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寒衣節思念天堂的至親至愛的人

寒衣節思念天堂的至親至愛的人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06 02:30:48

寒衣節思念天堂的至親至愛的人(寒衣節願天上親人)1

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

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相傳起源于周代。

寒衣節思念天堂的至親至愛的人(寒衣節願天上親人)2

了解寒衣,懂得孝道

寒衣節,在曆史上就是一個非常有儀式感的節日。

北方,将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并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可如今,知清明和中元的甚多,記得寒衣節的卻寥寥。

寒衣節,不僅标志着嚴冬的到來,也是給父母愛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節位于秋冬交替之時,人們開始給身邊人添置衣物,同時,也要給逝去的先人送去過冬棉衣。

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掃焚紙,緬懷祖先,給他們送去溫暖,謂之送寒衣。

寒衣節思念天堂的至親至愛的人(寒衣節願天上親人)3

俗話說:“早清明,晚寒衣。”

意思就是清明祭祖要趁早,寒衣送棉要稍晚,以免先人收不到。

孔子曾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寒衣節一切儀式和規矩是孝道的一種體現,是文化的一種傳承。

孝親是人類的本能,緬懷是後輩的天性。

但最好的孝是活着的時候厚養,讓老人衣食無憂,安度晚年;

而不是留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寒衣節思念天堂的至親至愛的人(寒衣節願天上親人)4

接受死亡,懂得感恩

死亡,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我們恐懼死亡、敬畏死亡、祭奠死亡,然後慢慢在死亡中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

但認識死亡,接受死亡,才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體現。

楊绛在百歲訪談中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确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在楊绛看來,生死等同于回家,百年歸土,歸的是家。

寒衣節思念天堂的至親至愛的人(寒衣節願天上親人)5

無論是寒衣節,還是清明或者中元,

所有與死亡相關的節日,人們不單單是祭祀緬懷,同時也是接受死亡。

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世間沒有永恒,生命不能重來,但人世間綿延不息的愛,會一直永存。

祭奠逝者,寄托哀思懷念之情,更表達了一種美好祝願,希望得到先人的庇佑。

懂得感恩,是對先人最大的尊重;懂得珍惜,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寒衣節思念天堂的至親至愛的人(寒衣節願天上親人)6

認識“鬼節”,懂得敬畏

荀子曾言:“君子以為文,小人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兇。”

很多人都會把“鬼節”過度解讀,當成迷信,從而漸漸忽視并遺忘。

我們常說的“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傳達的是一種敬畏精神。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人活着,需要一點敬畏。

周國平說:“人不可背離土地,不可遮蔽天空,不可忤逆自然之道。”

敬畏因果,敬畏規則,會得到上天的厚待;反之,就會吞下自釀的苦果。

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會得到大自然的饋贈;反之,就會遭到天災的懲罰。

敬畏生命,敬畏死亡,會得到活着的意義;反之,就會陷入痛苦的深淵。

正如《流浪地球》裡有這樣一句話: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沒有敬畏之心,會肆無忌憚,迷失自我;保持敬畏之心,會遵紀守法,約束自己。

世間萬物,皆有因果。

每一個傳統節日背後都有特殊的意義,走進寒衣節,你會發現,

這是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節日。

寒衣節思念天堂的至親至愛的人(寒衣節願天上親人)7

寒衣節思念天堂的至親至愛的人(寒衣節願天上親人)8

電影《尋夢環遊記》裡說,人的一生會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生物學上的死亡:指斷氣的那一刻;

第二次是舉行葬禮的時候,這一刻你的身份将會在這個世界上抹除;

第三次是真正的死亡,被人遺忘你來過這個世界。

但中國人最講究“慎終追遠”,他們認為死亡并不是結束,而是換了另一種方式存在。

有一種牽挂,叫寒衣;有一種相思,叫祭祀;有一種大愛,叫銘記;有一種祝願,叫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是對先人最好的傳承;好好活着,是對身邊人最大的責任;

好好活着,才有美好的人生;好好活着,才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或許這才是寒衣節最美的意義。

十月一,燒寒衣,是今人對先人的懷念,承載着生者對死者的哀思。

願天上親人,安息珍重;願世上人間,平安健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