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21:37:31

近年來,随着對疾病、遺傳學、藥物發現和作用機制的深入了解,識别預後和預測因素在醫學研究和個體化治療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包括患者特征(如年齡、種族、性别或吸煙狀态),疾病特征如(疾病分期或淋巴結狀态),以及分子标志物(如HER2擴增、Kras突變)等。

然而,根據文獻中報告的内容,區分某個“因子”(factor)是預後性還是預測性仍然困難重重。今天,跟大家翻譯分享一篇2013年發表在J Thorac Oncol的經典文獻《What a Clinician Ought to Know: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Factors》,為臨床醫生提供區分預後和/或預測因素的簡明指南。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預測因素VS預後因素)1

本文讨論的預後和預測因素概念集中于RCT。然而,這些概念可類似地應用于觀察性研究和其他研究。

衆所周知,開展一項随機臨床試驗(RCT)需要收集大量的患者基線數據。任何基線因素都可能具有預後性和/或預測性,例如年齡、性别、人種和疾病分期。在RCT中,僅基線特征會被研究者評估是否具有預後性和/或預測性。随時間推移發生變化的基線值,例如體能狀态和前列腺抗原水平,在本文的範圍之内;但是,基線後時間依賴性變化及其對結局的影響,則不在本文的範圍之内。

一、臨床醫生為什麼需要了解預後和預測因素?

預後和預測因素可以幫助臨床醫生在何時開始、停止或改變治療(預後因素),或為合适的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案(預測因素)時做出明智決策。兩者臨床應用價值的總結見表1。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預測因素VS預後因素)2

二、預後和預測因素是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

在最簡單的情況下,預後因素是在開始任何治療前評估的變量。無論給予何種治療,基于該因素的值(水平),臨床醫生可以預期患者可能有更好或更差的臨床結局(生存或緩解)。

例如,無論給予何種治療,基線體能狀态良好的患者預後優于體能狀态較差的患者。在這種情況下,預後因素水平(良好體力狀态)與患者結局(生存期)之間的關系并不取決于給予的具體治療。

而當治療效應(如緩解率[RR])與因素水平(男性/女性)的關系,因給予的治療不同而變化時,則該因素具有預測性。即,患者的因素水平(女性)與患者結局(RR)之間的關系取決于給予的具體治療。

某個因素可能對于特定研究終點是預後和/或預測性的,同時可能與其他終點無任何關系。此外,識别一個重要的預測因素可改變護理标準,由此在未來可能演變為預後因素。換句話說,對新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将接受其他治療;從新治療獲益的患者類型則可能顯示出預後效應。預後和預測因素之間的差異總結見表2。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預測因素VS預後因素)3

三、如何确定一個因素是預後還是預測?

可以前瞻性(即,通過在方案和/或統計分析計劃中預先指定該分析的假設檢驗)或回顧性(即,使用探索性分析生成假設)評估基線因素是否具有預後性。在設計良好的大型研究中,預先規定分析可通過随機、設盲、充分随訪,使誤差和偏倚最小化,從而可信度較高。

常用的統計回歸方法則取決于終點的類型。例如,對于至事件時間終點(如總生存期或無進展生存期),通常采用Cox回歸;對于二元終點,采用logistic回歸(如是否緩解);對于連續終點,如腫瘤大小的變化,則使用線性回歸。

流程圖1說明了用于評估基線因素是否具有預後性和/或預測性的推論模型的常用方法;預先規定了推論模型,并使用方法控制多重檢驗。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預測因素VS預後因素)4

流程圖2顯示了用于評估預後和/或預測性基線因素的探索性模型構建的常用方法。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預測因素VS預後因素)5

四、不同情況的假設示例

以下示例讨論了假設結果,以說明預後和/或預測因素的不同組合。Tx A是對照組,Tx B是試驗組。箭頭的不同長度和/或方向指示預測因素;不同位置(長度和方向保持不變)指示預後因素。

例1-性别:既無預後性,也無預測性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預測因素VS預後因素)6

在該示例中,女性和男性接受Tx A治療的RR為30%,接受Tx B治療的RR為60%,治療效應大小和幅度相同(改善30%)。此外,兩種性别接受兩種治療的RR相同。在評估性别預後影響的回歸模型中,性别因素的p值為0.75,支持性别不具有預後性。

例2-性别:預後性,但非預測性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預測因素VS預後因素)7

在該示例中,女性接受Tx A治療的RR為30%,而接受Tx B治療的RR為60%;男性接受Tx A治療的RR為20%,接受Tx B治療的RR為50%。男性和女性的治療緩解差異均為30%,但男性的緩解率低于女性(Tx A分别為20%和30%,Tx B分别為50%和60%)。與女性相比,男性的較低緩解率表明性别是預後因素。此外,使用統計模型時,性别因素的p值為0.04,證實了性别的預後效應。但是,進行治療-性别交互效應檢驗時,p值為0.65,這表明性别不是預測性的。

例3:性别:非預後性,而是預測性(定量相互作用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預測因素VS預後因素)8

在該示例中,女性在Tx A的RR為30%,而在Tx B為60%,相差30%。相比之下,男性在Tx A的RR為30%,而在Tx B上的為45%,相差僅15%。治療效果的大小不同(RR的差異),表明存在定量相互作用。

使用治療-性别交互效應檢驗得出p值為0.025,這表明性别具有預測性,但非預後性,考慮到對照組的RR(Tx A)在不同性别間一緻。

例4:性别:非預後性,而是預測性(定性相互作用)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預測因素VS預後因素)9

在該示例中,與Tx A相比,女性在Tx B的RR同樣提高了30%(60%對30%)。但是在男性中,Tx B相比Tx A的RR降低20%。因此,治療效果的方向在不同性别之間發生改變,表明存在定性相互作用。統計模型證實了性别的預測效應,p值為0.001。

例5:雌激素受體狀态:預後性(正性),預測性(正性)

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體(ER)陽性的患者往往比ER陰性患者活得更長。既往研究顯示,ER陽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為70%,ER陰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為 50%;統計分析證實了ER狀态的預後價值,p值為0.02。其他試驗也顯示了相似的結果。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預測因素VS預後因素)10

在該示例中,ER陽性并接受Tx B治療的患者5年生存率為80%,而接受Tx a治療的患者為60%。相反,ER陰性并接受Tx B治療的患者5年生存率為50%,而接受Tx a治療的患者為40%。治療-ER狀态交互效應檢驗産生的p值為0.01,也支持ER狀态的預測價值。

上述假設結果表明,ER陽性同時具有預後性和預測性。

例6:HER2受體狀态:預後性(負性),預測性(正性)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預測因素VS預後因素)11

已知乳腺癌HER2受體狀态與不良預後有關。各種假設試驗表明,HER2既具有預後性又具有預測性。在該示例中,HER2陽性患者的預後相比HER2陰性對照組更差,提示負性預後效應。另一方面,定量相互作用顯示,Tx B對HER2陰性和陽性患者均具有積極的效應,提示陽性預測效應(盡管與HER2陰性相比,HER2陽性患者接受Tx B的治療改善效果較小)。

示例7-年齡(連續):預後性,但非預測性

預後與預測的區别(預測因素VS預後因素)12

在局部晚期癌症中,已證實年齡增長可增加癌症複發的風險。在該示例中,接受Tx A治療的患者年齡每增加5歲(從40歲開始),複發率增加2%;因此,在40歲時,複發風險為20%,而在70歲時為32%。對于接受TxB的患者,40歲的複發風險為35%,而70歲的複發風險為47%。在40歲和70歲時,複發風險的治療差異均為15%。當使用統計學模型時,p值為0.025,證實了年齡的預後效應。然而,當進行治療-年齡交互效應檢驗時,p值為0.45,表明年齡并不具有預測性。

小結

臨床醫生需要對已發表的文獻進行明确的描述和分析,以确定一個因素是預後性還是預測性。這可以通過在表格中提供完整的回歸分析來實現,還需要明确描述交互效應檢驗,以确保解釋的準确性。

交互效應檢驗的一個局限性在于power(統計學效能)較低,因此即使某個因子确實具有預測性,也可能無法觀察到顯著的p值。理想情況下,研究應該有充分的設計和/或power進行亞組分析和/或交互效應檢驗。

支持預後和預測因素的最有力證據是幾項大型試驗和/或驗證性研究結果的複制和一緻性,以及支持這些結果的生物學原理。亞組分析(預後性或預測性)通常被認為是假設性的,需要在幾項大型研究(或荟萃分析)中重現,且具有适當的潛在生物學合理性。未來,迫切需要進一步評價臨床試驗中的預後和預測因素,以促進我們對疾病的理解,并進一步調整治療方案獲得最佳的患者結局。

參考資料:

Simms L, Barraclough H, Govindan R. Biostatistics primer: what a clinician ought to know--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factors. J Thorac Oncol. 2013 Jun;8(6):808-13. doi: 10.1097/JTO.0b013e318292bdc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