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期選擇
春季一般2月播種,5 ~ 7月收獲,秋季一般7月播種,11 ~ 12月收獲。在廣東、福建等地,8 ~ 10月份可随時播種,冬季随時收獲。長江中下遊地區,8月上旬播種,11月底收獲。華北地區,7月上旬至中旬播種,11月上中旬收獲。高緯度寒冷地區,播種期可稍提早。新疆北部地區應于6月上旬播種,10月份收獲。
春、夏栽培中,在北方地區,春季播種胡蘿蔔後,生育初期氣溫較低,易使植株通過春化階段在夏季先期抽薹。為了防止先期抽薹現象的發生,播種期不宜過早。而播期過晚,則使肉質根的膨大期處在炎熱多雨的6 ~ 7月份。過高的濕度易引起多種病害的發生;過高的氣溫嚴重影響肉質根營養的積累,這都會大幅度地降低産量。因而,胡蘿蔔春播的時間一定要适宜。山東省露地栽培一般于3月20日前後播種,出苗後約10天即度過晚霜期,4月中下旬長至3 ~ 4片葉時氣溫已升高至10℃以上。這樣一般不會發生先期抽薹現象。很多地方利用小拱棚栽培胡蘿蔔,可于3月上旬播種,待4月中下旬逐漸撤去塑料薄膜,轉入露地栽培。這種栽培方法也不會發生先期抽薹現象。由于播種期提早,肉質根膨大期提早至冷涼的時間,所以産量較高。
土壤管理
胡蘿蔔要求土層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且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黏重土壤或排水不良、容易發生歧跟、裂根,甚至爛根,對長根型品種尤為不利。耕作層一般不應淺于30 cm,含水量為60% ~ 80%。土壤過幹,肉質根細小、粗糙、形狀不整、質地粗硬。土壤濕度過大或幹濕變化過大、則肉質根表面多生瘤狀物、裂根增多,都會影響産量和品質。胡蘿蔔要求土壤PH 5 ~ 8,PH為5以下時,則胡蘿蔔生長不良。播前要做好大田準備、具富含有機質、松軟的砂性土、排水性能好、耕層深等特點。肥料以有機肥為基肥。施後耕細耙勻,施肥最好在播前3 ~ 5天進行。起壟要在定植前3 ~ 5天準備好。若土壤比較堅硬要再次耕勻耙細後打壟,龍寬80 cm,高20 cm,條播2行。壟寬50 cm,高20 cm,條播1行。建議種植條播2行。
播種
胡蘿蔔的播種方法對出苗率和出全苗影響很大。如果粗放播種,就難以保障苗全、苗齊、苗勻。在生産上一般有以下幾種播種方法:
⑴機條播法
選用小粒蔬菜種子精量播種機進行條播。機條播的播種量均勻一緻,播種深淺一緻,覆土一緻,又節約種子,而且出苗全、齊、勻。這是一種效率高、效果好的播種方式,實現了胡蘿蔔播種的半機械化。
⑵流體播種法
流體播種就是将浸種催芽後的胡蘿蔔種子配制成懸浮液,然後用專用播種機或噴壺等将懸浮液播種下去,這是播種小粒種子采用的新方法,比傳統的撒播、條播等效果好。
流體播種方法:①催芽。先搓去種子上刺,用30 ~ 40℃溫水燙種,水溫降至室溫時再浸泡4 ~ 6個小時,漂去空癟粒後撈出催芽。種子露白後,芽長不超過2 mm時即可播種。②配制保水劑膠狀懸浮液。根據不同保水劑的吸水程度,采用不同用量,原則上以種子均勻懸浮起來為準則,再加入0.1%的50%久效磷、0.1%的50%多菌靈粉劑、0.1%抗旱劑1号及适量的激素。③播種方法。首先,把催芽種子置于保水劑膠狀懸浮液中,以10 ~ 15粒/cm3為宜。然後,用單行或三行流體播種機按30 ~ 35粒/m種子密度播種,無流體播種機時,可把種子的懸浮液倒入鋁壺中,流播于事先開好的播種溝内。最後,覆土0 ~ 1.2 cm厚。
⑶穴點播種法
定穴距播種具有省種、苗勻、規格和省工的優點。按照計劃留苗密度确定穴距位置,一般穴距的見方标準多是12 cm × 12 cm,15 cm × 15 cm,18 cm × 18 cm,20 cm × 20 cm四種。每穴點播2 ~ 3粒種子,覆土1.0 ~ 1.2 cm。
苗期管理
胡蘿蔔需要間苗,一般分三次進行。第一次當真葉長到2 ~ 3片時間苗,間隔1 ~ 2 cm;第二次在5 ~ 6片時進行間苗,間隔2 ~ 3 cm;第三次視情況而定,最終間隔3 ~ 5 cm。
胡蘿蔔根肥大,與相鄰植株的間隙即栽培密度關系很大。如果一次性按定苗間距播種或者僅通過一次間苗就定苗,苗子太小、太細會因風大而倒伏,造成根型不整。另外,栽培密度若突然降低,會引起過量的生育,容易形成心部粗大,表皮粗燥,裂根也會增多。相反間苗過晚密度太大則是形成短根的原因。結合生育進城合理密植,根據生長狀況最好要進行兩次間苗是科學的。
覆土
胡蘿蔔的覆土分三次進行。第一次在定植後,胡蘿蔔高12 ~ 15 cm進行覆土;第二次在胡蘿蔔成長期間,胡蘿蔔達到直徑2 cm時進行覆土;第三次在采收前期進行覆土。
淺水與施肥
胡蘿蔔播後60天内要防止幹旱,注意适度灌水。故有"播後澆三水,保苗齊苗旺"的說法。"三水"即播時澆水,不幹時再澆水,幼芽頂土時澆水。特别是真葉4 ~ 7片時遇到幹旱對根系下紮影響較大,裂根率也随之上升。因此要保持适當的濕度,過濕會促進病害的發生,增加須根率。
根據胡蘿蔔前期以吸氮為主,初期吸磷、鉀對根膨大影響最大,吸鈣低于鉀、氮,高于磷、鎂的吸肥規律,着重施足基肥,适時追肥。
基肥
每畝地施腐熟基肥和人糞尿4000 ~ 5000公斤,有機肥、有機-無機複混肥150公斤,施基肥應在播種前結合耕地進行,耕層深度24 ~ 27 cm,然後耕把平做畦。施肥對肉質根的形狀影響較大,增施腐熟的有機肥做基肥,可以減少畸形肉質根的發生,化肥用量多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則易裝置加畸根型。
追肥
除施用基肥外,還應根據胡蘿蔔不同生育期進行2 ~ 3次追肥。第一次在出苗後25 ~ 30天,生有3 ~ 4片真葉時,每畝施硫酸铵2.5 ~ 3 kg,過磷酸鈣3 ~ 3.5 kg,鉀肥3 ~ 3.5 kg。第二次追肥在葉生長盛期,每畝施硫酸铵7 ~ 8 kg,過磷酸鈣3.5 ~ 4 kg,鉀肥4 ~ 5 kg。生育中、後期應結合施用追肥,進行培土。調溫、控光:胡蘿蔔為半耐寒性作物,對溫度的要求與胡蘿蔔相似,但較蘿蔔耐寒耐熱,可比蘿蔔提早播種,延後收獲。高漫對肉質根的膨大和着色不利,土溫低于12℃,也不利于肉質根的膨大和着色。胡蘿蔔為日照植物,光照不足未引起葉片狹小,葉柄細長,下部葉片營養不良而提早衰亡,降低産量和品質。
除草
雜草生命力很強,出苗早、生長快、長勢旺,常與胡蘿蔔争肥、争水、争陽光。據調査,一般草荒胡蘿蔔要減3% ~ 15%。清除雜草的方法有兩種:其一,用化學除草劑除草。此法簡單易行,省工省時。胡蘿蔔除草,通常可用25%除草醚,每667 m2用量1.0 ~ 1.5 kg,兌成120 ~ 150倍水溶液,均勻地噴灑在剛種植胡蘿蔔的土壤表面,就可封住雜草出土;或用50%撲草淨100 g,兌水40 kg,噴灑在地表土上除草;亦可用48%氟樂靈100 ~ 120 g,稀釋成200倍溶液均勻地噴灑在地面除草。其二,人工鋤(拔)草。如在田間發現雜草幼苗,及時拔除幹淨。
采收
種植3個月左右,當肉質根充分膨大後即可收獲。當肉質根附近的土壤出現裂紋,心葉呈黃綠色而外圍的葉子開始枯黃時,說明肉質根充分膨大了。采收前澆透水,等土壤變軟時将胡蘿蔔拔出或用竹片等工具小心地将胡蘿蔔挖出。 [4]
儲藏
①溝藏。溝藏法操作簡便、經濟,且能滿足直根類對儲藏條件的要求,因此仍然是當前最主要的儲藏方式。用于溝藏的溝一般寬1.0 ~ 1.5 m,過寬則增大氣溫的影響,減小土壤的保溫作用,難以維持溝内的穩定低溫。溝的深度應當比當地冬季的凍土層稍深些。山西省原平市的儲藏溝深度一般為1.0 ~ 1.2 m。 [7]
②窖藏和通風庫儲藏。窖藏和通風庫儲藏胡蘿蔔是北方各地常用的方法,儲藏量大,管理方便。胡蘿蔔在窖内或庫内散堆或堆垛,堆高0.8 ~ 1.0 m。堆不能過高,否則因為堆内溫度高而導緻腐爛。為了增進通風散熱效果,可每隔1.5 ~ 2.0 m設一通風塔。儲藏中一般不倒動,立春後視情況檢查倒垛,除去病腐胡蘿蔔。在窖或庫内用濕沙與胡蘿蔔層積堆放比散堆效果好,這是因為前者比後者保濕性好,并容易積累高濃度的CO2。由于胡蘿蔔不耐寒,入窖時間應在儲藏大白菜之前,以防霜凍。通風庫儲藏,經常濕度偏低,故應采取加濕措施。 [7]
③薄膜封閉儲藏。近年來,有的地區采用了薄膜半封閉的方法儲藏胡蘿蔔。先在貯庫内将胡蘿蔔堆成寬1.0 ~ 1.2 m、高1.2 ~ 1.5 m、長4 ~ 5 m的長方形堆,到初春萌芽前用薄膜帳子扣上,堆底部不鋪薄膜。因此,此法又稱為半封閉儲藏。适當降低O2的體積分數,增加CO2的體積分數,保持一定濕度,保鮮效果良好,儲藏至翌年六七月份,胡蘿蔔仍皮色鮮豔、質地清脆。儲藏期間,可定期揭帳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檢查、挑選,除去感病個體。 [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