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評論區發問:賈代化的“化”和賈代儒的“儒”都是單人旁,為何賈代善的“善”沒有遵循這一規律?
答案其實很簡單,賈府二代的命名原則,并非“人”字輩,而是“代”字輩,他們共有的是一個“代”字,而非“人”字。
但是,細究之下,新的問題出現了:賈府一代、三代、四代、五代,都是單名,為何獨有二代用雙名?還有,按照曹雪芹的風格,取名必有深意,那麼“代”字輩的“化”、“善”、“儒”代表着什麼?
在探尋答案之前,我們先來簡單梳理下賈府另四代的輩分關鍵詞所代表的深意。
第一代,“水”字輩,代表源頭,開創賈氏一族。
第三代,“文”字輩,代表文治,棄武從文。
第四代,“玉”字輩,代表富貴,是享樂的一代。
第五代,“草”字輩,代表草根,意味着這一代人享樂不到祖蔭了,需要靠自己。
在這個基礎上再來看第二代“代”字輩,就很清晰了。
“代”是更叠之意,體現了甯榮二公厭惡戰争、向往和平的強烈意願。第七回,長期目睹賈珍賈蓉父子胡作非為的焦大,終于爆發了,說要“往祠堂裡哭太爺去.那裡承望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牲來”。這是站在甯榮二公的角度,對後代子孫恨鐵不成鋼。由焦大,我們得以知道甯榮二公當年是如何經曆九死一生,才有了如今和平富庶的生活。
通常來說,武将最容易懷念戰場,享受在沙場叱咤風雲的感覺,到了和平年代,再無用武之地,就會有失落之感。很顯然,甯榮二公不屬于這一類武将。雖然他們是以武起家,但他們用武是為了和平,戰争是不得已而為之。
因此,他們用“代”來給兒子們排輩,寄寓了他們對戰争的厭惡、對和平的向往。
“代”與和平有何關聯?《說文》中是這樣解釋“代”的:“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後續前,皆曰代。”
“代”有更替、更叠之意,甯榮二公希望兒子們能代替父親,在繼承父輩艱苦奮鬥精神的基礎上,開創一個和平的新時代。
這個任務并不比甯榮二公在戰場上殺敵更輕松。經曆過戰争的摧殘,百廢待興,有如平地起高樓,完全靠白手起家,需要全力以赴才行。
因此,需要用一個完整的字來體現,而不是一個偏旁能夠表達的。
這就是賈氏二代以“代”字為輩的原因。
“代”是目标和期望,“化”、“善”、“儒”則是方法。用一個完整的字來體現輩分,那麼就不能用單名了,在“代”字之外,再用什麼規律來取另一個字呢?這個規律就在“化”、“善”、“儒”三個字裡。
賈代化是甯府的繼承人,同時擔任族長,賈代善是榮府的繼續人,而賈代儒無爵位可繼承,但也被賦予了重任:負責族中子弟的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賈代儒身上的責任,一點都不比代化和代善輕。
前面說了,甯榮二公希望兒子們繼承父輩的精神,開創一個和平年代。這是他們的目标和期望,也可以說是皇帝和朝廷的目标和期望,是整個社會的目标和期望。
但是,光有目标不行,還得有具體的方法。這就相當于一個新建立的國家,首要的大事是确立國策。“化”、“善”、“儒”就是這個國策的三字方針,也是賈氏一族确立的家風和家訓。
“化”是教化。經曆了亂世,人們的思想和言行接近于野蠻,要回歸到正常秩序,必須通過教化,才能從野蠻走向文明。
“善”是善良。教化的最終目的,是做善良的人。那麼,善良的标準是什麼呢?這就取決了第三個字,“儒”。
“儒”,是孔孟儒學。即以儒學為教育标準,實行教化,達到儒家所定義的善良,也就是仁慈。《論語》中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話:“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善人治理國家,就像春風化雨一樣,慢慢地去教化,最多用一百年,也可以去除亂世所帶來的殘暴殺戮之氣,人人變得仁愛慈悲,知書達理。
正因為如此,賈府定下的家風是“詩禮傳家”,而“詩禮”正是儒家文化用于修身、齊家、治國的道德規範。
由此可見,甯榮二公為兒子們取名為“代化”、“代善”、“代儒”,可謂用心良苦,且謀慮深遠,有着愚公移山般的信心和決心。
這也正是焦大痛心疾首的原因:當年甯榮二公的深謀遠慮,以為可以代代相承,“那裡承望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牲來,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哪裡還有一點仁愛慈悲、知書達理的氣息?
至此,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曹雪芹對語言文字的研究已到化境,僅僅用第二代的三個人名,就襯托出一層深意來:“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其自愧自悔之意,盡在其中!
相關閱讀:
《紅樓夢》:蓉芹薔芸蘭,賈氏第五代為何以草命名?
《紅樓夢》 |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紅樓夢》| 師者賈代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