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的交響音樂創作構思嚴謹而深刻,他的協奏曲創作也是這樣。他的協奏曲共有四首——兩首鋼琴協奏曲、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和一首小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協奏曲。他的協奏曲都很交響化,它兼備浪漫主義詩篇和古典交響曲的特征;獨奏聲部同樂隊的發展緊密地相互作用,獨奏聲部常常作為樂隊聲部的助奏,但技術難度相當高。他的小提琴協奏曲在他的四首協奏曲中最為著名,這首作品:完成了十九世紀德國作曲家貝多芬、門德爾松所開創的小提琴協奏曲創作的發展道路,在同一類型的作品中它占有理所應得的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在1878年夏、秋間寫成,題獻給小提琴家約阿希姆,1879年元旦在萊比錫格萬豪斯初演時,作者親自指揮,約阿希姆擔任小提琴獨奏。這首小提琴協奏曲與貝多芬1809年寫成的小提琴協奏曲雖然相隔七十年之久,但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依然以其非凡的力量再一次确證了貝多芬這位偉大的維也納大師的藝術影響之深遠。
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同他的其它協奏曲一樣,時常被稱為,“帶有獨奏聲部的交響曲”,因為在他的協奏曲中确實全力顯示出他寫作交響曲的才能和技藝。當然,在協奏曲中,發展音樂内容的交響原則不但在于樂隊中輪番陳述的主題對置,而且還在于獨奏樂器聲部與樂隊之間的對置。在各種不同的音樂形象的對置中揭示音樂作品的戲劇構思的力度,乃是确定音樂作品的交響性的基本原則;正因為這樣,協奏曲有可能比交響曲更具有交響性,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也是這樣。
這部協奏曲的三個樂章各有其特點。第一樂章開始時,它的第一主題便由中提琴、大提琴和大管齊奏奏出,這個建立在D大和弦上的樂句,是一種寬廣的叙述,像這樣的開頭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是很典型的,例如他的《第二交響曲》開頭一段,同這一主題的旋律結構就很相象。
這一樂章的形象是多種多樣的。樂章的第一主題先是田園風味的,但它随即被雙簧管哀愁的曲調所代替,接着,這個溫雅的主題經過短暫但有力的一番發展,在弦樂器組上又出現了一個對比性的插句,這是一個堅定有力的呼喚,它的情緒激烈,步調勇武,它為獨奏小提琴的進入預先做好了準備:
樂章的内容盡管比較複雜,但由子它采用嚴格的古典奏鳴曲形式結構,包括按照兩個呈示部的古老寫法,因此又是比較清晰易懂的。獨奏小提琴出現,即第二個呈示部開始時,先有一段類似華彩樂段的演奏,這時,第一主題的片斷雖然隻是輕聲地藏在樂隊之中,但仍然感覺得到它的存在,而且非常富有效果。接着,這一主題在獨奏小提琴高音區呈現,還有接踵而來的一些裝飾性獨奏,都是十分吸引人的。不多久,第二主題便由獨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交替奏出,這是一支美麗的旋律,富于歌唱性,它兼具抒情性和戲劇性的特點,特别是當獨奏小提琴以上行的方式複奏這一主題時,效果更為動人:
發展部開始時,又出現前面那勇武的插句,之後,聽者好像被引進一座旋律交錯發展的迷宮——這一段繁複變化的音樂需要相當的技巧才能演奏得好。最後,再現部的音樂幾乎是順序再現呈示部中的所有素材,隻是在調性、和聲與配器等方面有所變化。再現部中的華彩樂段,原先是約阿希姆寫的,但後來一些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如克萊斯勒和海菲茲等,都重新另行譜寫過。總的說來,這一樂章以其感情之深邃和音樂素材之豐富多采著稱。
第二樂章的音樂貫串着深摯而靜觀的情緒,是勃拉姆斯著名的抒情篇頁之一。樂章用三部曲式寫成,其基本主題在開始時由雙簧管奏出,法國号則以其溫暖的音響為之提供音響背景:
這個主題開始時在木管樂器組和法國号中進行,由于弦樂器組不參加演奏,它那素樸的牧歌風味顯得更加突出,留下了非常迷人的印象。随後當獨奏小提琴以不完整和變奏的,方式複奏這一主題時,效果更為柔和美麗。這裡,音樂并非以力感人,而是在于它那自然而直接的真情吐露,在這一方面,作者許多美麗可親的歌曲确實也難于與之相比。樂章的中段轉入#f小調,小提琴偏離了原來的情緒,顯得不大安定,時而昂揚,時而頹喪;這裡并存着兩種不同的音型,時而溫雅,時而确斷,時而感情強烈,時而鎮定自若:
最後一段音樂仍然從雙黃管獨奏的那一支旋律開始,它在較為短暫的陳述後,便逐漸消失在北國的靜谧之中。
最後樂章以光輝奪目的進行同前兩個樂章形成鮮明的對比。樂章從一下子就闖進來的基本主題開始,這無疑是在民間生活舞蹈音樂的基礎上寫成的,它在第二樂章沉思冥想般的結束後突然出現,更顯得充滿活力和光輝:
樂章用不規則的回旋奏鳴曲形式寫成,因此這個快速度的雙音主題多次反複呈現。關于這個主題,有人斷言它具有匈牙利的吉蔔賽風格,這可能是因為它那熾熱的節奏、大膽的和聲、活躍的情緒,正好反映出匈牙利那些吉蔔賽流浪樂師演奏的音樂特點所緻。樂章的另外兩個主題穿插在基本主題的反複之間,因此這一樂章的曲式結構大體上可以畫成這樣的圖式:A B A C B A 尾聲。
尾聲(Poco piu presto)從大提琴暗示基本主題的三連音開始,緊接着基本主題在獨奏小提琴上變化重現,速度轉快,新的力量在增漲着,音樂越來越光輝、明亮。其間,樂章的第一個副主題(B)曾在管樂器中出現,但是最後獨奏小提琴還是超越于全樂隊的力量之上,全曲以富于匈牙利特色的三個有力的和弦作為結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