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誇誇群教育模式

誇誇群教育模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11:36:41

“拒掉了XX公司offer,現在事業邊緣徘徊,求誇……”

3月11日晚7時20分左右,複旦大學新聞學院研二學生劉好(化名)在微信群“複旦誇誇誇誇誇誇群”輸入上述内容求誇,這個群是在複旦建立的第6個“誇誇群”。

5分鐘之内,複旦“誇誇群”的網友從各個角度開始誇贊劉好。比如“内心有底氣,會有更好的等着你!誇!” “看似慌中帶急,實則穩中帶皮。誇!”“敢用自己照片做頭像的都好看 !誇!”……

3月12日,劉好告訴澎湃新聞,看到網友的調侃,覺得“大家還能苦中帶甜地調侃一下,還是挺讓人開心的。”

誇誇群“資深群友”郝西哲介紹,3月1日複旦建立第一個“誇誇群”,到3月12日已擴展到6個群,群成員總數從最初的200人增加到了目前的2000人左右。

誇誇群教育模式(誇誇群風靡高校校園)1

群友進群先報道被誇

澎湃新聞發現,近兩周,多家高校出現一批“誇誇群”,這些高校包括複旦、華中科技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

這些群大都規定:群内隻能誇人,不能嘲諷。對于“誇誇群”風靡高校的現象,有社會學專家表示,學生求誇的心态,表明生活中缺少激勵,“年輕一代想通過這種方式,疏解個人情緒,包括壓力或其他情緒。”

“無論說什麼都會被贊美”

複旦大學2015級信息學院的郝西哲稱,其是複旦第一個“誇誇群”裡的第9位成員,在他眼中,誇誇群“是快樂的源泉”。

誇誇群教育模式(誇誇群風靡高校校園)2

第一次微信群内出現“我想被誇”

郝西哲說,複旦校園内興起的誇誇群,源于微信群友的一句“我想被誇”。最初,群友會根據頭像、姓名、發言風格、标點符号進行誇贊。“當時已經震驚了成員,這麼點亂七八糟的事情竟然也能被誇。”

澎湃新聞在複旦的一個誇誇群内看到,群規規定:“在群裡,無論你說什麼,都會收到大家眼花缭亂的贊美,沒有杠精,沒有互噴,隻有歡樂源泉和爆笑,互相誇贊能夠減輕心理壓力,獲得積極正面的反饋。”

群規要求,發自内心地贊美他人,積極發現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嚴禁傳播負能量。“請大家不要吝啬自己的贊美之詞!同時,也歡迎大家主動求誇”。

複旦大學管理學院研一學生石裡(化名)告訴澎湃新聞:“自從進了誇誇群,生活很歡樂。”

晚上8點半至12點左右,是複旦誇誇群的發言高峰期:“做實驗做到一半,結果出錯了,求誇”“現在在上晚自習,課程聽不懂,求誇” ……求誇的理由多種多樣,有求必應。

澎湃新聞在複旦、華科、上師、同濟、清華等校園的誇誇群裡觀察到,求誇和誇人有固定的互動句式,求誇者的句式為“我做了什麼 求誇”,而誇人者則會回應“誇贊的語句 誇!”。

雖然看似群友在相互戲谑,但郝西哲說,好的“誇贊”需要文采和技術。而誇友們風格各異,不乏思路清奇者。

誇誇群教育模式(誇誇群風靡高校校園)3

群友介紹思路清奇的誇法

比如,有求誇者發:“我室友是女的,求誇。”誇人者便回複:“為什麼女生一定要和女生做室友?為什麼學校不分配男生和女生做室友,大家都習以為常,但隻有您讓大家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說明您善于反思和質疑當前高校的制度!”

澎湃新聞在複旦的一個誇誇群裡,也發現不少誇人金句。

誇誇群教育模式(誇誇群風靡高校校園)4

群友求誇的反應

有求誇者發:“今天堅持沒吃米飯,但是還是忍不住吃了個甜點,求誇。”誇人者便回複:“不吹米飯,容易低血糖,在血糖降得過低的緊要關頭,攝入适當糖分,既達到了控制熱量攝入的目的,又飽口福,誇!”“有減肥意識,又懂得過猶不及,這是完美的中庸之道,是中國的大智慧,誇!”

有求誇者發:“我剛剛在辦公室睡着了,總編走過我身旁,我一個鯉魚打挺睜看了眼,求誇。”誇人者便回複:“先打挺後睜眼這一不同尋常的操作順序說明:1、雖然驚恐但依然能保持淡定閉着眼。2、困意十足卻依然堅守崗位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好員工,誇!”

誇誇群教育模式(誇誇群風靡高校校園)5

群友介紹“聯想法誇贊”

“事情沒有那麼糟”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的大三學生劉星言告訴澎湃新聞,她曾經不小心把啤酒倒在了書包上,在誇誇群求誇,得到的誇贊讓她意想不到:“背上帶酒味的包去上課,你就是整條街最醉人的崽”……

“不論是什麼奇葩的求誇理由,誇誇群的群友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角度來誇贊求誇的人。”劉星言說。

今年剛從複旦畢業,目前正處于考研期的王苑(化名)三天前進入複旦“誇誇群”,她說當自己看書看累了,或者複習不下去的時候,會利用間隙時間去誇誇群裡翻翻信息。

由于自己是跨專業跨學校的考研學生,她坦言複習過程全靠自己“很有壓力”,而“誇誇群”的存在是一種減壓方法,“在這裡是完全放松的,這個群默認的目的就是誇别人,不給别人帶來壓力。”她說。

馬金瑞是華科新聞學院的大三學生,他是“華科誇誇群”的第一批群員,他剛加入“華科誇誇1群”的時候,群裡隻有三十多個人。他坦言自己加群就是為了求誇,雖然每次求誇的理由比較“怪異”,比如“上班早退被抓了,求誇誇”“我好喜歡摳腳,求誇”。

馬金瑞說,每次被網友誇贊後,“雖然問題還是不會被解決,但是聽大家互相開開玩笑,就很有意思”。

在他看來,群友提一個本不值得被誇的事情,被誇後獲得暗示:“你目前面臨的事情也沒有那麼糟糕,至少有一些自己沒發現的值得欣慰的一面。”

郝西哲告訴澎湃新聞,據其觀察,誇誇群内有四種人:一是求安慰的,比如考試沒有考好、上課遲到這種瑣事的;第二種是惡搞的,以本不該誇理由求誇,想看群友能怎麼誇;第三種,就是想誇人,哪怕沒有人求誇,也硬要誇;第四種,群裡的成員基本上都是人拉人,朋友之間相互拉,會互相調侃。

郝西哲說,不少人是玩的心态,一些雞毛蒜皮、無所謂的生活小事,平時覺得無聊,在群裡面,大家都覺得無所謂,發什麼求誇都能得到群友的正面反饋,這樣就得到安慰了。

“誇誇群”為何會風靡校園?

複旦大學傳播學教授鄧建國認為,現實生活中,年輕一代的工作和學習壓力過大,需要放松、排遣。

上海政法學院社會管理學院院長章友德認為,95後這一代高校的學生,他們的喜怒哀樂都可以通過網絡平台表達,與上一個時代表達個人情緒的方式相比有了大的變化。過去的表達基本上是在熟人之間進行的,在開放性的信息化的時代,新一代青年實際上是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中間去表達。

章友德認為,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喜怒哀樂,現代社會大家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又是一個強調自我表達的時代,這一代學生希望與他人分享,求誇的或者求罵,實際上是希望引發其他人的關注。第二是通過這種方式疏解個人情緒,包括壓力或者其它的情緒,還有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交友等。

“還可以觀察到的是,某件事引發不開心,但是其他人通過多元的視角,用另一個視角去看,通過多種視角,往往會帶來意外的結果。”章友德說。

對于學生求誇的原因,章友德分析,由于中國社會優質資源的稀缺,所以大家都在拼命地學東西,中國的家長和老師以更高的标準要求孩子,不大會誇獎。章友德認為,正面激勵能夠激發孩子的自信心,鼓勵他們更好的成長,中國的家長需要學會鼓勵、支持,和孩子互動,這是很重要的一種教育方式,學生求誇的心态,表明了生活中他們缺少這樣的激勵

(來源:澎湃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