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宅門》講述了清末民初時期北京一家中藥世家如何從一家普通藥堂步步成長為民族老字号的傳奇故事。
其中,藥堂百草廳的現實原型就是北京百年老字号“同仁堂”,而白家便是“同仁堂”的創始人樂良才所在的樂氏家族。
樂家并非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其祖籍也很難再考,樂良才這一支為甯波樂氏,祖籍慈溪,即現在的慈城鎮,到樂良才這一輩,甯波樂氏已經經曆了二十六世。
明初,樂良才原本是甯波府的一個普通江湖郎中,靠着一手祖傳的行醫秘方和技術為生。之後永樂帝遷都北京,樂良才也從甯波遷到了北京城。樂良才定居北京後開始娶妻生子,樂家也開始了以家族企業經營為模式的行醫生涯。
北京樂氏傳承到四世樂顯揚,才開始逐漸走向輝煌。樂顯揚很有醫藥天賦,加上自幼便傳承家學,成年後又苦讀醫術,最終得以進入清廷太醫院供職。樂顯揚成為官醫,标志着北京樂氏正式結束江湖行醫的曆史。樂顯揚自幼便有懸壺濟世的醫者仁心,有了官方身份後,樂顯揚就萌發了開藥鋪以濟百姓的想法。
康熙八年(即1669年),北京樂氏四世樂顯揚在北京城正式創辦“同仁堂藥室”。據傳,“同仁”之意來源于《易經》中的“和同于人,寬廣無私”一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樂顯揚去世,樂氏五世樂鳳鳴子承父業。
不同于其他幾個兄弟,樂鳳鳴和父親樂顯揚一樣,自幼便對中醫學情有獨鐘,所以樂氏五世中隻有樂鳳鳴真正得到了樂顯揚的真傳。
樂鳳鳴接掌同仁堂藥室後,不想辜負自己的醫學天賦和先輩的期盼,一心隻想将同仁堂藥室發揚光大。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樂鳳鳴決定将同仁堂藥室搬遷至北京前門外大栅欄路,并将其正式改名為“同仁堂藥鋪”。
樂鳳鳴執掌同仁堂的數十年間,不僅開創了同仁堂“前店賣藥,後場制丸”的經營制作模式,還編撰了後來風靡全國并對整個醫藥行業産生巨大影響的《同仁堂藥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