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五畜是指蒙古人在蒙古高原上主要經營的蒙古馬、蒙古牛、蒙古雙峰駝、蒙古山羊和蒙古綿羊。蒙古族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五畜”,草原和牲畜是蒙古人生命的源泉。
草原五畜:
1、蒙古馬
蒙古馬原産蒙古高原,處于半野生生存狀态,它們既沒有舒适的馬廄,也沒有精美的飼料,在狐狼出沒的草原上風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蟲,冬季能耐得住-40℃的嚴寒。
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然而,蒙古馬在風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沒有失去雄悍的馬性,它們頭大頸短,體魄強健,胸寬鬃長,皮厚毛粗,能抵禦西伯利亞暴雪;能揚蹄踢碎狐狼的腦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曆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蒙古馬被農業部确定為138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之一。
2、蒙古牛
蒙古牛,中國黃牛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品種。耐粗、耐寒、抗病力強,能适應惡劣環境條件。原産蒙古高原地區,現廣泛分布于内蒙古、東北、華北北部和西北各地。蒙古和俄羅斯,以及亞洲中部的一些國家也有飼養。蒙古牛是牧區乳、肉的主要來源,以産于錫林郭勒盟烏珠穆沁的類群最為著名。 中國的三河牛和草原紅牛都是以蒙古母牛為基礎群而育成的。
3、蒙古雙峰駝
野生雙峰駝,又稱蒙古野駱駝,适應力極強,其身體特征非常适應于幹燥炎熱的沙漠氣候,主要以草、樹葉和谷物為食,一次最多可以喝下120升的水,在特殊環境下它們可以喝鹽水和吃冰雪來維持生命。2002年10月數據顯示,在中國西北和蒙古大約還有950頭野生雙峰駝。野生雙峰駝的壽命估計可達50歲以上。
全世界大約有一百四十萬頭雙峰駱駝,但幾乎全部是馴養品種。2002年10月數據顯示,在中國西北和蒙古大約還有950頭野生雙峰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将該物種列為極度瀕危。目前中國境内的野生雙峰駝僅存約500峰,全世界僅存800餘峰,而這種大型稀有野生動物數量還在繼續下降,已經處于絕迹的邊緣。
4、蒙古山羊
内蒙古白絨山羊是由蒙古山羊經過長期選育而形成的絨肉兼用型地方良種,産于内蒙古西部地區,分為巴彥淖爾市的二狼山型、鄂爾多斯市的阿爾巴斯型和阿拉善左旗的阿拉善型三個類群。 絨山羊被毛為全白色,由上層的粗毛和下層的絨毛組成。 内蒙古絨山羊公母羊均有角、前額毛和髯,兩角向後、上、外方向伸展,呈倒“八”字形,公羊角粗大,呈扁螺旋狀,母羊角細小。 尾巴短而小,向上翹立。
内蒙古白絨山羊是絨肉兼用型品種,其主要特點是羊絨細、纖維長、光澤好、強度大、白度高、絨毛手感柔軟;綜合品質優良,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
5、蒙古綿羊
蒙古綿羊,中國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粗毛綿羊品種,蒙古綿羊是我國三大粗毛羊品種之一,它具有生活力強、适于遊牧、耐寒、耐旱等特點,并有較好的産肉、脂性能。是我國寶貴的畜禽遺傳資源之一。
蒙古綿羊原産蒙古高原。現分布内蒙古、東北、華北和西北等地。體質結實,适應性強,能耐極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由于分布地區不同,外形和性能差異較大,一般公羊有螺旋形角,母羊多無角。耳大下垂,鼻梁隆起,體格中等,短脂尾。被毛農區的多為全白色,毛質較好;牧區的全白色很少,頭、頸和四肢毛為黑色或褐色。成年公羊體重35~50千克,母羊30~40千克。秋季或入冬發情配種,年産1胎,産羔率105~110%。每年春、秋季剪毛兩次,平均剪毛量1~1.5千克。毛呈辮狀結構,長6~12厘米不等,淨毛率50%以上。屠宰率45~5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