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的盛唐,孕育了無數詩詞大家。李白鬥酒詩百篇,張若虛孤篇蓋全唐,孟浩然長于五絕,“高岑詩派”的邊塞詩流傳千古,而詩聖杜甫,則在詩作中千萬次地說:“我很窮”。
比如在《登高》中,杜甫喝着杯中的劣酒,想着自己的經濟狀況馬上連最便宜的酒都要喝不起了,忍不住高吟一句“潦倒新停濁酒杯。”在《客至》中,杜甫也因為經濟狀況不佳,無法為朋友準備豐盛大餐,無奈吐槽道:“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醅”,而在《空囊》裡,杜甫更是直言自己的财務狀況惡劣,“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
然而,一次次宣稱“我很窮”的杜甫,卻在晚年住進了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擁有了無數人求而不得的“房産”。那麼,杜甫是怎麼在成都置業的呢?他又是否真的像詩作裡描寫的那樣貧窮呢?
01裘馬輕狂少年郎說來自帶“貧困”标簽的杜甫,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是初唐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還曾因出衆的才學,先後擔任過著作郎、修文館直學士等職務。
虎父焉能有犬子,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下,杜甫的父親杜閑、三叔杜專,四叔杜登全都是學霸附體,不但個個能寫一手錦繡文章,還都是朝廷命官,這也讓年少的杜甫,得以在京城度過一段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
京城的生活少不了吟詩作對,杜甫七歲那年,一時興起揮毫作詩,提筆就是詠鳳凰,氣勢直逼堯舜。到了青年時代,杜甫更是仗着祖上有錢,開啟了一段又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将祖國各地的名山大川逛了個遍。
可以說,這一時期的杜甫,并沒有在詩作中吐槽自己窮的習慣。他寫《望嶽》,就慷慨高歌“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寫《畫鷹》,就誇贊雄鷹“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一篇篇詩作俱都透着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
可惜,好景不長。公元741年,杜甫的父親病逝。失去了重要經濟來源的杜甫,不得不被迫與啃老的生活說再見。他獨自前往長安參加科舉,想要沿着祖輩的路入朝為官,靠自己的雙手撐起一片天地。
02蜀中歲月然而,杜甫的運氣實在不好,滿腹才情的他,居然一次又一次落榜,就這麼蹉跎到44歲,皇帝出于愛惜杜甫才華,這才賜給杜甫一個河西尉的正九品小官。
誰知杜甫居然不領情,他寫詩吐槽說:“不做河西尉,凄涼為折腰”,話裡話外都是覺得這個官太小。
一番神操作,讓人不禁想起來杜甫的爺爺杜審言。當年杜審言為官時,就是出了名的情商低。一次,同事蘇味道升任天官侍郎,百官紛紛祝賀,唯有杜審言在一旁碎碎念道:“味道必死”。
一旁的官員不明所以,問杜審言這話是什麼意思,杜審言不屑地說:“蘇味道當了這個官,必然要批閱我的文書。他看到我文采飛揚,難道不會羞愧而死嗎?”
杜審言的性格完美遺傳給了杜甫,可杜甫卻沒有杜審言笑罵百官的底氣。為了生存,杜甫推掉河西尉的差事後,轉頭就接了個跟河西尉差不多的芝麻小官——右衛率府兵曹參軍。
漂泊半生的杜甫,總算有了個體制内的工作。然而,當杜甫喝着小酒唱着歌,高高興興去上任,打算大展拳腳之際,安史之亂爆發了。
杜甫就這麼再次開啟了四處流離的生活。乾元二年,杜甫突然想起曾經的好友嚴武坐鎮西蜀,于是他當即舉家前往成都投奔嚴武。
或許是受到時局影響,也或許是漂泊的日子太難熬。前往成都時,杜甫的詩作風格與早年間大相徑庭。比如同年初東所作的《同谷七歌》中,杜甫就說自己“歲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裡”,俨然就是“我很窮”雛形。
事實上,那年初冬杜甫隻是在同谷住了個把月就前往成都了,根本不像詩作中提到的那樣一年四季在山谷中挨餓受凍。待到杜甫到達成都後,嚴武立刻伸出援助之手,不僅幫助杜甫在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還舉薦杜甫為節度參謀。
蓋草堂的同時,杜甫還不忘找各路土豪朋友求援助。用杜甫自己的話說,就是他找蕭實“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成功要來了100顆桃樹苗。
緊接着,杜甫又找到做過綿竹令的韋續,“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一番高談闊論,從韋續那裡要來了不少綿竹縣的綿竹。
不僅如此,杜甫還留下了《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栽》、《詣徐卿覓果栽》兩張“清單”,上面記錄着杜甫找韋班要松樹苗,找徐卿要果苗、花苗等花式拉贊助的成功案例。
靠着一衆朋友的幫忙,杜甫草堂很快修建完成。杜甫看着自己的新家,心中十分滿意,興沖沖地寫下了“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從這幾句詩裡不難看出,唐朝時期的杜甫草堂,已然是間不錯的“豪宅”了。可杜甫不知怎麼想的,平白得了間大宅,卻因一次秋風吹壞了屋頂,就大呼“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讓後世讀者一度以為杜甫在成都生活凄苦。
03凄涼晚景其實,杜甫在成都不但住房不交店錢,工作有朋友内推,好友嚴武還隔三差五請杜甫吃飯,反倒是杜甫十分傲慢,有次喝醉了酒,杜甫就直接指着嚴武的鼻子罵:“嚴挺之怎麼生出你這麼個貨!”
在唐朝,“對子罵父”是非常無禮的行為,總算嚴武好涵養,生了場悶氣就原諒了杜甫,依舊送給杜甫好酒好肉,确保杜甫在成都衣食無憂。
公元765年,一直關照杜甫的嚴武去世,失去庇護的杜甫隻得離開成都,生活質量瞬間一落千丈。此時的杜甫,才是真正陷入了窮困潦倒之中,一家人忍饑挨餓,漂泊無定,小孩子有時餓極了,就沖着杜甫哭鬧,而杜甫也隻能無奈地寫下“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東門。”
公元770年,杜甫乘船前往郴州,想要投靠舅父。誰料船到耒陽時河水暴漲,杜甫被困岸邊,一連餓了五天,才收到當地縣令送來的救濟物資。極度饑餓之下,杜甫一通猛吃,而後就昏睡過去,等到人們發現不對勁時,一代詩聖已溘然長逝。
縱觀杜甫的一生,讓人不禁感慨,杜甫的詩文固然光耀千古,可杜甫本人遠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貧窮。畢竟作為一個官二代,杜甫要家底有家底,要人脈有人脈,即便是晚年最為落魄之時,杜甫的生活質量也遠比千千萬萬在史冊中查無此人的普通百姓高出千百倍了。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唐才子傳·杜甫傳》、《唐詩雜論》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