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悲傷,也沒有眼淚。或許,生活中不能事事順心、時時如意,或許在希望和實現希望之間,總會有阻滞。隻要擁有愛,隻要沉着不退縮,就會有勇氣、有力量、有安全感。馬上會再見面的。"
故事梗概
這是一個非常溫馨感人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狄姆是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他不能經常見到爸爸焦尼,然而隻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分鐘都是快樂的。
他告訴熱狗店的阿姨、電影院的伯伯、披薩店的鄰居,告訴所有人他身邊站的就是他爸爸。他為爸爸自豪,當電車走遠,他期待着下一次和爸爸見面的時間。
不同于其他離婚、單親家庭、骨肉分離題材的圖書,《我的爸爸叫焦尼》把一個消極的生活事件呈現得那樣細膩、美好和充滿希望,觸動了每個人内心深處柔軟的地方。
人生的意義在圖畫書裡,早就寫好了答案。圖畫書裡的故事作用于個人經曆和個性,會引發關于人生意義的重新思考。在《我的爸爸叫焦尼》裡,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
本書榮獲“三十年中國極具影響力的300本書”童書獎,由林格倫兒童文學大獎作家、國際安徒生大獎提名畫家聯袂創作,是父子親情、成長、離别與團聚的生命勵志傑作。
作者簡介
繪者:愛娃·艾瑞克松
瑞典廣受喜愛的插畫家之一,1949年出生于哈爾姆斯塔德,1973年起緻力圖畫書的創作。
作品在瑞典獲獎無數,曾獲奧古斯都文學獎、瑞典圖書館協會的貝斯寇插畫獎、拉本與肖格倫出版公司的林格倫兒童文學獎,曾被提名國際安徒生大獎。
愛娃多以色鉛筆和水彩做畫,畫風淡雅幽默,人物表情細膩。
譯者:彭懿
彭懿,男,漢族,1958年出生于沈陽。1982年畢業于複旦大學生物系昆蟲專業。1994年畢業于日本東京學藝大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曾任上海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編導,報社編輯,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現為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研究員 。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彭懿現為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家彭懿本人非常喜歡安房直子,曾這樣說:“我寫這些童話,其實是對日本童話作家安房直子的一種追憶。
兜媽書評
之前備考教育學碩士的時候,看過窦桂梅老師《我的爸爸叫焦尼》的公開課,感覺聽好老師講課,真的是“如沐春風”。我一直覺得這個故事更适合小學生看,讓學前的孩子通過繪本的形式了解骨肉别離,真的是太殘酷了。
可是,這本書裡感覺不到任何的怨恨的負面情緒,通篇都是父子相見的快樂祥和的氣氛。有人說,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但是繪本的圖文結合,真的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們感受到那種濃的化也化不開骨肉親情。
五星級推薦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