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道德經最經典的一句話

道德經最經典的一句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1 10:04:34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随。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今天又到了我們每周一篇《道德經》時間,“王庶文講壇”用兩篇文章講完了《道德經》第一章,現在我們進入第二章,這一章的内容大概會有3篇内容,歡迎關注。

道德經最經典的一句話(道德經的真善美)1

真善美在哪?

《道德經》在第一篇就提出“道”與“名”兩個終極大詞及其含義,所謂的“道”,隻是一個虛幻的名詞,沒有恒常的“道”,也沒有恒常的“名”,都是為了表達方便,暫定為“道”而已。“道”的本質是“變動不居,周流六虛”的,“名”隻是人為的“名相”表達,将“道”稱呼為“道”其實本身就早已着相。

要明白這個“道”,隻能自己去體會,才能了解“無有同出而異名”的奧妙。也正因為如此,《道德經》第二章便以“真善美”的道理,加以闡述。

道德經最經典的一句話(道德經的真善美)2

“真善美”是中外合流的共同信仰,隻是西方更注重其表相,而東方則托老子與佛陀的福,更追求其實相,東方苦苦追尋了數千年的“真善美”實相,我們非常不幸,雖然有佛陀和老子的循循善誘,卻一直也在追求“真善美”的表相。

現在的教育哲學,都會為孩子樹立一個“真善美”的架構,殊不知“變生于定,二由一起”,凡是表相皆有人為痕迹,早就成為刻意的“真善美”了,這到也正印證荀子所說的“僞”是“真善美”的持續一般。

其實存此念,在紅塵中摸爬滾打,混個名堂兒到也無傷大雅,隻是早已遠離大道,回首不及,所以《道德經》才說:“美之為美,斯惡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這個觀點并不止《道德經》一家之言,印度的佛陀也有着相同理論,所謂的“道體真如”,便是說“真如”隻是“道”的名稱代詞,千萬不能認定有一個恒常不變的“真如”存在。這也是佛說的“諸法無常”。

道德經最經典的一句話(道德經的真善美)3

善反而不美

凡夫俗子,特别是後世的儒家弟子,都在推崇一種恒常的道,他們将“禮制”認為是至真、至善、至美,後來更有“存天理,滅人欲”一說,凡事二元對立,這種對立非常便于我們對俗世生活的理解。

但是我們将這種理論進行更進一步的推演,是否會發現,其實善沒有終點?真也沒有終點?美也沒有終點?我們覺得此時的“真善美”,隻是由此時的參照物而定。如果再建立一個典型,這個典型是否會被人利用?成為作惡多端的擋箭牌?比如:“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是否就是最好的例證?各位讀者老爺自行判斷。

大道無名,不如兩兩相忘,不執着于真假、善惡、美醜,達到妙而逍遙的自在。

道德經最經典的一句話(道德經的真善美)4

美之為美,斯惡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有了以上的觀點,我們可以推斷出老子是反對形象主義的,任何事物隻要有一個标榜在那裡,那麼就是錯的,就不美了,就不善了。

比如,我們今天标榜的帥哥美女,這就是在樹立“美”的典型。但是這樣的造型,每一個人都能夠去效仿嗎?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去效仿了?那麼自我何在呢?我都沒有了,何來的“至道”。

道德經最經典的一句話(道德經的真善美)5

當一個三歲的小女生,整天糾結自己頭發什麼時候變長、整天捯饬各種化妝品、整天跟着所謂的美女帥哥扭來扭去的時候,這就是在追求表相“美”,而忽略了自己的“至道”與“童真”。

如果我們進行觀察身邊的事物,如今的“真善美”都是被“名相”了,并不是真的“真善美”,莊子說“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的道理,其實也就是“美之為美,斯惡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的引申。

道德經最經典的一句話(道德經的真善美)6

世俗的追求

從人類的認知上來說,表相的“美與善”是逃脫不了的存在,我們也不能苛責所有人都能夠理解老子的精髓,如果有這樣的念頭,其實我們也就犯了追逐“名相”的錯誤。我們隻是單純的從《道德經》出發,去理解中國千年智慧,這份智慧我們能夠吸收多少,能夠推廣多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否從其中獲得啟發,能否讓我們的生活平靜一些,格局更高一些。

我們翻開曆史,去看一看那些人類追求的那些“名相”,秦始皇的千軍萬馬,隋炀帝的迷樓、李後主的鳳閣龍樓、宋徽宗的書法、慈禧的圓明園和她的花鳥,無不在“名相”上美到了極緻,善到了極緻,真到了極緻。

可是有什麼用呢?風雲變化後,一切都是過眼雲煙,生命如白駒過隙,你标榜了“真善美”,那麼也就是在造惡,他們帶來的無不是風起雲湧,餓殍千裡。

道德經最經典的一句話(道德經的真善美)7

唐朝時候韓琮有一首柳枝詞說:梁苑隋堤事已空,萬條猶舞舊春風。何須思想千年事,誰見楊花入漢宮。而千年前的老子則早已用更加尖銳和深刻的語言表達:“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随。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最經典的一句話(道德經的真善美)8

好了,“《道德經》第三講”的内容就到此結束吧,今天的内容您隻需記住三點:第一、“真善美”一旦被具象化,那麼“真善美”其實就已經不存在了,這是“無有同出”的道理;第二、“道”的本質是“變動不居,周流六虛”的,“名”隻是人為的“名相”表達,将“道”稱呼為“道”其實本身早已着相;第三、莊子說“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其實是“美之為美,斯惡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的引申。

謝謝賞閱,您的關注是對“王庶文講壇”最大的鼓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