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上最傻的鳥是鳥卻不會飛

世界上最傻的鳥是鳥卻不會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9 06:05:39

"一鳴驚人"是一個我們非常熟悉也是經常使用的漢語成語,原出自《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意思是比喻一個人平時并沒有突出的表現,卻一下子做出驚人的事情或成績。這個成語同樣與楚莊王有關。

世界上最傻的鳥是鳥卻不會飛(一鳴驚人那隻三年不飛不鳴的鳥到底說的是誰)1

《韓非子·喻老》裡記載,楚穆王去世以後,由他的兒子莊王熊旅繼位做了國君,可是在即位後的三年之中,他沒有向國内發布過任何政令,也不治理朝政,整日裡尋歡作樂。大臣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可是又不敢上殿進谏,因為莊子曾經下過一道诏令,有敢于進谏的格殺勿論!

雖然如此,還是有不怕死的谏臣。這不右司馬伍舉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抱着一死的決心上殿來到莊王的王座旁邊。

這個伍舉就是後來在楚平王時逃亡到吳國的伍子胥的爺爺。

伍舉進宮,看見這時莊王左手裡抱着鄭姬,右手裡懷抱着越女,正坐在那裡賞歌觀舞。行禮完畢,伍舉對莊王說:"臣下想給大王講一個謎語來為您助興。"楚莊王臉色有點不高興,朝他看了一眼,沒說同意,也沒有拒絕。

世界上最傻的鳥是鳥卻不會飛(一鳴驚人那隻三年不飛不鳴的鳥到底說的是誰)2

伍舉接着說道:"有一隻鳥落在南方的阜山上,在山上呆了三年沒見它展翅飛翔過,這三年不但不飛,也不鳴叫,沉默無聲,大王您說這是什麼鳥呢?"楚莊王心想,好你個伍舉,你這不是在說本王嗎?可也沒有生氣。

楚莊王慢悠悠地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并豐滿它的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衆的态度。雖然還沒有飛,一旦飛起必将沖天;雖然它不鳴叫,一旦鳴叫必會驚人。你放心吧,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半年之後,楚莊王就開始親自聽取并處理朝政,廢除了十幾項不合理的政令,同時發布并實施了九項利國利民的政令,誅殺五個民怨極大的奸臣,有六個已經隐居起來的賢士被請出來委以重任。這樣一來,國力大振,得到晉國大臣和百姓的擁護,在很短的時間内,楚國就成為了諸侯國中的強國。

世界上最傻的鳥是鳥卻不會飛(一鳴驚人那隻三年不飛不鳴的鳥到底說的是誰)3

這個故事,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家》中有同樣的記載。但令人費解的是,司馬遷在《史記·滑稽列傳》中,不知什麼原因把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換成了齊威王,而故事的大緻情節基本相同。我們接着再去看看。

這個齊威王版本的故事裡說,齊國有一個入贅的女婿,名叫淳于髡(kūn),身高不足七尺,為人滑稽,能言善辯,經常受齊王委派出使别的諸侯國,從來沒有受到過屈辱。齊威王這個人喜歡說話像打啞謎一樣讓人揣度,還喜歡徹夜飲酒行樂,并陶醉于其中,對政事國事不管不問,把朝政都委托給卿大夫。文武百官大多數上行下效,都跟着放縱淫逸,時間久了,國家混亂,其他諸侯國虎視眈眈,都來侵犯。緻使齊國形勢十分危機,齊國滅亡也是在旦夕之間。

而齊王左右的親近大臣都不敢進谏。淳于髡心想,你們不敢說,那還是我來吧。齊王不是喜歡說隐語打啞謎嗎?我今天就給你用隐語來說。

淳于髡裝模作樣,陪着小心地對齊王說:"臣下三年前看到一隻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裡,可不知為什麼,這三年它不飛也不叫,大王知道這隻鳥是怎麼回事嗎?"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沖雲霄;不鳴則已,一鳴叫就會使人震驚。"

這齊威王雷厲風行,說到做到,并不像楚莊王那樣又過了半年才行動。齊威王立即行動起來,诏令齊國七十二個縣的縣令都來入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又發兵抵禦前來侵犯的敵人,那些侵犯齊國的諸侯國非常害怕驚恐,都把侵占齊國的土地一寸不少的歸還過去。齊國因此聲威大震,其威名竟然持續了三十六年。

世界上最傻的鳥是鳥卻不會飛(一鳴驚人那隻三年不飛不鳴的鳥到底說的是誰)4

齊威王

這樣看來,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家》裡所記載的"一鳴驚人"的故事,無疑是以《韓非子·喻老》裡的記載作為藍本而寫入的,可同樣在《史記》裡,為什麼又出現了一個不同的版本呢?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楚國第九代君主,而齊威王則是戰國時期田齊的第五位君王,二人雖然年代相去甚遠,可是司馬遷也不至于把他們弄混了吧?再說司馬遷肯定是不會犯下這種很明顯的錯誤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一鳴驚人"确實是發生在楚莊王身上的事情,而戰國時的齊威王則有可能也有過同樣的經曆,被問過同樣的問題,在回答的時候就順口把楚莊王話說了出來。

故事說完了,卻有些意猶未盡,即興賦詩一首,留作高賢評判。詩曰:

一鳴驚人多霸氣

萬世流傳有威名

古今多少英雄事

功過是非任由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