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内9大碳交易平台啟動碳普惠共同機制引發了市場熱議,在今年的第53個世界地球日,北京綠色交易所聯合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重慶聯合産權交易所等國内9大碳交易平台,啟動碳普惠機制,并且發布了碳普惠宣言。
碳普惠的共同機制是什麼呢?我們做一個深度的碳市場機制科普:
碳市場的四個機制
我們可以把碳交易市場分成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彙市場,碳稅機制,碳普惠機制四個部分,其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碳交易市場的主體,而其他三個部分是對主體碳交易市場的補充和完善。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主要針對的是參與控排的企業,這些控排企業往往是屬于高耗能高碳排放的8大行業類型,比如鋼鐵,水泥,煤化工,石化行業等。
去年我們才在上海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第一批參與碳配額履約周期的是發電行業,納入了2000多家發電企業,而第二個履約周期将逐步納入8大高耗能行業的企業,市場将逐步擴容到1萬家以上的控排企業。
碳彙市場和平台的參與者主要是碳減排的第三方服務商和機構,非碳減排的企業可以投資森林碳彙,竹林碳彙,草原碳彙,光伏風電CCER等,獲得減排量的認證,然後拿到碳交易市場去出售給超排放的企業,獲取碳資産回報,同時實現碳中和目标。
控排的企業也可以成立獨立的碳資産公司,投資綠色碳彙資産,來抵消企業的碳排放量,從而完成履約,還可以增加企業的綠色碳資産收入。
碳稅機制則是針對各行各業的企業生産産生的碳排放的一個新稅種,歐美發達經濟體的碳市場很早就有碳稅了,主要針對一些生産高碳産品的企業。
目前來看大型企業和8大高耗能行業主要是通過碳配額交易市場來控制碳排放,而對于沒有參與控排市場的中小企業,為了降低碳排放量,也需要征收對應的碳稅,這樣就可以覆蓋更多的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标。
碳普惠共同機制則是針對家庭和個人的微型碳市場,簡單來說就是面向大衆和家庭低碳生活和消費的自願減排機制,讓每個家庭和個人的碳減排行為量化,參與到碳市場中來,為碳中和貢獻一份力量,把低碳生活和消費理念帶給每一個人。
在這個碳普惠機制下,每個人,每個家庭點滴行動帶來的碳彙和減排量,可以通過科學核算和認證,變成個人的綠色碳資産,參與到碳交易市場中,把低碳環保行為變成個人的一種權益和回報。
碳普惠共同機制需要個人碳金融賬戶碳普惠共同機制把原本不同地區碳交易所的個人和家庭碳數據統一起來,形成一個國内閉環的碳普惠機制。
碳普惠機制的建設關鍵的一環是個人碳金融賬戶,在多地推動碳普惠的同時,部分商業銀行比如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也推出了個人碳賬戶,并以碳賬戶為基礎,推出了各類綠色金融産品。比如綠色信貸,綠色信用卡,綠色存款等
碳普惠機制的成型需要智能科技,智能數據,金融機制的多維度融合,才能真正做到把個人,家庭,小微企業的碳賬戶變成有價值的資産,最終達到碳減排目标,讓每個人參與到碳中和市場。
碳普惠共同機制打造個人,家庭,小微企業的碳賬戶,也是為了完成碳減排領域的統一大市場建設,實現跨區域的碳普惠機制和市場,融入到主流碳排放權交易平台。
這意味着未來,我們衣食住行,生活和工作産生的碳排放和減排量,都可以被量化計算,最終變成個人的一個綠色碳資産。
個人的綠色碳資産将成為一個新的信用符号,體現個人對于環境的保護和友好程度,為自己帶來更多的綠色融資,或者帶來綠色碳資産的收益。
全球碳中和趨勢下,個人碳普惠機制未來可期全球碳中和趨勢下,個人和家庭生活和消費環節,其實就是終端市場的碳中和,隻有實現供給側,供應鍊側,終端消費應用側的全面碳中和,我們才能形成一個閉環的碳減排體系。
個人和家庭帶來的碳減排量數據,雖然是很小的數據,但是積少成多,我們14億人口,如果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碳普惠賬戶,那麼就可以形成一個規模極大的碳減排量,助力我們碳中和目标的實現。
發電和供熱行業也好,産品生産企業也好,最後都是為了滿足個人和家庭的需求,我們談碳減排,碳中和,就必然要把個人的碳普惠量化在内,因為碳排放其實就是人類活動和人類發展帶來的負産品。
目前碳配額和碳彙市場都已經初具規模,但碳普惠和碳稅機制還沒有成型,與歐美碳市場的發展還存在一定差距,未來要争奪碳定價權,還需要完善碳市場機制,開發更多的碳金融支持工具,為雙碳目标服務。
你覺得碳普惠共同機制有什麼用?歡迎訂閱我的碳專欄,分享你的觀點,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