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小淩家5歲的寶寶經常喊屁股疼,晚上也睡得不安穩,翻來覆去,還時不時的拿手撓屁股、撓私部,甚至有時會癢醒。
仔細檢查寶寶的屁股,每一寸皮膚都是好好的,沒有任何皮疹。
聽閨蜜說,小孩子屁股癢,要小心尿路感染,尤其是女寶寶,吓得小淩一大清早揣着寶寶的小便去醫院化驗小便。
結果,尿常規檢查沒有任何異常。
會不會是陰道炎,可是寶寶那麼小,要不要去看婦科?
糾結的小淩茶飯不思、夜夜輾轉難眠。
那天深夜,寶寶又被癢醒,哭着找媽媽,迷迷糊糊的小淩開燈彺寶寶屁股上一瞧,頓時吓得一身冷汗,睡意全無:
原來小淩在寶寶的肛門邊發現幾條細如米線般的小蟲,正在那歡快的扭動着身體。
于是,小淩急急忙忙帶着寶寶趕往醫院,原來寶寶感染了蛲蟲,經過治療,終于擺脫了“屁股疼”的噩夢。
由于生活衛生的改善,相較于我們父母的那個年代,感染蛲蟲的概率已經大大下降,但在學齡前以及學齡期兒童,還是時有發生的。
今天,小果就帶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有關蛲蟲的那些事。
感染蛲蟲後有哪些症狀寶寶感染蛲蟲後,會出現夜驚、噩夢、夜間磨牙、咬指甲、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腸功能紊亂等症狀,嚴重者還可以引起蛲蟲性闌尾炎、蛲蟲性尿道炎等。
但是,但是,這些症狀不是感染蛲蟲的特有症狀,感染蛲蟲後,最典型的症狀是肛周瘙癢。
而且,絕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寶寶或者我們大人感染蛲蟲後,是沒有任何症狀的。
非常直觀的一個辦法就是---看到成蟲。
如果你發現寶寶的肛周、會陰部或者大便裡有成蟲,那麼不用任何檢查,拍上照片,帶給醫生看就能确診了。
成蟲長什麼樣?
蛲蟲的成蟲呢,形如米線般或棉線頭樣,呈乳白色,長約2-13mm不等,至于圖片嗎,為了避免引起大家的不适,大家自行搜索吧。
另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當懷疑寶寶感染蛲蟲時,可以用“透明膠帶法”來幫助診斷。
什麼是“透明膠帶法”?
就是取一段膠帶,按壓在寶寶的肛周的皮膚皺褶上,然後帶着膠帶去醫院。
膠帶上有什麼呢?
為什麼這樣做可以幫助診斷呢?
因為,寶寶感染蛲蟲後,成蟲會爬到肛門外産卵,所以,用膠帶按壓肛周皺褶皮膚,會在膠帶上黏上蛲蟲蟲卵,而化驗室醫生會通過顯微鏡在膠帶上查找蟲卵,如果找到蟲卵就可以确診了。
因為蛲蟲的習性,喜歡在半夜爬蟲體外産卵,所以,為了提高陽性率,可以在半夜爬起來做“透明膠帶法”,或者早晨剛起床、大小便前也可以。
當然開始驅蟲治療了。
如果寶寶确定感染蛲蟲了,我們會給寶寶使用腸蟲清,也就是阿苯達唑,一般每次400mg,一次即一個療程。
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藥物是安樂士,即甲苯達唑,每次100mg,也是一次一療程。
但是,注意哦,腸蟲清适用于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安樂士适用于4歲以上兒童及成人。
另外,因為蛲蟲容易反複,一般在一個療程結束後2周,再次使用第二療程,可以提高治愈率。
而實際上,我們發現很多時候,蛲蟲容易反反複複感染,雖然醫生說吃一次就是一個療程,但是,藥也吃了,蛲蟲就是陰魂不散怎麼辦?
所以,當寶寶感染蛲蟲後,驅蟲的同時還要注意:
【1】是否開始第二療程治療
因為蛲蟲卵在陰冷潮濕的情況下,可以存活2周,所以蛲蟲容易反複,因此,為了徹底治療,建議2周後再次使用一個療程。
【2】是否注意個人衛生
蛲蟲會爬蟲體外産卵,蛲蟲卵除了附着在肛周皮膚上,還會遺落在床褥、被單、衣物上,而這些蛲蟲卵,又可以存活一段時間。
所以,即使你已經驅蟲治療,殺死寶寶體内的蛲蟲,但如果個人衛生不注意,又會把遺留在外的蛲蟲再次帶人體内,引起新一輪的感染。
所以,我們平時就要讓寶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比如勤洗手,不吃手,不咬指甲等等。
另外,發現感染蛲蟲後,要及時寶寶的床單被褥、衣物統統清洗,太陽下暴曬,以徹底殺死蟲卵。
【3】是否一起驅蟲治療
我們知道,感染蛲蟲後,絕大部分是沒有症狀,而且,除了兒童,大人也會被感染。
所以,如果發現寶寶驅蟲後,仍反反複複感染蛲蟲,那麼,就需要考慮是否需要全家一起驅蟲治療。
我是小果,三甲醫院兒科主治醫生,二寶媽媽,從醫十年餘,歡迎關注了解更多育兒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