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啖鹽說蜜
——談古今風味,說天地美食
如今正是桃子成熟的季節,水蜜桃、脆桃、甜桃、苦桃,軟的硬的,本地的外調的,無論什麼品種,泉州人總覺得自己山上種的,再怎麼醜、怎麼苦、怎麼硬、怎麼澀,都是一絕。
我從來不覺得本泉州的桃子好吃,記得小時候有一次父親出差,帶回了水蜜桃,個大粉撲,咬在嘴裡,一口爆汁,汁水順着嘴角往下淌,那個甜,驚豔得我一生難忘。
而泉州的桃子,又小又醜,青紅相間,澀得毫無粉嫩之感,咬一口,可以直接崩牙。
為了能吃到與水蜜桃相匹配的美味,純樸的泉州人簡直是拼了。
每當桃子上市,桃子阿姨們都會準備一個大木桶,把桃子洗幹淨,放入大木桶中,少許鹽、少許糖、少許梅子粉,然後搖,拼命地搖,把桃子搖出又脆又甜的味道。
所以,泉州的桃子就叫做“搖桃”。
二、臭桃爛李,無食現死“臭桃爛李、無食現死”,這是泉州俗語。
意思是:臭的桃子、爛的李子,最好吃,如果沒吃到,那會難受得要命。
可憐的老泉州人,當年哪裡有什麼水蜜桃,苦桃子得等到熟得快臭掉的時候,軟軟的方覺好吃。
如今的人是不是感覺不可思議?
因為你現在吃的桃子,都是改良後的品種,甜膩得讓人懷疑人生。
但搖桃還是本泉州特色哈,當然咯,桃子阿姨們也已經對口味進行了改良,你可能吃不到小時候的味道,但好吃毋容置疑。
三、桃三李四,桃肥李瘦“桃三李四”,說的是一個古人認為的常識,桃樹得種三年才能結果,李子則得四年。
如今的農科已然很發達,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不知道這常識還有用嗎?
“桃肥李瘦”,是我媽徐先生的口頭禅,她老人家認為,桃子是好東西,吃了會長肉,而李子濕熱得很,吃多了讓人不愛吃飯,就會瘦弱。
徐先生還說:吃桃肥,吃李瘦,吃楊梅睡壽闆。
楊梅更不受待見,更是濕熱,吃多了會“睡壽闆”的,也就是死翹翹。
徐先生的說法不是無來由,桃子是好東西,自古已然。
四、仙桃、壽桃王母娘娘要開蟠桃宴,宴請各路神仙,而孫悟空卻偷吃了仙桃,攪了王母娘娘的局。
那七仙女鎮守的蟠桃園,一直是所有國人心目中最美好的象征。
桃子在天上,貴為“仙桃”。
而人間,則是象征長壽的“壽桃”。
漢朝東方朔的《神異經》寫道——
“東北有樹焉,高五十丈,其葉長八尺、廣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小狹核,食之令人知壽。”
從此以後,吃桃子能長壽的說法便流傳了下來,而桃子也變成了祝壽時最具美好寓意的水果。
五、蟠桃飯桃子的地位,可以說,天上人間、從古至今,撼動不了。
中醫學證明,桃子對肺病患者特别友好,有“肺之果”的稱号。
但無論怎麼誇,桃子都是熱性的水果,并不适合所有人吃,有的人吃多了,會生内熱,發丹石毒,長癰瘡。
這還讓人吃不吃桃?
當然咯,凡是适量而止,貪多必失!
有個做法,有個步驟,卻能将桃子的熱性給綜合掉,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做的“蟠桃飯”。
蟠桃飯的食譜來自南宋的《山家清供》,其實就是山桃焖飯。
這食譜很有意思,桃子在焖飯之前要先用泔水煮爛,這步驟看似多此一舉,卻暗含道理。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一·稻》特别說明:米泔,甘,涼,無毒。
也就是說,用泔水(淘米水)煮桃子,以涼克熱,從而中和了桃子的熱性。
更神奇的是,桃子經過淘米水一煮,竟然激發了本身所有的香甜,焖入米飯,會讓米飯更加軟綿,非常美妙。
這個夏天,你不妨也來這麼一道桃子焖飯。
而且,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蟠桃飯”。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喜歡就點個贊呗,我們下期再見!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
原創文章,多多支持!
喜歡就請點贊、轉發、收藏和評論。
(部分圖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删,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