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提出了一門新的玄學——演值。
前幾天,我看到有網友在讨論【演技為什麼會影響演員美貌】。
我突然起了興緻!
網友們争論的中心思想大概是:
顔值高不高,和演技好不好,沒有直接關系。
但演技好不好,會反向影響觀衆對演員顔值的評判。
這好像有點意思,又好像沒那麼嚴謹。
所以,經過深思熟慮和精心研究之後,我提出了【演值】這個說法。
(↓↓↓流量預警,内含大量動圖)
明明都挺美的,怎麼一演戲就崩?
定義“演值”前,我們先來詳細聊聊這個新詞的産生背景。
前段時間《七月與安生》開播,兩位女主的演技和顔值都遭到了群嘲↓
沒看劇之前,我對“好醜”、“大餅臉”、“呆若母雞”這種嘲形象的話,是不認同的。
因為在我的印象裡,兩位小姐姐雖然不算美到360度無死角,但各有各的好啊。
品一品沈月鬼馬精靈的可愛瞬間↓
再品一品陳都靈A氣十足的禦姐裝扮↓
單看這二位的長相,怎麼着也淪落不到被群嘲“醜”的地步吧?
我帶着大大的疑問點開了劇,卻陷入了更大的疑問以及無盡的沉默之中.......
這次被嘲醜,确實不能怪網友。
可為啥她們平日顔值不低,一演戲就讓觀衆接受無能了呢?
是不是我們對這二位太苛刻了?
帶着同樣的疑問,我又去翻看了一些公認大美女的表現。
大量動圖預警。
不演戲的郭碧婷↓
演戲的郭碧婷↓
不演戲的古力娜紮↓
演戲的古力娜紮↓
不演戲的宋茜↓
演戲的宋茜↓
不演戲的Angelababy↓
演戲的Angelababy↓
什麼?你說隻說女演員不公平?
别急,還有。
不演戲的黃曉明↓
演戲的黃曉明↓
不演戲的楊洋↓
演戲的楊洋↓
不演戲的陳偉霆↓
演戲的陳偉霆↓
不演戲的陳學冬↓
演戲的陳學冬↓
接受了一連串的動圖“暴擊”之後,我再次陷入了思考......
以上各位演員在戲中崩壞的顔值,大多敗在了表情太用力,或者太不用力,總之就是不會用力。
再往深了一步說,是敗在了曲解角色的情感,或者壓根就沒了解角色的情感。
一般評價這種表現,大家都會提一句“演技不行”。
但我總覺得在這用演技這個詞不合适。
因為這個詞太大了,它包含了演員個人的鑽研、導演和攝影師的把控、服化道的配合等等等等。
所以到底該用什麼詞,才能聊明白這事呢?
我靈光一現,“演值”一詞應運而生。
演值,即演員在诠釋角色時表現出的顔值。
演得讓觀衆信服、接受,就是“演值”高。
演得讓觀衆接受無能,拒絕三連,比如以上這些演員在影視劇中的表現,就是“演值”低。
演員的臉扛不扛打,“演值”說了算
誇一個人長得好看,我們總是會誇這個人顔值扛打。
但身為演員,光是長得好看,演得不行,是會被叫“花瓶”或者“繡花枕頭”的。
所以,以後誇演員好看,咱們可以說這個人“演值”高。
“演值”低的例子,上面說過了,下面我們聊聊“演值”高的例子。
有些演員,資深條件過硬,演什麼成什麼,“演值”一向很高。
比如知名謀女郎鞏俐和章子怡。
演貴族,是精緻、講究、萬人之上。
演村姑,是樸素、接地氣、天然無公害。
還有情商高、人緣好的黃渤。
演癡情單身漢、悲苦父親,情緒飽滿,催人淚下。
演落魄地痞,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照樣圈粉無數。
當然也有些演員,作品争議一直很大,“演值”長期偏低。
比如文中開頭提的沈月,一直沒能拿出說服觀衆作品的Angelababy,還有之前接連被嘲表演浮誇、最近作品鮮少的馬可等等。
但不可否認,他們都在做着不同程度的努力。
大家有理由相信,假以時日他們自己開了竅、碰上了好角色,也有“演值”翻身的一天。
因為“演值”忽高忽低,是絕大多數演員的常态。
“演值”受作品影響最大,碰對了角色、碰對了故事,或者碰對了搭檔,“演值”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比如上文提過的宋茜,她在《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的“演值”就很高。
她在劇中飾演一名娛樂記者—關皮皮,家庭和事業都平平無奇,走鄰家女孩 傻白甜人設。
你看她初登場時,發現被人偷了錢包的反應↓
再看她大病一場,連拉帶吐好幾天之後的病态↓
還有她恐高時候,有點害怕但又不敢全部表露出時的小心翼翼↓
是不是每一種反應都幹幹淨淨,恰到好處?
很多看過劇的觀衆都在感慨:“原來宋茜是會演戲的。”
上文提到過的古力娜紮,她有一段在《歸還世界給你》裡的哭戲,“演值”也挺高。
拿掉張牙舞爪式外露的面部表情,這樣的哭戲雖然欠缺層次,但至少沒出錯,也夠美。
從“演值”長期偏低,跨到“演值”忽高忽低這個階段,側面說明了演員在進步。
對大多數人來說,想成為一名好演員,這個階段是必須要經曆的。
因為自身天賦驚人、有伯樂悉心調教的演員畢竟是少數。
前輩演員張家輝就是最好的證明。
剛出道那會,他身材瘦小、相貌不算出衆、非表演科班出身,常常隻能做打戲替身,跑跑龍套。
從無名的“挨打男”,成長到影帝張家輝,他用了20年。
20年後的他,已經有耍狠吃勺子這樣的高光時刻了。
這段表演的“演值”有多高呢?
黑道大哥(梁家輝 飾)打趣着讓小弟(張家輝 飾)吃了面前的勺子。
張家輝一句台詞都沒有,卻靠一氣呵成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完美傳達了一個男人年少輕狂、又不得不對權勢低頭的情緒。
所以你說長得好看對演員來說作用大嗎?
它可能會是塊敲門磚,但絕對稱不上行走江湖的“鐵飯碗”。
“演值”才是。
誰也不想為一張随時會崩壞的臉買單
再次重申,我們聊的不是顔值,是“演值”。
這絲毫沒有诋毀演員長相的意思,反而是号召大家放下偏見,就角色論角色。
有了“演值”這個說法,大家可以跳脫出有關美醜的偏見,來欣賞演員的表演。
你看在《實習醫生格蕾》和《殺死伊芙》中掰彎一大票直女,帥到捧回艾美獎的吳珊卓,“演值”多高。
你看能把《天盛長歌》和《都挺好》裡兩種父親角色,诠釋得各有精彩的倪大紅老師,“演值”多高。
他們可都不是生來就能吃演員這碗飯的人。
李安導演曾經說過:“有的人,你看他/她的臉就會覺得有故事,這是祖師爺賞飯吃。”
但你要是空有一張講故事的臉,卻聽不進批評指導,不琢磨怎麼用好這張臉,一樣接不住這碗飯。
反而要是能忘記所謂的美醜,走進角色、體會角色,從最基礎的做起,才能吃把演員這碗飯吃得實至名歸。
與每一個踏踏實實的演員共勉:顔值不是大問題,“演值”才是硬道理。
相反,對那些拿不出好角色,隻想拿硬照走天下的演員,我隻能送上一句:
你的“演值”,低到辣眼。
# 今日說說:誰的“演值”,低到讓你辣眼?#
作者:靜一靜
視覺:小桃紅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