過46億的營收,成為國産摩托車的龍頭老大。但在十年之後的2005年,嘉陵便淪落到虧損2.58億的地步,走到了瀕臨破産的邊緣。
就這樣,嘉陵的沒落,再加上政策的限制,國内的整個摩托車市場在不斷地打擊之下,走向了衰落。直到近些年來,一股摩托車複古浪潮不斷掀起,而摩托車的面貌也得到了更新換代。在目前的摩托車市場中,錢江摩托可以說是十分火熱的存在,當然,錢江摩托能獲得如今的成功,離不開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的相助。當李書福在入主錢江之後,針對摩托車行業的衰落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并對此推陳出新,以嶄新的方式使摩托車呈現在世人眼前。
其中,技術研發是錢江摩托的重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認可檢測中心的建設以及相關研發基地的打造,讓摩托車的制造技術得到了更加合理的細分。現在的錢江摩托所掌握的熱處理,電鍍,零部件等制造技術都是非常高超的,并且李書福在2017年的時候還引入了IATF16989标準,這也是國内首家以汽車制造的嚴格标準來生産摩托車的品牌。
除此之外,在市場的布局上,Benelli、QjMotor、Keeway成為了錢江産品的三大矩陣,分别穩定了低端、中端以及高端的均衡發展。在産品定位方面,針對現在年輕人的需求,錢江十分注重對于時尚元素的挖掘,通過承接專業摩托車賽事以及建立摩托車主題公園等方法來聚攏更多的用戶群體。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錢江摩托的發展也并不是盲目的,在李書福的指導下,錢江摩托避免了嘉陵早期的彎路,不管是對于技術的重點把握,還是對于産品定位的深刻分析,都為了錢江摩托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過,相對于國外的摩托車行業來說,我國的摩托車行業想要更進一步,那麼還是有一定阻礙需要面對的,比如說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國外的摩托車巨頭的壟斷等等。
今日話題:摩托車崛起了?頂替嘉陵,錢江市值3個月翻2倍,李書福“賭”對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