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慶日報網】
“還有古紅桔嗎?”這個春節,許多市民前往萬州區太龍鎮太陽社區購買古紅桔都撲了個空。果農魏大權樂呵呵地說,“早在節前就賣完啰,零售賣到了5塊多!”
過去,萬州古紅桔賣價很少超過1元錢,每年到了三月份還有果子挂在樹上,甚至最後爛掉。今年,萬州古紅桔為啥早早銷售一空,并且還賣出了好價錢?
果農在采摘古紅桔。 受訪者供圖
2月6日,魏大權告訴重慶日報記者,是重慶三峽職業學院(下稱三峽職院)的20多名教師讓萬州古紅桔走出了困境。
爛在樹上的古紅桔
萬州古紅桔形如燈籠,色如明焰,有4000多年的人工栽培曆史,被譽為“庫區柑橘活化石”“世界紅桔基因庫”,至今沿長江萬州段兩岸39公裡範圍内,仍保留和生長着5000餘株樹齡超過百年的古桔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萬州古紅桔還遠銷俄羅斯、東南亞,一度被稱為“沿江農民的搖錢樹”。
“當年很多人因為紅桔成了‘萬元戶’。”魏大權的父親、77歲的魏淑恒回憶,上世紀80年代,他們家每年都要賣6000多斤紅桔,每斤價格1.5元。老人搖搖頭說,“2000年左右,古紅桔就走下坡路了,價格低,還不好賣。”
三峽工程蓄水後,萬州古紅桔的産地僅存于太龍、鐘鼓樓長江一帶,這也是世界唯一僅存的數萬畝千年古紅桔種群和優異基因庫。萬州古紅桔傳統生産系統也獲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三峽職院對紅桔果品綜合利用開發的産品 受訪者供圖
51歲的何良東從小跟着父輩種植古紅桔。他告訴記者,随着水果品種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餘地增大,再加上勞動力減少帶來的果園疏于管理、病蟲害頻發,以緻紅桔品質下降,鮮果滞銷。
“古紅桔資源需要保護與傳承,但果子價格低又不好賣。”何良東說,沒辦法,大家隻好讓古紅桔挂在樹上爛。2009年,他攜手6家種植大戶,聯合352戶果農成立專業合作社,試圖對4000畝古紅桔進行提質改良,但成效不明顯。
病情指數降低7倍
古紅桔産業的困境,引起了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關注。
“落果率達 20% ,商品果率隻有49.5%。”該學院農林科技學院黨總支書記丁廷發實地考察後,認為當地古紅桔長期不修剪,平均高度達七八米,既不方便采摘,又容易加大田間濕度,加重病蟲害發生,“種植戶收入逐年下降,千年農業種質資源面臨危機。”
2022年, 三峽職院緊密對接地方産業,與太龍鎮等簽訂校地合作協議,組建由20多名教師組成的技術團隊,深入太陽溪社區,從“栽培-防治-加工”三方面着手,開展100畝“古紅桔提質增效增收”示範點建設。
古紅桔栽種培育了4000多年,其生長環境早已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為此,三峽職院技術團隊開出第一道處方——強化修剪,随後開展以柑桔褐斑病為主的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栽培管理措施,同時結合果園實際情況配送有機肥和添置軌道車開展省力化栽培。
身價翻倍的古紅桔成了搶手貨。 受訪者供圖
“綜合施策,病情指數降低了7倍。”學院教師王東透露,經過一年精心管護,現在示範點褐斑病果實發病率由過去的60%降到了5%,産量是标準執行前的103.6%,平均單果重提高了45.6%,糖度提高了2.6%,落果率減少了18.5%,商品率提高了42%,“果大、果靓、果甜,古紅桔鮮果長勢達到預期提質效果。”
今年賣了個好價錢
“這個果子好大”“今年的古紅桔好紅”“今年一定要買來嘗一嘗”......去年,示範點與衆不同的100畝古紅桔引來路人紛紛點贊,不到臘月初十就被購買一空。何良東臉上露出了笑容。
何良東告訴記者,100畝示範古紅桔産量達30萬斤,其中3萬斤優良果每斤銷售價格達到5元,統貨價格也賣到了2.2元。這是古紅桔40多年來賣出的最高價。
除了鮮銷,通過先進生産加工儲存技術進行科學處理後,古紅桔還可以加工成桔瓣罐頭、桔子醬、陳皮、香精油、果膠、幹桔絡、桔罐茶等便于儲存的産品。
“目前以鮮銷為主,深加工産品很少 。”丁廷發稱,農産品深加工團隊前期調研發現,古紅桔的增值潛力沒有得到充分開發,特别是果品深加工環節較為薄弱。必須延伸産品産業鍊,創造更多經濟價值。
為此,三峽職院又組建深加工團隊, 教師付勳主要負責果酒研發,崔俊林主要負責果汁、果脯、果醬、罐頭系列産品研發,張文玲主要負責古紅桔化妝品包括精油、潤唇膏、香皂的研發。
現在,古紅桔酒、古紅桔精油化妝品、柑桔傳統精深加工産品已完成實驗室生産和包裝設計,分别申請專利共計30餘件,正在完成量産流程和廠房設備建設購置。三峽職院還與合作社共同注冊平湖桔頌酒、橘馥化妝品、平湖桔樂桔汁果脯等商标。
三峽職院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廣示範點探索出的經驗,推動萬州古紅桔産業在面上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增收緻富,助力鄉村振興。
本文來自【重慶日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