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揭秘故宮取暖

揭秘故宮取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1 01:10:02

“六九”到來,北京冬日的氣溫仍在波動,依照往年,預計供暖将持續至三月。數九寒天之際,明清兩代時的故宮又是如何取暖的?關于故宮古建築如何取暖,流傳着一種“火牆”的說法,實際上除了“火牆”,紫禁城内還采用火地、暖閣和火炕等方式以保證冬日裡的宜人溫度。下文經出版社授權,摘編自《故宮建築細探》,文中插圖均由出版社提供。

揭秘故宮取暖(故宮在冬天是如何取暖的)1

《故宮建築細探》,周乾 著,世紀文景|活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版。

故宮位于我國北方地區,冬天溫度較低,而明清兩代又處于中國曆史上第四個寒冷期,即“明清小冰期”,一年中約150天屬于冬天,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 攝氏度。即使在極其寒冷的時期,故宮的古建築也是很溫暖的,因為其有地暖、暖閣、火炕等一系列取暖設施。

故宮也有“地暖”

與現代人冬季采用的水地暖(在地闆下埋設水管,以熱水為熱媒,在水管内循環流動,加熱地闆)或電地暖(在地闆下埋設電纜或電熱膜,使之加熱地闆)方式不同,明清時紫禁城采取的地暖為燒火供暖,俗稱“火地”或“暖地”。

火地是故宮古建築的一種地下供熱系統,由位于窗戶外面的地下操作口、窗戶裡面的地下爐腔、室内地面磚下面的火道組成。其基本原理為:宮廷服務人員身處操作口内,将柴火或木炭置入爐腔内燃燒,炭火産生的熱源沿着火道路徑擴散, 并由地下的出煙口排出,其間加熱地面磚,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熱和熱量向上輻射的規律由下至上進行傳導,從而保持室内的溫暖。

揭秘故宮取暖(故宮在冬天是如何取暖的)2

火地操作口。操作口位于窗戶外面的地面以下,尺寸一般為0.8 米×0.8 米×1米(長×寬×高)。操作口在不使用時會被厚木闆蓋上,以防止小動物鑽入,并有利于宮中人員在室外行走。

揭秘故宮取暖(故宮在冬天是如何取暖的)3

揭秘故宮取暖(故宮在冬天是如何取暖的)4

故宮火地剖面示意圖。

編号1的位置為燒炭人員的操作口。在明代,紫禁城負責燒炭的人員由惜薪司安排,惜薪司于康熙十六年(1661)改為營造司。燒炭人員進入操作口,可往室内的地下爐腔填炭火。操作口在室外,燒炭人員站在操作口可隔着窗戶看見室内,與室内人員交流,以便及時增減炭火,保證室内溫度的适宜。操作口還可以避免爐腔火源産生的煙霧在室内蔓延而導緻的安全隐患。

編号2的位置為火源所在地,即爐腔。爐腔與操作口之間的位置為送炭口,以鐵篦子及爐門進行封護。鐵篦子用生鐵鑄造而成,其邊框截面尺寸較大,兩端固定在牆上,上部支撐檻窗下面的牆體。鐵篦子防止人從地下鑽入室内,爐門則用來防止熱源往外擴散。爐腔的上方為鐵架子,亦為鑄鐵制造,主要是為了增加支撐強度, 以承擔上部地磚傳來的重量,并用于承受燒炭産生的高溫。

燒炭後,熱量沿着編号3→4的方向往室内地下擴散,該方向被稱為主煙道;熱量還會向4→5的方向,以及與4→5平行的方向擴散,4→5方向被稱為支煙道。主、支煙道的分布方式猶如蜈蚣,因此被俗稱為“蜈蚣道”。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熱量是由下往上走的,因而火源位置位于室内最低點,主煙道從火源位置向室内延伸時,其高度逐漸增大,剖面呈斜坡上升狀。這樣一來,熱量就可以較為迅速地向遠處擴散。

地下熱量經過主、支煙道擴散到室内地下的各個位置,然後通過出煙口(編号6、編号7)排向室外。由于火源産生的絕大部分熱量已在室内地下擴散,因而從出煙口排出的熱量已經非常少了。

故宮火地燒炭實際不會産生多少煙霧。這是因為,故宮取暖使用的木炭,是一種用通州、大興、易州一帶山中硬木燒成的紅籮炭。這種木炭“氣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 質量非常好,燃燒時幾乎不冒煙。木炭燃盡産生的炭灰被收集起來,用作馬桶、便盆中的襯墊物。

揭秘故宮取暖(故宮在冬天是如何取暖的)5

火地出煙口。為避免小動物從出煙口鑽入室内地下,出煙口往往會砌上銅錢紋樣的镂空磚雕,既實用又美觀。

暖閣與火炕

所謂暖閣,即在有火地的建築内(尤其是内廷帝後寝宮),用木隔斷将這部分區域與宮殿建築的其他區域隔開,使之成為一個較為封閉的小空間,能夠保持恒定的溫暖狀态。坤甯宮在明代為皇後寝宮,其最東邊兩間房在清代被當作皇帝大婚的洞房,改造方式與暖閣做法一緻,因而被稱為“東暖閣”。

故宮内的火炕則是利用火地的熱源,在建築内(尤其是靠近窗戶位置的區域)設置木制的長方體台座(可在不用時拆卸),便于帝後在冬天的日常起居活動。火炕在滿族一直很盛行, 它既是寝息的設施,又是取暖的設施。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清軍入關後,滿族皇室将火炕大規模的運用到了故宮的内廷建築中。

揭秘故宮取暖(故宮在冬天是如何取暖的)6

坤甯宮東暖閣内景。

揭秘故宮取暖(故宮在冬天是如何取暖的)7

養心殿東暖閣内的炕。

關于“火牆”的傳言

關于故宮古建築如何取暖,流傳着一種“火牆”的說法。傳言認為,皇宮内的牆壁都是空心的“夾牆”,俗稱“火牆”,牆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設于宮殿外的廊檐下,炭口裡燒上木炭,熱力就可順着夾牆溫暖整個大殿;皇帝辦公的三大殿(一般指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養心殿以及部分寝宮的牆均是空心的,殿内地磚下面砌有縱橫相通的火道,直通向殿外的地爐子。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從工程實踐來看,目前尚未發現故宮的牆體存在“火牆”。

“火牆”的說法應該是故宮“防火牆” 的誤傳,大衆把“防火牆”理解成了“火牆”,與故宮内的“火地”混為一體。事實上,故宮的前朝三大殿既沒有“火牆”,也沒有“火地”,皇帝冬天在三大殿舉行重要活動時,主要用炭火盆取暖。

當然,故宮古建築的牆體也屬于重要禦寒構造之一,牆體很厚,如太和殿牆體厚度達1.45 米,可起到良好的保溫隔熱效果。部分内廷建築牆體的室内一面還增設了木制牆闆,牆體與木牆闆之間的架空層可進一步阻止外來低溫的入侵,有利于建築内部保暖。

揭秘故宮取暖(故宮在冬天是如何取暖的)8

故宮某古建築牆體斷面照片。牆體為實心砌築,并不存在“夾牆”。

原文作者/周乾

摘編/張婷

編輯/申璐

導語校對/趙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