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前的歐洲,在一個充滿陽光的午後,牛頓布下了這樣一個局。
讓陽光投射到三棱鏡上,穿透棱鏡後,光線散開成了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組成的彩帶,投射到屋中的一個幕布上。就這樣,看似透明的太陽光在三棱鏡的加持下變幻出不可思議的色帶。
這之後,牛頓又将幕布的中間打開一條垂直的裂縫,在幕布的後面布置了第二個三棱鏡和第二塊幕布。
隻見他轉動第一個三棱鏡,将紅橙黃綠青藍紫七條彩帶依次投射到第一個幕布的裂縫上,再經過第二個三棱鏡投射到第二塊幕布上。奇迹誕生了,隻見第二塊幕布上依次呈現的竟然是單一顔色的光。示意圖如下所示:
至此,太陽光被分離成了多種單一顔色呈現在第二塊幕布上,牛爵爺利用三棱鏡參破了天機:光是可以分散的!太陽光仿佛被封印了一般,平凡的的外表下有一顆色彩豐富的内核。這,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光的色散。
色散是如何産生的?
三棱鏡實驗中,太陽光(也就是複合光)從空氣進入玻璃中,再由玻璃進入空氣,發生了兩次折射。要知道,萬物皆有趨利性,折射發生時,光也會自然而然的選擇最短的路徑,在盡量減少能量損耗的情況下前進。從上面牛頓的三棱鏡實驗中,我們知道複合光本質上是由很多不同顔色的單一光組成的,這些光具備不同的波長,不同波長的光的能量大小是有懸殊的。衆口難調,不同波長的光對折射後如何選路産生了分歧,于是,出三棱鏡後就“分道揚镳”了。
所以,光為什麼會分散?原來,造成這種分散的就是光的波長,不同波長的光在介質裡的折射率不同,傳播速度(路徑)也不同,必然會造成光(們)的分散傳播,色散就形成了。
光的色散現象說明光在介質中的傳播的速度與折射率有很大的關系,折射率越大光速越小,見下面的公式:
色散的影響
盡管色散能幫助我們走入一個五顔六色的彩色世界,但在通信領域中,色散就真的沒有那麼美麗了。
光信号在光纖中傳輸的過程中,色散是導緻損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是由于,光的折射率引起了色散,色散導緻了光脈沖産生碼間幹擾,從而在輸出端産生展寬。
什麼是展寬呢?
展寬就是不同波長的光在介質中因為折射率不同導緻傳播速度不同,從而産生的光譜寬度增加。換言之,就是一束光在介質中傳送時,有些光波折射率大,嚴重偏離跑道。
有些光波折射率小,雖然歪歪扭扭,但也能按照既定方向前進。
光波們的不和諧現象導緻了這一束光的寬度比進入介質之前大了,形成了展寬。
有色散的情況下,光信号傳輸的距離越遠,展寬越嚴重,後果就是信号失真,誤碼率性能惡化,嚴重影響信息的傳送質量。
針對色散給通信造成的影響,如何規避呢?3
如何規避色散的影響?
電影獅子王中有句話說的好: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
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研究,人們找到了用補償的辦法去平衡色散的損耗。在多種補償方法中,色散補償光纖技術是一種認可度比較高的色散補償方法。
在普通的單模光纖系統中,光纖的工作波長在1550nm具有較高的正色散。
正色散的特質:随着波長的增大,折射率逐步減小。
按照補償的思路,需要在這些光纖中增加負色散進行色散補償,保證整條光纖線路的總色散近似為零。而色散補償光纖(DCF)是一種主要針對1550nm波長而設計的新型單模光纖,在1550nm處具有較高的負色散(負色散與正色散的特質相反),可以用于在普通的單模光纖系統中進行色散補償,如下圖所示,在1550nm處經過補償的正負色散之和趨近于零。
下圖為色散補償光纖應用在單模光纖上的公式。
實際應用中,傳輸線路采用DCF和單模光纖串聯的方式,補償單模光纖在1550nm光波長的正色散,達到延長中繼距離,減少損耗的目的,從而實現高速度、大容量、長距離的通信。如下圖所示:
DCF作為色散補償,具有以下優點:
補償效果顯著,系統工作穩定。
操作簡便,補償光纖直接接入傳輸系統即可實現補償。
色散補償量按需可控,根據傳輸系統實際需要的補償量進行按需調整
友情提示:光信号在傳輸線路上跑的距離遠了,還會産生其他損耗,例如:線路衰減。為了規避線路衰減,就要考慮使用EDFA(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摻餌光纖放大器了。
好了,有關色散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
轉載内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公衆号
來源:中興文檔
編輯:牧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